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报警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55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控制系统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报警控制柜,可便于对工作腔内的控制元件进行安装和拆卸;包括柜体、柜门和安装板,柜体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柜体前端设置有开口,柜门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安装板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柜体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柜体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柜体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还包括托板、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左导向柱、右导向柱、左支板、右支板、左拉环和右拉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报警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电力控制系统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报警控制柜。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恒温报警控制柜是一种用于对电力控制系统中的个中控制元件进行封闭,并可进行恒温控制和温度异常时报警的辅助装置,其在电力控制系统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恒温报警控制柜包括柜体、柜门和安装板,柜体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柜体前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连通,柜门左端与柜体前侧壁左半区域可转动铰接,柜门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安装板后端与柜体内后侧壁连接,安装板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柜体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柜体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柜体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现有的恒温报警控制柜使用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工作腔内的温度进行测量,温度异常时,可通过外界控制模组控制温度控制机构和报警器进行工作,报警器进行报警,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可对工作腔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线束可从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中穿过;现有的恒温报警控制柜使用中发现,安装板固定在工作腔内,使得对控制元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较为不便,导致其使用便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便于对工作腔内的控制元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恒温报警控制柜。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包括柜体、柜门和安装板,柜体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柜体前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连通,柜门左端与柜体前侧壁左半区域可转动铰接,柜门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安装板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柜体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柜体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柜体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还包括托板、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左导向柱、右导向柱、左支板、右支板、左拉环和右拉环,托板后端与柜体内后侧壁下半区域连接,安装板底端与托板顶端接触,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后端分别与柜体内后侧壁左下侧和右下侧连接,左支板右端和右支板左端分别与安装板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板和右支板顶端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底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并分别与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拉环和右拉环后端分别与安装板前侧壁左上侧和右上侧连接。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还包括左顶板和右顶板,左顶板左端和右顶板右端分别与柜体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顶板右端与右顶板左端连接。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还包括左提手和右提手,左提手右端和右提手左端分别与柜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还包括把手,把手后端与柜门前侧壁右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左拉环和右拉环外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防滑垫和右防滑垫。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托板顶端设置有橡胶垫,安装板底端与橡胶垫顶端挤压接触。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柜体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安装板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设置有左弧形胶垫和右弧形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对控制元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工作人员首先打开箱盖,通过左拉环和右拉环将安装板防入至工作腔内,使安装板后端与柜体内后侧壁接触,使左支板和右支板分别位于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顶端,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分别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对齐,之后向下移动安装板,使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顶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安装板底端与托板顶端接触,可将控制元件的线束从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中穿过,对控制元件进行拆卸时,通过左拉环和右拉环向上拉动安装板即可进行拆卸,提高使用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柜体、柜门、透明板和把手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柜体;2、柜门;3、安装板;4、工作腔;5、透明板;6、控制元件;7、温度控制机构;8、温度传感器;9、报警器;10、左接线孔;11、右接线孔;12、通气孔;13、托板;14、左固定板;15、右固定板;16、左导向柱;17、右导向柱;18、左支板;19、右支板;20、左拉环;21、右拉环;22、左顶板;23、右顶板;24、左提手;25、右提手;26、把手;27、左防滑垫;28、右防滑垫;29、橡胶垫;30、支腿;31、左弧形胶垫;32、右弧形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门2和安装板3,柜体1内部设置有工作腔4,柜体1前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4连通,柜门2左端与柜体1前侧壁左半区域可转动铰接,柜门2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5,安装板3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6,柜体1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7,柜体1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和报警器9,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10和右接线孔11,柜体1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12;还包括托板13、左固定板14、右固定板15、左导向柱16、右导向柱17、左支板18、右支板19、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托板13后端与柜体1内后侧壁下半区域连接,安装板3底端与托板13顶端接触,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后端分别与柜体1内后侧壁左下侧和右下侧连接,左支板18右端和右支板19左端分别与安装板3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板18和右支板19顶端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左导向柱16和右导向柱17底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并分别与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后端分别与安装板3前侧壁左上侧和右上侧连接;对控制元件进行安装和拆卸时,工作人员首先打开箱盖,通过左拉环和右拉环将安装板防入至工作腔内,使安装板后端与柜体内后侧壁接触,使左支板和右支板分别位于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顶端,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分别与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对齐,之后向下移动安装板,使左导向柱和右导向柱顶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安装板底端与托板顶端接触,可将控制元件的线束从左接线孔和右接线孔中穿过,对控制元件进行拆卸时,通过左拉环和右拉环向上拉动安装板即可进行拆卸,提高使用便利性。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还包括左顶板22和右顶板23,左顶板22左端和右顶板23右端分别与柜体1顶端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顶板22右端与右顶板23左端连接;左顶板和右顶板可对多组通气孔进行防护,提高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的恒温报警控制柜,还包括左提手24和右提手25,左提手24右端和右提手25左端分别与柜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报警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门(2)和安装板(3),柜体(1)内部设置有工作腔(4),柜体(1)前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4)连通,柜门(2)左端与柜体(1)前侧壁左半区域可转动铰接,柜门(2)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5),安装板(3)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6),柜体(1)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7),柜体(1)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和报警器(9),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10)和右接线孔(11),柜体(1)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板(13)、左固定板(14)、右固定板(15)、左导向柱(16)、右导向柱(17)、左支板(18)、右支板(19)、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托板(13)后端与柜体(1)内后侧壁下半区域连接,安装板(3)底端与托板(13)顶端接触,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后端分别与柜体(1)内后侧壁左下侧和右下侧连接,左支板(18)右端和右支板(19)左端分别与安装板(3)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板(18)和右支板(19)顶端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左导向柱(16)和右导向柱(17)底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并分别与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后端分别与安装板(3)前侧壁左上侧和右上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报警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门(2)和安装板(3),柜体(1)内部设置有工作腔(4),柜体(1)前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4)连通,柜门(2)左端与柜体(1)前侧壁左半区域可转动铰接,柜门(2)前端中央区域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板(5),安装板(3)前端设置有控制元件(6),柜体(1)内左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温度控制机构(7),柜体(1)内右侧壁上半区域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和报警器(9),锅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孔(10)和右接线孔(11),柜体(1)顶端设置有多组通气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板(13)、左固定板(14)、右固定板(15)、左导向柱(16)、右导向柱(17)、左支板(18)、右支板(19)、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托板(13)后端与柜体(1)内后侧壁下半区域连接,安装板(3)底端与托板(13)顶端接触,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后端分别与柜体(1)内后侧壁左下侧和右下侧连接,左支板(18)右端和右支板(19)左端分别与安装板(3)左侧壁和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左支板(18)和右支板(19)顶端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左导向柱(16)和右导向柱(17)底端分别穿过左贯通孔和右贯通孔并分别与左固定板(14)和右固定板(15)顶端中央区域连接,左拉环(20)和右拉环(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晟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