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68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壁一端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外壁且位于底板的上方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壁旋合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抵板,所述立杆的外表壁开设有外螺纹,且立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螺杆和抵板的配合,在固定该支架时,可将底板上表壁贴在病床沿底端,然后旋动第一螺杆使抵板下移,利用抵板夹紧病床沿,固定该支架方便快捷,同时能够有效保证该支架固定的稳定性,另外,通过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通槽的配合,可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自由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
技术介绍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其中,内窥镜时耳鼻咽喉科常用的器械,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它可以经口腔进入人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利于病情的诊断。但是目前现有的内窥镜夹持支架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内窥镜支架固定在病床上较为繁琐,不便于其快速拆卸与安装,且传统内窥镜支架的灵活性较差,不便于根据需要自由改变方向,此外,传统内窥镜支架未设置适用于不同规格内窥镜显示端的夹持结构,传统支架适用于规定规格内窥镜显示端的固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内窥镜支架固定在病床上较为繁琐和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此外,未设置适用于不同规格内窥镜的夹持结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包括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壁一端连接有立杆(3),所述立杆(3)外壁且位于底板(1)的上方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壁旋合连接有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抵板(6),所述立杆(3)的外表壁开设有外螺纹(8),且立杆(3)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0)位于第二套筒(12)的下方,且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的轴向均开设有与立杆(3)相匹配的通槽(26),所述立杆(3)外部且位于第一套筒(10)的底端旋合连接有第一螺套(9),所述立杆(3)外部且位于第二套筒(12...

【技术特征摘要】
1.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壁一端连接有立杆(3),所述立杆(3)外壁且位于底板(1)的上方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壁旋合连接有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螺杆(5)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抵板(6),所述立杆(3)的外表壁开设有外螺纹(8),且立杆(3)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0)位于第二套筒(12)的下方,且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的轴向均开设有与立杆(3)相匹配的通槽(26),所述立杆(3)外部且位于第一套筒(10)的底端旋合连接有第一螺套(9),所述立杆(3)外部且位于第二套筒(12)的底端旋合连接有第二螺套(11),所述第一套筒(10)的外表壁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二连接板(21)远离第一套筒(10)的一端连接有穿线板(22),所述穿线板(22)的上表壁对称开设有通孔(23),所述第二套筒(12)的外表壁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固定有搁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内窥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板(19)的上表壁两端对称固定有立板(14),所述立板(14)的外表壁旋合连接有第二螺杆(15),两个所述第二螺杆(15)相对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