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509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地整地;S2、选种消毒;S3、施肥作畦;S4、移栽;S5、田间管理;S6、适时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湖北贝母与蚕豆进行间作,一方面蚕豆长高、长大后可为湖北贝母遮荫,使湖北贝母得以良好发育生长,并且提高生物多样性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和草害的发生;另一方可以发挥作物空间和资源利用的互补作用,既能提高地上部的光、热利用效率,又能提高地下部的水分、养分利用效率,且种植的蚕豆还能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蚕豆的根瘤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为湖北贝母提供天然的氮肥和其他养分,从而减少化肥和基础肥料的投入,减少感染性病害,节省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材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HsiaoetK.C.Hsia)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和湖南。以鳞茎入药,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其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主治化痰止咳,清热润肺。对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略痰带血有疗效。此外,湖北贝母还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在我国,湖北贝母年用量达5000吨左右,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以往湖北贝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近年来野生资源短缺,湖北贝母由野生转向家植,随着长时间的连作,湖北贝母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的现象。药农为了增加贝母的产量,常常施用大量化肥,施用化肥虽然短期内有增产的作用,但不利于湖北贝母品质的形成,而且容易引发病虫草害。使用化肥的湖北贝母只能作为商品出售,作为种源容易引发烂种。湖北贝母主要病害有黑腐病和锈病,黑腐病可以导致湖北贝母缺苗断垅,地下部鳞茎上出现红色小斑点,然后产生黑斑,病斑下组织变灰色,严重时整个鳞茎变黑十腐,鳞茎表皮下形成米粒大小的黑色菌粒,药材彻底丧失商业价值。由于且缺乏合理的栽培措施,目前这些病害较难防治,药农滥施滥用各类化学农药,一方面增加了致病菌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增大了湖北贝母药材农药残留的风险,不符合湖北贝母产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湖北贝母田间管理和生产需要大量劳力,农村大多为60以上老人,无法提供有效的劳力保障,这些问题十分不利于湖北贝母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何节约湖北贝母生产过程中施肥、打药和除草等人力成本的投入也是湖北贝母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并无合适、有效和绿色的生态栽培方法。因此,如何开发一种高效生态的湖北贝母栽培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往药农种植湖北贝母都是将贝母进行单作,湖北贝母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间作是消减湖北贝母连作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同作物间作可以优化根际微生物种群的结构与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根系分泌特性,具有缓解作物连作障碍的效果,但是在间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以及使用大量的化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元素。公开号为CN10881215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湖北贝母的种植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在种植区预留排水沟,减少雨水汇聚流动对贝母表面覆盖土壤的影响,提升贝母种苗的存活率,但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不具备培肥改土的效果,与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公开号为CN10932894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并具体公开了通过轮作栽培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但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且需要施用大量的农家肥(黄连一个生长周期需要施用厩肥18吨/亩),成本和劳动力投入较高,农民不容易接受。蚕豆(ViciafabaL.),别名南豆、胡豆等,属于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蚕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蚕豆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为25%-35%。蚕豆还富含糖、矿物质、维他命、钙和铁。此外,作为固氮作物,蚕豆可以将自然界中分子态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根瘤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杆菌,可以与豆科植物共生,通过共生固氮作用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态氮。将蚕豆与其他农作物进行间作可以增加田间的物种多样,提高地上部空间、土壤养分和光能利用效率;且蚕豆根瘤的固氮作用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氮素,并且具有活磷解钾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湖北贝母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湖北贝母的安全、产量和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地整地选取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湿润、保水保肥、具有一定坡度且三年内未种植过湖北贝母和蚕豆的地块;地块深翻30cm以上,按照200-250kg/亩撒施土壤调理剂,然后翻耕均匀;S2、选种消毒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两年生湖北贝母鳞茎,将湖北贝母鳞茎浸泡于消毒保护液中3-5h,晾干后备用;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蚕豆种子,使用消毒促生液浸泡2-4h,晾干后备用;S3、施肥作畦移栽前按照300-500kg/亩撒施高效生物有机肥,翻耕碎土,然后耙匀作畦,畦面宽100-120cm,顺坡面挖沟,沟宽20-30cm,深10-15cm,放置一周以上;S4、移栽10-11月份,将湖北贝母鳞茎采用宽窄行进行点播,每个畦面设两个窄行,两个窄行中间作为宽行,窄行行距15-20cm,宽行行距40-60cm;每个窄行的两侧按照株距5-10cm点播湖北贝母鳞茎,宽行的中间按照株距30-40cm点播蚕豆,每个畦面湖北贝母点播4行,蚕豆点播1行,畦面均匀喷淋根瘤生物复合液,然后覆土2-4cm;S5、田间管理移栽后及时浇水,在湖北贝母生长旺盛期、蕾期或花期,选择晴天喷施高效植物促生剂,整个生长期喷洒1-3次;S6、适时采收蚕豆成熟后采收果荚,自下而上分批采收,间隔一周采收一次,采收完毕后整株拔起;湖北贝母倒苗后用钉耙轻轻挖起,抖去泥土,去掉须根,装入箩筐。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土壤调理剂是由复合生物质炭、伊利石、绿泥石、生石灰、磷酸氢二钾、硫酸锌、硅钙钾镁肥按照10-12:20-24:18-22:9-13:5-7:3-5:6-8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充分研磨得到。更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水稻秸秆22-28份、小麦秸秆18-22份、玉米秸秆15-20、艾草秸秆8-10份、接骨丹秸秆5-7份、川牛膝秸秆6-8份和臭牡丹秸秆3-5份,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充分混匀,采用限氧升温法于400-600℃下热解1-2h,取出冷却至室温过0.1-0.3mm筛,即得复合生物质炭。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消毒保护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新鲜大黄叶13-15份、藿香叶8-10份、艾草叶7-9份和厚朴叶5-7份,充分捣碎,加入250-350份水搅拌均匀,得到植物源消毒液;然后在该植物源消毒液中加入5-7份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份的25%吡唑醚菌酯和2-4份的新高脂膜,搅拌均匀即得消毒保护液。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消毒促生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次氯酸钠6-8份、炭疽福美5-7份和生石灰10-15份,充分溶解于200-300份水中,得到化学杀菌剂;然后在该化学杀菌剂中加入4-6份钼酸铵和1-3份新高脂膜,搅拌均匀即得消毒促生液。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秸秆16-20份、水稻秸秆10-15份、烟草秸秆12-16份、花生秸秆6-8份、艾草秸秆12-15份和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选地整地/n选取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湿润、保水保肥、具有一定坡度且三年内未种植过湖北贝母和蚕豆的地块;地块深翻30cm以上,按照200-250kg/亩撒施土壤调理剂,然后翻耕均匀;/nS2、选种消毒/n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两年生湖北贝母鳞茎,将湖北贝母鳞茎浸泡于消毒保护液中3-5h,晾干后备用;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蚕豆种子,使用消毒促生液浸泡2-4h,晾干后备用;/nS3、施肥作畦/n移栽前按照300-500kg/亩撒施高效生物有机肥,翻耕碎土,然后耙匀作畦,畦面宽100-120cm,顺坡面挖沟,沟宽20-30cm,深10-15cm,放置一周以上;/nS4、移栽/n10-11月份,将湖北贝母鳞茎采用宽窄行进行点播,每个畦面设两个窄行,两个窄行中间作为宽行,窄行行距15-20cm,宽行行距40-60cm;每个窄行的两侧按照株距5-10cm点播湖北贝母鳞茎,宽行的中间按照株距30-40cm点播蚕豆,每个畦面湖北贝母点播4行,蚕豆点播1行,畦面均匀喷淋根瘤生物复合液,然后覆土2-4cm;/nS5、田间管理/n移栽后及时浇水,在湖北贝母生长旺盛期、蕾期或花期,选择晴天喷施高效植物促生剂,整个生长期喷洒1-3次;/nS6、适时采收/n蚕豆成熟后采收果荚,自下而上分批采收,间隔一周采收一次,采收完毕后整株拔起;湖北贝母倒苗后用钉耙轻轻挖起,抖去泥土,去掉须根,装入箩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地整地
选取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湿润、保水保肥、具有一定坡度且三年内未种植过湖北贝母和蚕豆的地块;地块深翻30cm以上,按照200-250kg/亩撒施土壤调理剂,然后翻耕均匀;
S2、选种消毒
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两年生湖北贝母鳞茎,将湖北贝母鳞茎浸泡于消毒保护液中3-5h,晾干后备用;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蚕豆种子,使用消毒促生液浸泡2-4h,晾干后备用;
S3、施肥作畦
移栽前按照300-500kg/亩撒施高效生物有机肥,翻耕碎土,然后耙匀作畦,畦面宽100-120cm,顺坡面挖沟,沟宽20-30cm,深10-15cm,放置一周以上;
S4、移栽
10-11月份,将湖北贝母鳞茎采用宽窄行进行点播,每个畦面设两个窄行,两个窄行中间作为宽行,窄行行距15-20cm,宽行行距40-60cm;每个窄行的两侧按照株距5-10cm点播湖北贝母鳞茎,宽行的中间按照株距30-40cm点播蚕豆,每个畦面湖北贝母点播4行,蚕豆点播1行,畦面均匀喷淋根瘤生物复合液,然后覆土2-4cm;
S5、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水,在湖北贝母生长旺盛期、蕾期或花期,选择晴天喷施高效植物促生剂,整个生长期喷洒1-3次;
S6、适时采收
蚕豆成熟后采收果荚,自下而上分批采收,间隔一周采收一次,采收完毕后整株拔起;湖北贝母倒苗后用钉耙轻轻挖起,抖去泥土,去掉须根,装入箩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土壤调理剂是由复合生物质炭、伊利石、绿泥石、生石灰、磷酸氢二钾、硫酸锌、硅钙钾镁肥按照10-12:20-24:18-22:9-13:5-7:3-5:6-8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充分研磨得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水稻秸秆22-28份、小麦秸秆18-22份、玉米秸秆15-20、艾草秸秆8-10份、接骨丹秸秆5-7份、川牛膝秸秆6-8份和臭牡丹秸秆3-5份,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充分混匀,采用限氧升温法于400-600℃下热解1-2h,取出冷却至室温过0.1-0.3mm筛,即得复合生物质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消毒保护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取新鲜大黄叶13-15份、藿香叶8-10份、艾草叶7-9份和厚朴叶5-7份,充分捣碎,加入250-350份水搅拌均匀,得到植物源消毒液;然后在该植物源消毒液中加入5-7份的50%多菌灵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媛媛郭杰周武先吴佳奇游景茂郭晓亮王帆帆唐涛穆森艾伦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