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眼眶骨手术辅助撑挡装置,特别是一种固定在眼眶骨和眼球之间、为手术的开展开辟出操作空间的装置,以达到减少辅助操作人员、释放操作空间和提高手术效率的目的。
技术介绍
:眼眶位于颅面中部且略向前突起,为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开口向前、锥向后且略偏内侧。成人眶深40-50mm,除外侧壁外其他3个骨壁均较为薄,遭到外力打击时,容易发生眶骨的连续性中断和骨皮质断裂,即形成眼眶骨折。眼眶骨折发生后,轻者导致眶内肌肉嵌顿于临近的筛窦、上颌窦引发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斜视,重者导致眼眶塌陷、外观畸形甚至视神经挫伤而失明,均需要手术治疗;若骨折发生在靠近鼻子一侧(眶内侧壁)、下方一侧(眶下壁)时,骨折处在侧面的纵深面上,而前方切口暴露出的手术野仅约2x3cm2,手术者在进行操作时空间极其狭小,而且眼眶内充满了脂肪、肌肉,这些组织很柔软且具有一定张力,手术时不断涌向手术视野阻挡术者视线,目前通用的弧形拉钩,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2个助手均双手操作,用手术拉钩将眼球、脂肪、肌肉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弧形壁、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第一侧壁、第五支撑框、第六支撑框、第七支撑框、第二侧壁、第八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支撑框、底壁、第十一支撑框、撑挡腔;弧形壁为弯曲的弧面,以适应眼球的弧度,保护眼球;弧形壁的上、下、左、右四个边缘为分别为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四个支撑框均与弧形壁呈一体结构,且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框的弧长大于第二支撑框的弧长,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结构尺寸相同;第一侧壁与弧形壁的交接处为第三支撑框,第一侧壁与弧形壁为一体结构,第一侧壁的上下边缘的第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弧形壁、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第一侧壁、第五支撑框、第六支撑框、第七支撑框、第二侧壁、第八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支撑框、底壁、第十一支撑框、撑挡腔;弧形壁为弯曲的弧面,以适应眼球的弧度,保护眼球;弧形壁的上、下、左、右四个边缘为分别为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四个支撑框均与弧形壁呈一体结构,且为弧形结构,第一支撑框的弧长大于第二支撑框的弧长,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结构尺寸相同;第一侧壁与弧形壁的交接处为第三支撑框,第一侧壁与弧形壁为一体结构,第一侧壁的上下边缘的第五支撑框、第六支撑框平行,第六支撑框的长度大于第五支撑框,第一侧壁外侧边缘的第七支撑框为弧形结构,第二侧壁与弧形壁呈一体结构且与第一侧壁的结构、尺寸相同,第二侧壁上对应设置有一体结构的第八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支撑框;底壁与弧形壁的交接处为第二支撑框,底壁与第一侧壁的交接处为第五支撑框,底壁与第二侧壁的交接处为第八支撑框,底壁的另一边为弧形的第十一支撑框;弧形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四面形成的区域为撑挡腔,撑挡的空间区域用于眼眶骨手术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壁、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第一侧壁、第五支撑框、第六支撑框、第七支撑框、第二侧壁、第八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支撑框、底壁为一体结构,材质相同,各支撑框的直径相同,弧形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的壁厚相同。弧形壁、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第七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一支撑框的弧形与眼球相适应,以便于保护眼球并适于眼部周围组织的撑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壁、第一支撑框、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第一侧壁、第五支撑框、第六支撑框、第七支撑框、第二侧壁、第八支撑框、第九支撑框、第十支撑框、底壁的材质均为医用塑料或钛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任意一种用于眼眶骨手术的组织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的壁厚为0.5~1mm,各支撑框的直径为2~3mm,第三支撑框、第四支撑框所在弧形的弦长为28~35mm,第一支撑框的弧长为15~25mm、第二支撑框的弧长为10~15mm,第六支撑框、第十支撑框的长度相同,为7~1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涛,张凌云,孙学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