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51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杆体、第二展示牌、控制面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板体,底座的上表面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取所需文献盒时,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第二壳体内部的文献盒移动,文献盒滑出第二壳体的内部并落到传送带的上表面,传送带带动文献盒移动,文献盒通过第一通槽落入收集箱的内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滑块在凹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将收集箱推出第一壳体的内部,工作人员将收集箱内部的文献盒取出即可,避免工作人员在借助辅助工具对高处的文献盒取下时辅助工具发生倾斜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献管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文献管理
,具体为一种文献管理设备。
技术介绍
: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社会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总结、贮存与提高,主要是通过文献的记录、整理、传播、研究而实现的,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现有的文献管理方式需要将文献分类放置在书架或是文献存储柜中,工作人员需要查阅文献时,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所需要的文献,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文献放置的位置较高,工作人员无法很方便的将文献取下,往往需要爬梯等辅助工具,在取文献时,很容易发生爬梯倾斜或站立不稳的情况,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提出一种文献管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献管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杆体、第二展示牌、控制面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两个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展示牌和控制面板;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三板体、第四板体、第二壳体、传送带、第一通槽、文献盒、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文献盒,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传送带,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收集箱、滑块、第二电动推杆、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滑动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滑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组件的上方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防尘网、风扇、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安装有风扇,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槽的内部焊接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焊接有两个第二倾斜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板体的前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三牌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观察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前表面均匀焊接有第一展示牌。本技术的优点:在取所需文献盒时,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第二壳体内部的文献盒移动,文献盒滑出第二壳体的内部并落到传送带的上表面,传送带带动文献盒移动,文献盒通过第一通槽落入收集箱的内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滑块在凹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将收集箱推出第一壳体的内部,工作人员将收集箱内部的文献盒取出即可,避免工作人员在借助辅助工具对高处的文献盒取下时,造成辅助工具发生倾斜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主体组件;11、底座;12、第一壳体;13、第一板体;14、第二板体;15、第一杆体;16、观察窗;17、第一展示牌;18、第二展示牌;19、控制面板;20、传送组件;21、第三板体;22、第四板体;23、第二壳体;24、第三牌体;25、传送带;26、第一通槽;27、第一倾斜部;28、第二倾斜部;29、文献盒;291、第一电动推杆;30、通风组件;31、防尘网;32、风扇;33、第二通槽;40、收集组件;41、收集箱;42、滑块;43、第二电动推杆;4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包括:主体组件10,主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第一壳体12、第一板体13、第二板体14、第一杆体15、第二展示牌18、控制面板19;底座1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壳体12,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板体13,底座11的上表面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15,两个第一杆体15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二板体14,第二板体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展示牌18和控制面板19;传送组件20,传送组件20包括第三板体21、第四板体22、第二壳体23、传送带25、第一通槽26、文献盒29、第一电动推杆291;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四板体22,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第二壳体23,第二壳体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文献盒29,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91,第一电动推杆291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壳体23的内部,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三板体21,第三板体21的上表面安装有传送带25,第一板体1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26;收集组件40,收集组件40包括收集箱41、滑块42、第二电动推杆43、凹槽44;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滑动连接有收集箱41,收集箱41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滑块42,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开设有凹槽44,两个滑块42均滑动连接于凹槽44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主体组件10的上方安装有通风组件30,通风组件30包括防尘网31、风扇32、第二通槽33;第一壳体1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33,第二通槽33的内部安装有风扇32,第二通槽3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31;通过通风组件30的设置,风扇32转动将第一壳体12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完成空气的循环,避免第一壳体12内部空气潮湿造成文献盒29的损坏。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通槽26的内部焊接有第一倾斜部27,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焊接有两个第二倾斜部28;通过第一倾斜部27与第二倾斜部28的设置,当文献盒29进行传送时,第一倾斜部27与第二倾斜部28相配合,使得文献盒29在第一壳体12的内部滑动,防止文献盒29卡在第一壳体12的内部从而无法将文献盒29取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第一壳体(12)、第一板体(13)、第二板体(14)、第一杆体(15)、第二展示牌(18)、控制面板(19);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板体(13),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15),两个所述第一杆体(15)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二板体(14),所述第二板体(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展示牌(18)和控制面板(19);/n传送组件(20),所述传送组件(20)包括第三板体(21)、第四板体(22)、第二壳体(23)、传送带(25)、第一通槽(26)、文献盒(29)、第一电动推杆(291);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四板体(22),所述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第二壳体(23),所述第二壳体(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文献盒(29),所述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9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91)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3)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三板体(21),所述第三板体(21)的上表面安装有传送带(25),所述第一板体(1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26);/n收集组件(40),所述收集组件(40)包括收集箱(41)、滑块(42)、第二电动推杆(43)、凹槽(44);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滑动连接有收集箱(41),所述收集箱(41)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滑块(42),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开设有凹槽(44),两个所述滑块(42)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凹槽(4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献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第一壳体(12)、第一板体(13)、第二板体(14)、第一杆体(15)、第二展示牌(18)、控制面板(19);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部底壁焊接有第一板体(13),所述底座(11)的上表面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15),两个所述第一杆体(15)的顶部均焊接有第二板体(14),所述第二板体(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展示牌(18)和控制面板(19);
传送组件(20),所述传送组件(20)包括第三板体(21)、第四板体(22)、第二壳体(23)、传送带(25)、第一通槽(26)、文献盒(29)、第一电动推杆(291);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四板体(22),所述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均匀焊接有第二壳体(23),所述第二壳体(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文献盒(29),所述第四板体(22)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291),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91)的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3)的内部,所述第一壳体(12)的内侧壁均匀焊接有第三板体(21),所述第三板体(21)的上表面安装有传送带(25),所述第一板体(1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通槽(26);
收集组件(40),所述收集组件(40)包括收集箱(41)、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显耀杨威孙夏李岩张伟乌达巴拉刘洋王影都兰娜金琨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