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25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包括支撑组件、消毒组件、升降组件、防护组件和控制组件,在患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患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防护组件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对检查装置进行消毒,避免了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科临床检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对患者进行诊治时通常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来进行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气色,舌苔和脉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在观察患者的舌苔的过程中,需患者将口腔张开,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现有检查过程中,患者坐在座椅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通过增加支撑组件、升降组件、消毒组件和防护组件,在患者躺在检查装置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患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观察,在检查过程中通过防护组件将从患者口腔出飞溅的唾液收集并进行消毒,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对患者检查完成后,消毒组件对检查装置进行消毒,避免了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消毒,解决了目前中医科临床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在观察的过程中,从患者口腔中飞溅而出的唾液会漂浮在空气中,被医护人员吸入后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由于身高的差异,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完成一个患者后,需要手动对患者坐过的位置消毒,导致医护人员劳动轻度增加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连接架、和踏板;其中,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连接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踏板安装于所述支撑座的另一侧;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包括座位装置、靠背装置、扶手装置和消毒装置;其中,所述座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座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凹槽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且所述靠背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铰接;所述扶手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所述扶手装置包括第五固定板、第六固定板、第三主动轮、第三托架装置、第三被动轮、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链条、扶手接触面层、固定座、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顶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三托架装置和所述第三被动轮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被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五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动轮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扶手接触面层安装于所述第三主动轮和所述第三被动轮的表面;所述第三托架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架和第三托辊,所述第三固定架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和所述第六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三托辊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三托辊与所述第三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通过所述第三链条连接;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容器、水泵、第一滚轴、第一海绵、第二滚轴、第二海绵、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连接管、第一弧形板、安装板、第一气缸、第一供水管、第二供水管和扶手消毒装置;所述容器和所述第一气缸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一侧,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部,所述容器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支撑架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滚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轴的表面,所述第二滚轴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轴的表面,所述连接管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弧形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板朝向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一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容器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内部且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海绵的表面与所述座位装置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海绵的表面与所述靠背装置的表面接触,所述扶手消毒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的内部,所述扶手消毒装置与所述扶手接触面层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水管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连通;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液压缸和连接轴;其中,液压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贯通所述靠背装置的一侧,与所述靠背装置滑动连接;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悬挂管、手柄、防护环、灯珠、气泵和杀菌装置;其中,所述气泵设置于所述容器的顶部,所述杀菌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另一侧,所述悬挂管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液压缸的一侧、所述气泵所述杀菌装置、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踏板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外部,所述悬挂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环的一侧连通,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悬挂管靠近所述防护环的一端表面,所述防护环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环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灯珠安装于所述防护环的底部;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盒、控制器、电源开关、消毒开关、上升开关、下降开关、照明开关和气泵开关;其中,所述控制盒安装于所述支撑座靠近所述悬挂管的一侧,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的内部,所述电源开关和所述消毒开关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盒的表面,所述上升开关、所述下降开关、所述照明开关和所述气泵开关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柄的表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消毒装置包括第二弧形板、第四支撑架、第二气缸、第三滚轴和第三海绵,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七凹槽的内部,所述第四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凹槽铰接,所述第三滚轴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所述第三海绵安装于所述第三滚轴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板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靠近第六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板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板朝向所述第三滚轴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支撑架远离第六固定板的一侧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座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主动轮、第一托架装置、第一被动轮、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链条、座位接触面层、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座(101)、连接架(102)、和踏板(103);/n其中,所述支撑座(10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10101)和第二凹槽(10102),所述支撑座(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0103),所述第三凹槽(10103)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和所述第二凹槽(10102)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10104),所述连接架(10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一侧,所述踏板(103)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另一侧;/n消毒组件(200),所述消毒组件(200)包括座位装置(201)、靠背装置(202)、扶手装置(203)和消毒装置(204);/n其中,所述座位装置(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101)的内部,所述座位装置(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装置(20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且所述靠背装置(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铰接;/n所述扶手装置(203)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扶手装置(203)包括第五固定板(20301)、第六固定板(20302)、第三主动轮(20303)、第三托架装置(20304)、第三被动轮(20305)、第三驱动电机(20306)、第三链条(20307)、扶手接触面层(20308)、固定座(20309)、第五齿轮(203010)和第六齿轮(203011);/n所述固定座(20309)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固定座(20309)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2030901),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2030902),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03010)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侧,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安装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的表面;/n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包括第三固定架(2030401)和第三托辊(2030402),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转动连接;/n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203011)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端,所述第六齿轮(203011)与所述第五齿轮(203010)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0307)连接;/n所述消毒装置(204)包括容器(20401)、水泵(20402)、第一滚轴(20403)、第一海绵(20404)、第二滚轴(20405)、第二海绵(20406)、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708)、第三支撑架(20409)、连接管(204010)、第一弧形板(204011)、安装板(204012)、第一气缸(204013)、第一供水管(204014)、第二供水管(204015)和扶手消毒装置(204018);/n所述容器(20401)和所述第一气缸(2040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一侧,所述水泵(20402)设置于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所述安装板(204012)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204013)输出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所述第二支撑架(20708)和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04012)的顶部,所述第一滚轴(2040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一海绵(20404)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轴(20403)的表面,所述第二滚轴(20405)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二海绵(204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座(101)、连接架(102)、和踏板(103);
其中,所述支撑座(101)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10101)和第二凹槽(10102),所述支撑座(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0103),所述第三凹槽(10103)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和所述第二凹槽(10102)连通,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10104),所述连接架(10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一侧,所述踏板(103)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的另一侧;
消毒组件(200),所述消毒组件(200)包括座位装置(201)、靠背装置(202)、扶手装置(203)和消毒装置(204);
其中,所述座位装置(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101)的内部,所述座位装置(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101)固定连接,所述靠背装置(20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且所述靠背装置(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铰接;
所述扶手装置(203)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扶手装置(203)包括第五固定板(20301)、第六固定板(20302)、第三主动轮(20303)、第三托架装置(20304)、第三被动轮(20305)、第三驱动电机(20306)、第三链条(20307)、扶手接触面层(20308)、固定座(20309)、第五齿轮(203010)和第六齿轮(203011);
所述固定座(20309)安装于所述连接架(102)的顶部,所述固定座(20309)的顶部开设有第六凹槽(2030901),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底部开设有第七凹槽(2030902),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凹槽(20309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分别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转动连接,所述第五齿轮(203010)设置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侧,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安装于所述第三主动轮(20303)和所述第三被动轮(20305)的表面;
所述第三托架装置(20304)包括第三固定架(2030401)和第三托辊(2030402),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和所述第六固定板(20302)之间,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三托辊(2030402)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安装于所述第三固定架(2030401)的内部,所述第六齿轮(203011)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0306)的输出轴靠近所述第五固定板(20301)的一端,所述第六齿轮(203011)与所述第五齿轮(203010)通过所述第三链条(20307)连接;
所述消毒装置(204)包括容器(20401)、水泵(20402)、第一滚轴(20403)、第一海绵(20404)、第二滚轴(20405)、第二海绵(20406)、第一支撑架(20407)、第二支撑架(20708)、第三支撑架(20409)、连接管(204010)、第一弧形板(204011)、安装板(204012)、第一气缸(204013)、第一供水管(204014)、第二供水管(204015)和扶手消毒装置(204018);
所述容器(20401)和所述第一气缸(2040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一侧,所述水泵(20402)设置于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填充有消毒液,所述安装板(204012)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204013)输出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所述第二支撑架(20708)和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板(204012)的顶部,所述第一滚轴(20403)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407)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一海绵(20404)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轴(20403)的表面,所述第二滚轴(20405)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架(20409)远离安装板(204012)的一端,所述第二海绵(20406)安装于所述第二滚轴(20405)的表面,所述连接管(20401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0708)的顶部,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204010)的两端,且与所述连接管(204010)连通,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朝向远离所述连接管(20401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204010)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板(204011)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容器(20401)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容器(20401)的内部且与所述水泵(2040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海绵(20404)的表面与所述座位装置(20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海绵(20406)的表面与所述靠背装置(202)的表面接触,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设置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与所述扶手接触面层(20308)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水管(204014)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贯通所述固定座(20309)的底部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连通;
升降组件(300),所述升降组件(300)包括液压缸(301)和连接轴(302);
其中,液压缸(301)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10102)的内部,所述连接轴(302)的一端与所述液压缸(301)的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302)的另一端贯通所述靠背装置(202)的一侧,与所述靠背装置(202)滑动连接;
防护组件(400),所述防护组件(400)包括悬挂管(401)、手柄(402)、防护环(403)、灯珠(404)、气泵(405)和杀菌装置(406);
其中,所述气泵(405)设置于所述容器(20401)的顶部,所述杀菌装置(406)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10103)的内部另一侧,所述悬挂管(401)的一端依次贯通所述支撑座(101)远离所述液压缸(301)的一侧、所述气泵(405)所述杀菌装置(406)、所述支撑座(101)靠近所述踏板(103)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座(101)的外部,所述悬挂管(401)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环(403)的一侧连通,所述手柄(402)设置于所述悬挂管(401)靠近所述防护环(403)的一端表面,所述防护环(40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环(403)的内壁一侧开设有进气孔(40301),所述灯珠(404)安装于所述防护环(403)的底部;
控制组件(500),所述控制组件(500)包括控制盒(501)、控制器(502)、电源开关(503)、消毒开关(504)、上升开关(505)、下降开关(506)、照明开关(507)和气泵开关(508);
其中,所述控制盒(501)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01)靠近所述悬挂管(401)的一侧,所述控制器(502)设置于所述的内部,所述电源开关(503)和所述消毒开关(504)依次设置于所述控制盒(501)的表面,所述上升开关(505)、所述下降开关(506)、所述照明开关(507)和所述气泵开关(508)依次设置于所述手柄(402)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消毒装置(204018)包括第二弧形板(20401801)、第四支撑架(20401802)、第二气缸(20401803)、第三滚轴(20401804)和第三海绵(20401805),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安装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的内部,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凹槽(2030902)铰接,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远离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一端,所述第三海绵(20401805)安装于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的表面,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靠近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朝向所述第三滚轴(20401804)一侧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第二供水管(2040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板(20401801)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气缸(2040180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四支撑架(20401802)远离第六固定板(20302)的一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科临床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装置(201)包括第一固定板(20101)、第二固定板(20102)、第一主动轮(20103)、第一托架装置(20104)、第一被动轮(20105)、第一驱动电机(20106)、第一链条(20107)、座位接触面层(20108)、第一齿轮(20109)和第二齿轮(201010),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0101)的内壁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所述第一托架装置(20104)和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从左至右依次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之间,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0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0109)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轮(20103)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20101)的一侧,所述座位接触面层(20108)安装于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和所述第一被动轮(20105)的表面,所述座位接触面层(20108)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海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德波刘小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康复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