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40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包括基座体、后盖、推轴,所述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体与后盖构成的箱体中,推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其上设置有扳机;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推轴穿过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扳机之间;所述推轴的上方设置有滑动弹片,所述滑动弹片的上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滑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推轴连接,所述滑动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阻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开关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电动工具领域的直流开关,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的缺陷:1.整体尺寸较大,不利于紧凑式安装,无法适用于轻便式电动工具;2.防尘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内部积存灰尘,影响开关使用。对此,公开号为CN10896264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信号开关,用于解决以上问题。经过研究该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及结合使用使用的情况,发现还存有以下待解决的缺陷:1.内部采用定位块和定位柱的结构来安装复位弹簧,从而起到对推轴和扳机的复位,这样的结构导致基座体内的结构复杂化,不能实现体型的紧凑化;2.换向机构采用:后盖上设置凹坑,换向转动块上安装弹簧和滚珠来进行配合,这样的结构,在装配的时候弹簧和滚珠不便于得到定位,容易掉落,影响装配效率。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其结构紧凑,装配方便,防尘效果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包括基座体、后盖、推轴,所述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体与后盖构成的箱体中,推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其上设置有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推轴穿过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扳机之间;所述推轴的上方设置有滑动弹片,所述滑动弹片的上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滑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推轴连接,所述滑动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阻带。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推轴包括定位导向板,所述定位导向板上设置有推轴凹槽,所述滑动弹片的端子卡接在所述推轴凹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为双面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上方设置有换向操作杆,所述换向操作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其第一端可以置于所述扳机上的不同换向滑槽内,其第二端上安装有换向弹片并设置有多个换向凹槽,所述后盖内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换向弹簧和换向钢珠,所述换向钢珠定位在所述换向滑槽的其中一个。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后盖之间安装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套设在所述推轴上与其弹性过盈配合,所述防尘盖和所述防尘圈上均设置有相互密封配合的台阶。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后盖卡接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定位槽,所述扳机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定位槽,所述弹簧分别置于第一弹簧定位槽和第二弹簧定位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后盖内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孔置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换向钢珠安装后不高于所述定位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扳机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用于对所述扳机在活动时起到限位导向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电阻带、第一铜箔组和第二铜箔,所述线路板的上表面设置第三铜箔组;所述线路板的端部设置有与排线连接的第四铜箔组,所述第四铜箔组为带导电孔的双面铜箔组;所述线路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连接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对用于复位扳机的弹簧的定位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其设置与扳机与防尘盖之间,得以使基座体内部的结构得到简化,使开关的体积可以实现进一步缩小,适用于各类充电式电动工具,使得整机装配非常容易,工具手柄能设计更细有利于抓握。2.在体积得以缩小的同时,通过防尘盖与防尘圈的配合,能够使推轴在活动时,保证其密封性,具备优秀的防尘功能。3.不仅能实现电动工具通断、调速升压和降压的功能,还能实现电动工具的换向功能,同时对换向机构进行优化,使得装配时换向钢珠和换向弹簧不易掉落,简化了装配难度,大大提升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体,2.后盖,3.推轴,4.扳机,5.防尘盖,51.防尘圈,6.弹簧,7.滑动弹片,71.卡扣,8.线路板,10.定位导向板,11.推轴凹槽,12.换向操作杆,121.拨杆,13.换向滑槽,14.换向弹片,15.换向凹槽,16.定位孔,17.换向弹簧,18.换向钢珠,19.第一弹簧定位槽,20.第二弹簧定位槽,21.定位槽,22.导向槽,23.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4开关,包括基座体1、后盖2、推轴3,所述推轴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体1与后盖2构成的箱体中,推轴3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其上设置有扳机4;所述基座体1上设置有防尘盖5,所述推轴3穿过所述防尘盖5,所述防尘盖5上套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置于所述防尘圈51与所述扳机4之间;所述推轴3的上方设置有滑动弹片7,所述滑动弹片7的上方设置有线路板8,所述滑动弹片7的一端与所述推轴3连接,所述滑动弹片7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8连接;所述线路板8上设置有电阻带。为了便于滑动弹片7的固定,所述推轴3包括定位导向板10,所述定位导向板10上设置有推轴凹槽11,所述滑动弹片7的端子卡接在所述推轴凹槽11中。优选地,所述滑动弹片7的端子上设置有卡扣71,所述卡扣71倾斜地设置所述推轴凹槽11中。通过在滑动弹片7的端子上设置倾斜的卡扣71,以通过该卡扣71将滑动弹片7卡在推轴凹槽11中,从而避免了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弹片7与推轴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导致本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为了实现开关的换向,所述线路板8为双面线路板8,所述线路板8的上方设置有换向操作杆12,所述换向操作杆12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其第一端可以置于所述扳机4上的不同换向滑槽13内,其第二端上安装有换向弹片14并设置有多个换向凹槽15,所述后盖2内设置有定位孔16,所述定位孔16内安装有换向弹簧17和换向钢珠18,所述换向钢珠18定位在所述换向滑槽13的其中一个。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性,提升防尘效果,所述防尘盖5与所述后盖2之间安装有防尘圈51,所述防尘圈51套设在所述推轴3上与其弹性过盈配合,所述防尘盖5和所述防尘圈51上均设置有相互密封配合的台阶。进一步的,所述防尘盖5与所述后盖2卡接配合。为了便于弹簧6的装配,及防止其在使用时脱落。在所述防尘盖5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定位槽19,所述扳机4内设置有第二弹簧定位槽20,所述弹簧6分别置于第一弹簧定位槽19和第二弹簧定位槽20内。为了进一步防止换向钢珠18和换向弹簧17不会脱落,便于装配。在所述后盖2内形成有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包括基座体、后盖、推轴,所述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体与后盖构成的箱体中,推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其上设置有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推轴穿过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扳机之间;所述推轴的上方设置有滑动弹片,所述滑动弹片的上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滑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推轴连接,所述滑动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阻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包括基座体、后盖、推轴,所述推轴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基座体与后盖构成的箱体中,推轴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其上设置有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体上设置有防尘盖,所述推轴穿过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扳机之间;所述推轴的上方设置有滑动弹片,所述滑动弹片的上方设置有线路板,所述滑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推轴连接,所述滑动弹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电阻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轴包括定位导向板,所述定位导向板上设置有推轴凹槽,所述滑动弹片的端子卡接在所述推轴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为双面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上方设置有换向操作杆,所述换向操作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其第一端可以置于所述扳机上的不同换向滑槽内,其第二端上安装有换向弹片并设置有多个换向凹槽,所述后盖内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安装有换向弹簧和换向钢珠,所述换向钢珠定位在所述换向滑槽的其中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体型的防尘直流扳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后盖之间安装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伟范文永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川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