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54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1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包括:坐凳部、靠背;坐凳部通过立柱支撑于支撑腿上;坐凳部包括布置于坐凳壳体内的:机构架;机构架包括:向坐凳部两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扶手的扶手固定部、向坐凳部后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靠背的靠背固定部;所述靠背固定部上可分离的装配有所述靠背;靠背通过进给组件进行倚靠方向上腰靠的进退调节;进给组件包括垫片、弹垫片、铝件、螺柱;铝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靠背上的柱状连接端;铝件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螺柱的螺纹孔;垫片及弹垫片同叠后固定在腰靠的背面;螺柱的一端通过同叠在弹性垫上的螺栓垫压紧弹垫片且该螺栓端固连至腰靠的背面,螺柱另一端装配于螺纹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
本技术涉及座椅结构领域,特别是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
技术介绍
办公学习椅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更是一种有靠背、座椅、还有扶手的坐具。传统的椅背是跟坐垫为一体的,座椅的坐深调节往往是通过操纵座椅下方的调节机构,从人体工学角度来说调节费力,不够人性化。传统椅背的缺少灵动性,做不到椅背倾仰舒适、寓“坐”于乐。在使用者坐下时更没有很好的缓冲,导致坐感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办公椅为了增加舒适度会采用具有记忆功能的坐垫或腰靠,虽然能够提升一些体验感,但是这类坐垫及腰靠大多不透气,长时间坐倚会产生不适。因此,为了给座椅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坐姿细微变化的定向微调能力,亟待一种简单可行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解决了座椅上的坐凳及靠背既满足结构支撑、结构连接、结构装配的要求下又能够根据坐姿细微变化产生微调功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适用于各类具有靠背的座椅,包括:坐凳部、靠背。坐凳部通过立柱支撑于支撑腿上,坐凳部包括布置于坐凳壳体内的:机构架,机构架用于承载及连接。机构架包括:向坐凳部两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扶手的扶手固定部、向坐凳部后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靠背的靠背固定部。靠背固定部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孔,靠背通过紧固件与靠背固定部可分离的连接安装。靠背向上弯起形成一个背部支撑,一般靠背具有一定的硬度,既可以发生倾仰也可以起到背部支撑效果。在靠背的上端安装腰靠,腰靠通过进给组件安装在靠背上。通过进给组件腰靠可以在倚靠方向上进行进退调节,达到微调效果。进给组件包括铝件、螺柱、螺栓垫。铝件为柱状元件,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靠背上的柱状连接端。通过柱状连接端与靠背进行安装,因柱状体的卡接可以起到腰靠旋转的目的,当作为儿童座椅时可以增加趣味性。铝件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装配螺柱的螺纹孔,螺纹孔与柱状连接端同轴线,螺纹孔内一般装配较长的螺柱。螺柱的前端在装配垫片、螺栓垫后固定至腰靠的外壳上,因此,通过转动要靠就可以实现倚靠方向上的进给调节。在进给组件的基础上可以设置微调机构,微调机构可以有两种布置。一种布置时设置在铝件与腰靠之间,通过弹垫片来实现。另一种是布置在铝件与靠背之间,通过阻尼件来实现。具体的:垫片及弹垫片同叠后固定在腰靠的背面,螺柱的一端通过同叠在弹性垫上的螺栓垫压紧弹垫片且该螺栓端固连至腰靠的背面,螺柱另一端装配于螺纹孔中。弹垫片包括:与垫片接触的端面、与螺栓垫接触的轴向凸面,螺栓垫同叠在弹垫片上的轴向凸面。弹垫片包括轴向通孔,且通孔内壁上包括用于限定为安装的凸起部。垫片的轴孔中则设置有与凸起部匹配的缺口,两者用于对应安装及定位锁止。螺栓垫包括轴向上的方孔,螺柱包括轴端面中心凸起的方柱部。螺柱端部与腰靠的外壳固定后,方柱部的根部抵住螺栓垫,从而使得垫片及弹垫片收紧,根据弹垫片的形变产生以其通孔为中心的回转形变。垫片、弹垫片、螺栓垫上均布置有螺钉孔,依靠连接固定进给组件安装于腰靠的中心位置上。弹垫片一般选用橡胶弹垫,其不易老化且其形变量可以根据厚度设置而进行调整。另一种:在铝件与靠背的连接轴向上设置POM阻尼件,POM阻尼件的两侧通过金属垫片和橡胶垫片的衬垫,再利用螺丝将POM组织件固定到铝件的柱状连接端的轴向上,确保POM与铝件同轴,稍稍增加转动处的阻力,避免因为腰靠转动过快而造成损伤或意外。同时,POM阻尼件也可以提供微弱形变,从而达到倚靠方向上的微调整。以上两种方式可以择一,当然也可以在成本合理的前提下同时使用,以增加椅子的舒适度。本技术的优点是:1、椅背可以进行自适应的微调倾仰;2、腰靠通过连接方式方便进行坐深调节;3、可旋转椅背增加了儿童椅的趣味性;4、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且装配方便易运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的第一种原理装配图;图2为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的第二种原理装配图;图3为应用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的座椅视图;其中:1、进给组件;2、靠背;3、腰靠;11、垫片;12、弹垫片;13、螺栓垫;14、螺柱;15、铝件;16、大铁垫片;17、中铁垫片;18、POM阻尼件;19、橡胶垫片;20、螺丝;21、小铁垫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1:一种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包括机构架用于承载及连接。机构架包括:扶手固定部、靠背固定部。扶手固定部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扶手,靠背固定部上布置有多个连接孔,靠背2通过紧固件与靠背固定部可分离的连接安装。在靠背2的上端安装腰靠3,腰靠3通过其中心位置上的进给组件1安装在靠背上,腰靠海绵为定型海绵,比一般海绵更舒适。进给组件1包括铝件15、螺柱14、螺栓垫13。垫片11及弹垫片12同叠后固定在腰靠3的背面,弹垫片12一般选用橡胶弹垫,坐下时能根据个人的舒适坐姿进行微调。铝件15为柱状元件,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靠背2上的柱状连接端。通过柱状连接端与靠背2进行安装,因柱状体的卡接可以起到腰靠3旋转的目的,当作为儿童座椅时可以增加趣味性。弹垫片12包括:与垫片11接触的端面、与螺栓垫13接触的轴向凸面,螺栓垫13同叠在弹垫片12上的轴向凸面。铝件15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装配螺柱的螺纹孔,螺纹孔与柱状连接端同轴线,螺纹孔内一般装配较长的螺柱14。螺柱14的前端在装配垫片11、弹垫片12、螺栓垫13后固定至腰靠3的外壳上,因此,通过转动要靠就可以实现倚靠方向上的进给调节。螺柱14的一端通过同叠在弹性垫12上的螺栓垫13压紧弹垫片12且该螺栓端固连至腰靠3的背面,螺柱14另一端装配于螺纹孔中。螺栓垫13包括轴向上的方孔,螺柱包括轴端面中心凸起的方柱部。螺柱端部与腰靠3的外壳固定后,方柱部的根部抵住螺栓垫13,从而使得垫片11及弹垫片12收紧,根据弹垫片12的形变产生以其通孔为中心的回转形变达到自适应的微调效果。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2:一种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在靠背2的上端安装腰靠3,腰靠3通过其中心位置上的进给组件1安装在靠背上。具体的,进给组件1包括铝件15、螺柱14、螺栓垫13。螺柱14的一端卡套在螺栓垫13上,螺栓垫13则紧固在腰靠3的背面,螺柱14另一端套装大铁垫片16后装配于铝件15的螺纹孔中。铝件15的后端为柱状连接端,在该端上依次层叠了中铁垫片17、POM阻尼件18、橡胶垫片19、中铁垫片17、小铁垫片21。该套组件最后通过螺丝20固定在铝件的后端上,确保POM与铝件同轴,稍稍增加转动处的阻力,避免因为腰靠转动过快而造成损伤或意外。同时,POM阻尼件也可以提供微弱形变,从而达到倚靠方向上的微调整。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包括:坐凳部、靠背;坐凳部通过立柱支撑于支撑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部包括布置于坐凳壳体内的机构架,机构架用于承载及连接;/n所述机构架包括:向坐凳部两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扶手的扶手固定部、向坐凳部后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靠背的靠背固定部;所述靠背固定部上可分离的装配有所述靠背;靠背通过进给组件进行倚靠方向上腰靠的进退调节;/n所述进给组件包括铝件、螺柱;铝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靠背上的柱状连接端;铝件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螺柱的螺纹孔;所述铝件通过螺柱连接至腰靠的背面;在铝件与腰靠的背面之间布置有穿设在所述螺柱上的弹垫片,和/或在铝件与靠背的连接处之间布置有POM阻尼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包括:坐凳部、靠背;坐凳部通过立柱支撑于支撑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部包括布置于坐凳壳体内的机构架,机构架用于承载及连接;
所述机构架包括:向坐凳部两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扶手的扶手固定部、向坐凳部后侧方向延伸用于固定靠背的靠背固定部;所述靠背固定部上可分离的装配有所述靠背;靠背通过进给组件进行倚靠方向上腰靠的进退调节;
所述进给组件包括铝件、螺柱;铝件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在所述靠背上的柱状连接端;铝件的轴向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螺柱的螺纹孔;所述铝件通过螺柱连接至腰靠的背面;在铝件与腰靠的背面之间布置有穿设在所述螺柱上的弹垫片,和/或在铝件与靠背的连接处之间布置有POM阻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背进给及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及弹垫片同叠后固定在腰靠的背面;螺柱的一端通过同叠在弹性垫上的螺栓垫压紧弹垫片且该螺栓端固连至腰靠的背面,螺柱另一端装配于螺纹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毓云唐彩云郑旦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榆逗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