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71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7
提供电路基板,具备:基板主体;电路部的正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基板主体,与正极端子连接;和电路部的负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基板主体,与负极端子连接,基板主体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基板主体的第1贯通孔、第2贯通孔和第3贯通孔,第1贯通孔和第2贯通孔相比于第3贯通孔,被设置于基板主体的外端侧,电路部具备串联连接于正极侧电源端子部与负极侧电源端子部之间的第1电容器和第2电容器,电路基板还具备导体部,该导体部被形成于第3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导体部经由第1电容器与正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经由第2电容器与负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导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电体,能与安装有基板主体的单元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基板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28日,申请号为201811136842.4,专利技术名称为“电路基板和控制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电路基板和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等车辆具备例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车载装置。当受理了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产生用于辅助转向系统的转向扭矩的辅助扭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产生辅助扭矩,能够减轻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负担。产生辅助扭矩的辅助扭矩机构检测转向扭矩,根据检测信号产生驱动信号,由马达根据驱动信号产生辅助扭矩。由此经由减速机构将与转向扭矩对应的辅助扭矩传递至转向系统。在上述技术中,例如,日本国特许第577779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具备马达驱动装置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备马达驱动装置的共模滤波器。共模滤波器包含共模线圈和电容器。然而,共模线圈会使共模滤波器大型化。另一方面,不具有共模线圈的共模滤波器虽然能够使马达驱动装置小型化,但是不能充分降低共模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有助于降低噪声的电路基板和控制装置。在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具备:基板主体;电路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向马达供给电力;所述电路部的正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正极端子连接;以及所述电路部的负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负极端子连接,所述基板主体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基板主体的第1贯通孔、第2贯通孔和第3贯通孔,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相比于所述第3贯通孔,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的外端侧,所述电路部具备第1电容器和第2电容器,所述第1电容器和所述第2电容器串联连接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之间,所述电路基板还具备导体部,该导体部被形成于所述第3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体部经由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经由所述第2电容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所述导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电体,能够与安装所述基板主体的单元电连接。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有助于噪声的降低。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和其他元件、特性、步骤、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图2是示出电子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例的电路图。图3是电子控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的一例。图4A是罩单元的俯视图。图4B是电路基板的俯视图。图4C是基板安装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电路基板中的导体图案的一例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电路基板中的层内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电路基板200中的层内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8是另一电路基板的俯视图。图9是另一电路基板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贯通孔与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驱动电源安装孔和驱动电源安装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概要图。图11是用于说明能够形成贯通孔的区域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能够形成贯通孔的另一区域的图。图13是示出变形例的基板安装单元的一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基板和控制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的结构例的概要图。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具备例如转向系统10、辅助扭矩机构部30、控制装置50和电池5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将由辅助扭矩机构部30产生的辅助扭矩传递至转向系统10。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作为驱动后述的马达的马达驱动装置发挥功能以产生辅助扭矩。转向系统10具备方向盘11、转向轴12、万向联轴器13A和13B、旋转轴部14、齿轮齿条副15、齿条轴部16、拉杆17A和17B、转向节18A和18B、转向车轮19A和19B、球形接头20A和20B。方向盘11由车辆的驾驶员操纵。转向轴12、万向联轴器13A和13B以及旋转轴部14(也称为小齿轮轴、输入轴)依次与方向盘11联结。齿条轴部16经由齿轮齿条副15与旋转轴部14联结。左右转向车轮19A和19B经由左右球形接头20A和20B、左右拉杆17A和17B以及左右转向节18A和18B而与齿条轴部16的两端联结。齿轮齿条副15具备小齿轮15a和齿条15b。小齿轮15a与旋转轴部14联结。齿条15b设置于齿条轴部16中。根据转向系统10,当驾驶员操纵方向盘11时,可以通过转向扭矩并经由齿轮齿条副15而使转向车轮19A和19B转向。辅助扭矩机构部30具备例如转向扭矩检测部31、电子控制单元32、马达33和减速机构部34。转向扭矩检测部31例如是转向扭矩传感器。转向扭矩检测部31检测施加至方向盘11的转向扭矩,生成扭矩信号。马达33例如是具有包含U相、V相和W相的三相马达电源端子的马达。马达33例如是无刷马达。马达33根据驱动信号产生辅助扭矩。辅助扭矩经由减速机构部34传递至旋转轴部14。减速机构部34例如是蜗轮机构。传递至旋转轴部14的辅助扭矩从旋转轴部14被传递至齿轮齿条副15。电子控制单元32具备例如电源电路、检测马达电流(实际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微处理器、FET(Field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桥电路和磁传感器32a。磁传感器32a检测马达33中的转子的旋转角。转子例如是永久磁铁,磁传感器32a通过检测永久磁铁(N极和S极)的运动来检测旋转角。电子控制单元32不仅输入扭矩信号,例如还输入车速信号作为外部信号。电子控制单元32针对由扭矩信号表示的转向扭矩来运算应由马达33产生的辅助扭矩。电子控制单元32生成驱动信号,使得在马达33产生运算出的辅助扭矩。控制装置50是能够经由例如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等车内网络与另一电子控制单元通信的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装置50也可以是例如能够输出与车速信号对应的车速脉冲的车速传感器。外部信号包括扭矩信号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的信号和车速信号等车辆的信号(车体信号)。车体信号不仅可以包括车速信号、发动机转速等通信信号,还可以包括表示点火开关的接通或断开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32的微处理器通过根据例如扭矩信号及车速信号等使FET桥电路工作来对马达33进行矢量控制。FET桥电路例如是向马达33通上驱动电流(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器电路INV(参照图2)。如图2所示,例如,FET桥电路包含FET1、FET2、FET3、FET4、FET5和FET6。电子控制单元32根据至少表示转向扭矩的扭矩信号来设定目标电流。优选的是,电子控制单元32还考虑车辆的车速和转子的旋转角来设定目标电流。电子控制单元32控制马达33的驱动电流(驱动信号),使得马达电流(实际电流)与目标电流一致。电池51是蓄积供给至电子控制单元32的电力的蓄电池。B+表示例如作为直流电源而设置于车辆中的电池51的正极电位,B-表示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备:/n基板主体;/n电路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向马达供给电力;/n所述电路部的正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正极端子连接;以及/n所述电路部的负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负极端子连接,/n所述基板主体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基板主体的第1贯通孔、第2贯通孔和第3贯通孔,/n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相比于所述第3贯通孔,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的外端侧,/n所述电路部具备第1电容器和第2电容器,所述第1电容器和所述第2电容器串联连接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之间,/n所述电路基板还具备导体部,该导体部被形成于所述第3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n所述导体部经由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经由所述第2电容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所述导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电体,能够与安装所述基板主体的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JP 2017-1911661.一种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备:
基板主体;
电路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向马达供给电力;
所述电路部的正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正极端子连接;以及
所述电路部的负极侧电源端子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基板主体,与负极端子连接,
所述基板主体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基板主体的第1贯通孔、第2贯通孔和第3贯通孔,
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相比于所述第3贯通孔,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的外端侧,
所述电路部具备第1电容器和第2电容器,所述第1电容器和所述第2电容器串联连接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之间,
所述电路基板还具备导体部,该导体部被形成于所述第3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导体部经由所述第1电容器与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经由所述第2电容器与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电连接,所述导体部的至少一部分是导电体,能够与安装所述基板主体的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
螺栓贯穿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2贯通孔而能够固定于安装所述基板主体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
所述第3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被所述第1电容器、所述第2电容器、所述正极侧电源端子部以及所述负极侧电源端子部中的至少两个夹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
所述导体部是被形成在所述第3贯通孔的周围的第1导体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一树山本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