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龙专利>正文

便携式声光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294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2
便携式声光报警器,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带电危险区域作业时,不易对带电危险区域进行识别,这样作业人员易误闯带电区域,现在没有很好的防护、预警装置,不利于安全作业的问题,其包括发射端、光幕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呈对角布置,发射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光幕,光幕的一端设置有接收端,发射端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一底座,第一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发射灯组,第一支柱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发射灯组,接收端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第二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一些危险作业区进行标识隔离,避免作业人员进入,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声光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声光报警器,具体为便携式声光报警器。
技术介绍
声光报警器(Audibleandvisualalarm)又叫声光警号,是为了满足客户对报警响度和安装位置的特殊要求而设置。同时发出声、光二种警报信号。专用领域:钢铁冶金、电信铁塔、起重机械、工程机械、港口码头、交通运输、风力发电、远洋船舶等行业;是工业报警系统中的一个配件产品。现有的一些带电危险区域作业时,不易对带电危险区域进行识别,这样作业人员易误闯带电区域,现在没有很好的防护、预警装置,不利于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便携式声光报警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带电危险区域作业时,不易对带电危险区域进行识别,这样作业人员易误闯带电区域,现在没有很好的防护、预警装置,不利于安全作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发射端、光幕、接收端、第一底座、第一支柱、第一配重槽、第一发射灯组、第二发射灯组、语音报警器、PLC控制器、第二底座、第二凹槽、第二支柱、第一接收块和第二接收块,所述发射端呈对角布置,发射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光幕,光幕的一端设置有接收端,发射端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一底座,第一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发射灯组,第一支柱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发射灯组,接收端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第二底座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底部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第二支柱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接收块,第二支柱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接收块,第二支柱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语音报警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配重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柱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为一种高强度橡胶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底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收块和第二接收块分别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语音报警器。有益效果:本技术放置时,将两个发射端呈斜角放置,两个接收端呈斜角放置,同时对第一配重槽和第二凹槽内放入配重块,便于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携带,发射端和接收端形成长方形区域,发射端上的第一发射灯组对应着接收端上的第一接收块,发射端上的第二发射灯组对应着接收端上的第二接收块,使用时,第一接收块和第二接收块分别接收第一发射灯组和第二发射灯组发射的光幕信号,第一接收块和第二接收块将接收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经PLC控制器分析处理后,若第一接收块和第二接收块的接收信号被遮挡,则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会发出指令给语音报警器,语音报警器工作发出警报提醒作业区人员已经闯入了带电危险区域,应及时的退回,避免作业人员进行入带电危险区,降低安全隐患,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一些危险作业区进行标识隔离,避免作业人员进入,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发射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接收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发射端;2、光幕;3、接收端;4、第一底座;5、第一支柱;6、第一配重槽;7、第一发射灯组;8、第二发射灯组;9、语音报警器;10、PLC控制器;11、第二底座;12、第二凹槽;13、第二支柱;14、第一接收块;15、第二接收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3给出,本技术提供便携式声光报警器,包括发射端1、光幕2、接收端3、第一底座4、第一支柱5、第一配重槽6、第一发射灯组7、第二发射灯组8、语音报警器9、PLC控制器10、第二底座11、第二凹槽12、第二支柱13、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发射端1呈对角布置,发射端1的两侧均设置有光幕2,光幕2的一端设置有接收端3,发射端1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一底座4,第一底座4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柱5,第一支柱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发射灯组7,第一支柱5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发射灯组8,接收端3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11,第二底座1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柱13,第二支柱13底部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10,第二支柱13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接收块14,第二支柱13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接收块15,第二支柱13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语音报警器9。第一支柱5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配重槽6,便于进行配重。第二支柱13底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槽12,便于进行配重。第一底座4为一种高强度橡胶材质的构件,使得第一底座4重量较轻。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1的底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使得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1放置后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分别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0的输入端,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语音报警器9,便于信号的传输控制。工作原理:本技术放置时,将两个发射端1呈斜角放置,两个接收端3呈斜角放置,同时对第一配重槽6和第二凹槽12内放入配重块,便于发射端1和接收端3的携带,发射端1和接收端3形成长方形区域,发射端1上的第一发射灯组7对应着接收端3上的第一接收块14,发射端1上的第二发射灯组8对应着接收端3上的第二接收块15,使用时,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分别接收第一发射灯组7和第二发射灯组8发射的光幕信号,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将接收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10,经PLC控制器10分析处理后,若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的接收信号被遮挡,则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会发出指令给语音报警器9,语音报警器9工作发出警报提醒作业区人员已经闯入了带电危险区域,应及时的退回,避免作业人员进行入带电危险区,降低安全隐患。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一些危险作业区进行标识隔离,避免作业人员进入,降低安全隐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声光报警器,包括发射端(1)、光幕(2)、接收端(3)、第一底座(4)、第一支柱(5)、第一配重槽(6)、第一发射灯组(7)、第二发射灯组(8)、语音报警器(9)、PLC控制器(10)、第二底座(11)、第二凹槽(12)、第二支柱(13)、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1)呈对角布置,发射端(1)的两侧均设置有光幕(2),光幕(2)的一端设置有接收端(3),发射端(1)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一底座(4),第一底座(4)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柱(5),第一支柱(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发射灯组(7),第一支柱(5)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发射灯组(8),接收端(3)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11),第二底座(1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柱(13),第二支柱(13)底部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10),第二支柱(13)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接收块(14),第二支柱(13)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接收块(15),第二支柱(13)顶端的中部安装有语音报警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声光报警器,包括发射端(1)、光幕(2)、接收端(3)、第一底座(4)、第一支柱(5)、第一配重槽(6)、第一发射灯组(7)、第二发射灯组(8)、语音报警器(9)、PLC控制器(10)、第二底座(11)、第二凹槽(12)、第二支柱(13)、第一接收块(14)和第二接收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1)呈对角布置,发射端(1)的两侧均设置有光幕(2),光幕(2)的一端设置有接收端(3),发射端(1)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一底座(4),第一底座(4)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柱(5),第一支柱(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发射灯组(7),第一支柱(5)的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二发射灯组(8),接收端(3)包括有底部设置的第二底座(11),第二底座(1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柱(13),第二支柱(13)底部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10),第二支柱(13)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接收块(14),第二支柱(13)的另一侧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杨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