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65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美容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包括壳体、刷头、设置在刷头中部的传递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振动驱动件,所述刷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刷头的中部设置传递件,使得清洁刷能够在清洁的同时利用传递件向皮肤传递能量以实现导出功能,从而达到简化清洁步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
本技术涉及美容仪器
,尤其是指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清洁刷大多带有加热皮肤和超声波震荡等导出功能以提高清洁效果,从而实现深度清洁。但这些功能需要利用另外的美容头实现,即使用者需要利用带有加热或超声波功能的美容头按摩皮肤后,再利用清洁刷头进行清洁,导致清洁步骤繁琐,为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能够在清洁的同时进行导出功能,从而简化清洁步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包括壳体、刷头、设置在刷头中部的传递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振动驱动件,所述刷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作为优选,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递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传递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呈环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插设在加热件的内环的内部,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以及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均抵触所述传递件。作为优选,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离子发生器和设置在壳体表面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和所述传递件的其中一方与离子发生器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方与离子发生器的负输出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设有抓握部和相对抓握部倾斜的斜面,所述刷头位于所述斜面。作为优选,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向所述振动驱动件供电。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传递件伸入所述壳体内部的通孔,所述刷头设有用于伸入通孔内壁和传递件之间的防水块。作为优选,所述加热件为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作为优选,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呈环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插设在加热件的内环的内部,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以及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均抵触所述传递件。作为优选,所述刷头设有多个刷毛,所述刷毛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同一端的多个清洁部,清洁部的外径小于本体外径的二分之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刷头的中部设置传递件,使得清洁刷能够在清洁的同时利用传递件向皮肤传递能量以实现导出功能,从而达到简化清洁步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隐藏刷头后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刷头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刷毛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为:1、壳体;11、抓握部;12、斜面;13、通孔;14、定位凸块;15、按键;16、导电件;2、刷头;21、防水块;22、定位槽;23、刷毛;231、本体;232、清洁部;3、传递件;4、振动驱动件;5、超声波发生器;6、加热件;61、离子发生器;7、电池;8、固定架;9、PCB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包括壳体1、刷头2、设置在刷头2中部的传递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振动驱动件4,所述刷头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表面。传递件3设置在刷头2的中部,因此刷头2接触皮肤时,传递件3亦接触皮肤,使得使用者无需另外利用带有导出功能的美容头进行按摩,有效达到简化清洁步骤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中带有振动驱动件4以驱动壳体1连带壳体1上的刷头2振动,从而提升清洁效果。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5和加热件6,所述超声波发生器5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加热件6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传递件3连接。超声波发生器5发出的超声波以及加热件6发出的热量通过传递件3传导至皮肤,超声波和热量能够促进毛孔舒张以便毛孔深处的污垢退出毛孔,因此能够提升清洁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件6的输出端呈环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5的输出端插设在加热件6的内环的内部,所述加热件6的输出端以及超声波发生器5的输出端均抵触所述传递件3,从而使得超声波发生器5、加热件6以及传递件3间的结构更为紧凑。如图4所示,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离子发生器61和设置在壳体1表面的导电件16,所述导电件16和所述传递件3的其中一方与离子发生器61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方与离子发生器61的负输出端连接。使用时,传递件3接触皮肤且手部抓握导电件16,导电件16和传递件3之间利用使用者的身体形成回路,使得电离子进入使用者皮肤并促进毛孔扩张,从而利于毛孔深处的污垢排出。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设有抓握部11和相对抓握部11倾斜的斜面12,所述刷头2位于所述斜面12。常规设计中,会令刷头2和抓握部11平行,为了防止使用者抓住抓握部11的手碰触到正在清洁的皮肤,需要令刷头2相对抓握部11凸出,这导致清洁刷结构不够紧凑,体积较大。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令刷头2相对抓握部11倾斜,使得刷头2即使不相对壳体1凸出亦不会造成手部碰触皮肤的情况,从而利于清洁刷的小型化。如图4所示,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电池7,所述电池7用于向所述振动驱动件4、超声波发生器5以及加热件6供电,从而使得使用者无需边连着电源线边使用。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设有供所述传递件3伸入所述壳体1内部的通孔13,所述刷头2设有用于伸入通孔13内壁和传递件3之间的防水块21,从而防止水从刷头2和传递件3之间进入壳体1内部。具体地,所述加热件6为加热膜或陶瓷加热片。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刷头2设有多个刷毛23,所述刷毛23包括本体231以及设置于本体231同一端的多个清洁部232,清洁部232的外径小于本体231外径的二分之一,通过令刷毛23分叉使得刷毛23接触皮肤的面积较小,便于对皮肤上毛细孔污垢的彻底清理。如图2所示,所述刷头2设有定位槽22,所述壳体1设有伸入定位槽22内部的定位凸块14,所述定位凸块14抵触所述定位槽22的槽壁,从而防止刷头2相对壳体1移位。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表面的按键15以及均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固定架8和PCB板9,所述PCB板9根据所述按键15的输出信号控制所述振动驱动件4,所述固定架8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设有供所述传递件3伸入所述壳体1内部的通孔13,所述PCB板9以及所述传递件3分别与所述固定架8卡接,所述振动驱动件4以及超声波发生器5均固定于所述固定架8,所述加热件6固定于所述传递件3,从而实现清洁刷中各部件的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刷头、设置在刷头中部的传递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振动驱动件,所述刷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刷头、设置在刷头中部的传递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振动驱动件,所述刷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递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传递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呈环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插设在加热件的内环的内部,所述加热件的输出端以及超声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均抵触所述传递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清洁的清洁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清洁的清洁刷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离子发生器和设置在壳体表面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和所述传递件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雅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