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457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筒体,安装筒体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三组以上同尺寸的安装架,每组安装架均转动安装有导柱,安装筒体外壁顶部铰接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盖体,每组盖体均螺纹安装有两个同尺寸的限位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缆放入安装筒体内部,合并每组盖体并将每组限位螺栓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盖体固定,可防止电缆与安装筒体脱离,安装筒体内壁两侧均设置导柱可提升电缆在安装筒体内移动的流畅性,减少剐蹭,电缆在安装筒体拐角处通过凹槽导轮进行导引,由于凹槽导轮可在弹簧弹性范围内进行移动,可防止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发生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缆是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电线路中的强电电能传输,电缆在架设时需要进行拖拽,但是目前现有的电缆在拖拽时一旦遇到转角,则会导致电缆与其他外界物体产生摩擦,导致电缆拖拽的阻力增大,严重影响电缆架设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在电缆拐角处进行防护,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1320772U),一种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滚轮、第一滑动套和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套装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套装有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滑动套和第二滑动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套与第二滑动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轴与滚轮转动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滚轮、第一滑动套和支承板等结果,解决了目前现有的电缆在架设时拖拽一旦遇到转角,则会导致电缆与其他外界物体产生摩擦,导致电缆拖拽的阻力增大,严重影响电缆架设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非常容易造成电缆表皮破损,甚至出现抽丝断裂等问题。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述装置不方便电缆与装置进行套穿安装,且滑动套内缺乏滚轮,电缆与滑动套内壁发生摩擦会损伤绝缘外壁。本申请通过电缆放入安装筒体内部,合并每组盖体并将每组限位螺栓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盖体固定,可防止电缆与安装筒体脱离,安装筒体内壁两侧均设置导柱可提升电缆在安装筒体内移动的流畅性,减少剐蹭,电缆在安装筒体拐角处通过凹槽导轮进行导引,由于凹槽导轮可在弹簧弹性范围内进行移动,可防止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发生损伤,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筒体,安装筒体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三组以上同尺寸的安装架,每组安装架均转动安装有导柱,安装筒体外壁顶部铰接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盖体,每组盖体均螺纹安装有两个同尺寸的限位螺栓,安装筒体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固定条,每组固定条均开设有两个同尺寸的内螺纹孔,安装筒体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开设有滑槽,滑槽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弹簧,滑槽滑动安装有轴承座,每组弹簧均与轴承座可拆卸安装,每组轴承座均与凹槽导轮转动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限位螺栓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组盖体在安装筒体外壁呈直角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架的安装位置位于安装筒体内壁拐角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电缆放入安装筒体内部,合并每组盖体并将每组限位螺栓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盖体固定,可防止电缆与安装筒体脱离,安装筒体内壁两侧均设置导柱可提升电缆在安装筒体内移动的流畅性,减少剐蹭,电缆在安装筒体拐角处通过凹槽导轮进行导引,由于凹槽导轮可在弹簧弹性范围内进行移动,可防止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发生损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凹槽导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的主视图。图中:1、安装架;2、导柱;3、固定条;4、内螺纹孔;5、弹簧;6、滑槽;7、盖体;8、安装筒体;9、凹槽导轮;10、轴承座;11、固定架;12、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筒体8,安装筒体8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三组以上同尺寸的安装架1,每组安装架1均转动安装有导柱2,安装筒体8外壁顶部铰接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盖体7,每组盖体7均螺纹安装有两个同尺寸的限位螺栓12,安装筒体8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固定条3,每组固定条3均开设有两个同尺寸的内螺纹孔4,安装筒体8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开设有滑槽6,滑槽6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弹簧5,滑槽6滑动安装有轴承座10,每组弹簧5均与轴承座10可拆卸安装,每组轴承座10均与凹槽导轮9转动安装。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电缆放入安装筒体8内部,合并每组盖体7并将每组限位螺栓12与内螺纹孔4螺纹连接将盖体7固定,可防止电缆与安装筒体8脱离,安装筒体8内壁两侧均设置导柱2可提升电缆在安装筒体8内移动的流畅性,减少剐蹭,电缆在安装筒体8拐角处通过凹槽导轮9进行导引,由于凹槽导轮9可在弹簧5弹性范围内进行移动,可防止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发生损伤。其中,限位螺栓12与内螺纹孔4螺纹连接。其中,两组盖体7在安装筒体8外壁呈直角分布。其中,固定架11的安装位置位于安装筒体8内壁拐角处。工作原理:在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使用的时候,通过电缆放入安装筒体8内部,合并每组盖体7并将每组限位螺栓12与内螺纹孔4螺纹连接将盖体7固定,可防止电缆与安装筒体8脱离,安装筒体8内壁两侧均设置导柱2可提升电缆在安装筒体8内移动的流畅性,减少剐蹭,电缆在安装筒体8拐角处通过凹槽导轮9进行导引,由于凹槽导轮9可在弹簧5弹性范围内进行移动,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时,可通过弹簧5压缩来吸收应力,可防止电缆在转角部位受力过大发生损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筒体(8),其特征在于:安装筒体(8)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三组以上同尺寸的安装架(1),每组所述安装架(1)均转动安装有导柱(2),安装筒体(8)外壁顶部铰接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盖体(7),每组所述盖体(7)均螺纹安装有两个同尺寸的限位螺栓(12),安装筒体(8)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固定条(3),每组所述固定条(3)均开设有两个同尺寸的内螺纹孔(4),安装筒体(8)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开设有滑槽(6),滑槽(6)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弹簧(5),滑槽(6)滑动安装有轴承座(10),每组所述弹簧(5)均与轴承座(10)可拆卸安装,每组所述轴承座(10)均与凹槽导轮(9)转动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铠装多芯分支电缆架设用转角部位防护装置,包括安装筒体(8),其特征在于:安装筒体(8)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三组以上同尺寸的安装架(1),每组所述安装架(1)均转动安装有导柱(2),安装筒体(8)外壁顶部铰接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盖体(7),每组所述盖体(7)均螺纹安装有两个同尺寸的限位螺栓(12),安装筒体(8)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同尺寸的固定条(3),每组所述固定条(3)均开设有两个同尺寸的内螺纹孔(4),安装筒体(8)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开设有滑槽(6),滑槽(6)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弹簧(5),滑槽(6)滑动安装有轴承座(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领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