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388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推演,确定各个变形量中变形最大的点位和该点位的变形趋势,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按照模拟推演的工况和处置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获得实际变形数据,根据实际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施工现场对应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该区域的变形趋势,以校正模型的施工工况,并进行模拟推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景监控,以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施工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近地铁建筑施工中变形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不断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和纠偏,以精准控制变形量,减少对运营地铁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一些近地铁的深基坑工程,在已经运营的地铁线路周边建设可能会对运营地铁造成影响,危险性较大,因此这类工程对变形控制的要求极高,传统人工监测的方式对施工区域周边的监测精度较差,变形控制效果不理想,对既有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现有近地铁建筑施工中变形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不断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和纠偏,以精准控制变形量,减少对运营地铁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结合设计要求的变形控制值进行模拟推演,确定各个变形量中变形最大的点位和该点位的变形趋势,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按照模拟推演的工况和处置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获得实际变形数据,根据实际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施工现场对应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该区域的变形趋势,根据变形量和变形趋势校正模型的施工工况,并进行模拟推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景监控,以获得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将施工数据与校正后模拟推演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施工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进行模拟推演,以提前发现变形量最大的点位,并提前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该点位对应的区域实际的变形趋势不断的校正模型并再次进行模拟推演,以提升模拟推演的准确性,减小与实际施工的误差,进而在施工过程中全景监控施工现场,使得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模拟和预定的方案进行,实现数据化模拟工况、远程化指导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又通过监测数据智能整合分析和预警处置,解决了现有近地铁建筑施工中变形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不断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和纠偏,以精准控制变形量,减少对运营地铁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变形量变化的阈值,缝隙得出区域的变形趋势后,对比变形趋势与该阈值,若变形趋势将会超过该阈值,则进行报警提醒。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施工材料和人员进行跟踪,以获取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物流信息,并根据物流信息预判施工材料和人员的到场时间,以便于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实际变形数据包括施工现场附近地铁的变形数据、开挖的基坑的变形数据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包括:BIM模块,以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推演,进而确定变形量最大的点位和该点位的变形趋势;数据监测模块,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并获取实际变形数据;与数据监测模块通讯连接且与BIM模型控制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以获取实际变形数据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得出施工现场对应该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该区域的变形趋势,并根据变形趋势控制BIM模块校正模型并进行模拟推演;以及与BIM模块通讯连接的全景监控模块,以获取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并传输至BIM模块,以供BIM模块对施工数据与校正后模拟推演的数据进行比对。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数据处理模块通讯连接的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中设置有变形量变化的阈值;通过报警模块获取数据处理模块得出的变形趋势,进而比对沉变形趋势和阈值,若变形趋势将会超过阈值,则进行报警提醒。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BIM模块通讯连接的跟踪模块,以对施工材料和人员进行跟踪,并获取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物流信息,进而传输至BIM模块,以供BIM模块根据物流信息预判施工材料和人员的到场时间,从而便于调整施工方案。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BIM模块和报警模块通讯连接的云端模块,以获取BIM模块和报警模块中的数据,且与若干终端建立通讯连接,从而若干终端能够远程获取BIM模块和报警模块中的数据。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终端包括电脑端、手机端和VR设备端。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实际变形数据包括施工现场附近地铁的变形数据、开挖的基坑的变形数据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进行模拟推演,以提前发现变形量最大的点位,并提前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该点位对应的区域实际的变形趋势不断的校正模型并再次进行模拟推演,以提升模拟推演的准确性,减小与实际施工的误差,进而在施工过程中全景监控施工现场,使得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模拟和预定的方案进行,实现数据化模拟工况、远程化指导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又通过监测数据智能整合分析和预警处置,解决了现有近地铁建筑施工中变形控制效果差的问题,通过不断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和纠偏,以精准控制变形量,减少对运营地铁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进行说明。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及其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结合设计要求的变形控制值进行模拟推演,确定各个变形量中变形最大的点位和该点位的变形趋势,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按照模拟推演的工况和处置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获得实际变形数据,根据实际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施工现场对应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该区域的变形趋势,根据变形量和变形趋势校正模型的施工工况,并进行模拟推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景监控,以获得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将施工数据与校正后模拟推演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施工方案。具体的,实际变形数据包括施工现场附近地铁的变形数据、开挖的基坑的变形数据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具体的,各个变形量包括地铁结构竖向位移、地铁结构水平位移、变形缝差异沉降、变形缝开合度、隧道水平收敛、隧道垂直收敛、轨道道床水平位移、轨道道床竖向位移、轨道横向高差、轨道纵向高差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变形量变化的阈值,缝隙得出区域的变形趋势后,对比变形趋势与该阈值,若变形趋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结合设计要求的变形控制值进行模拟推演,确定各个变形量中变形最大的点位和所述点位的变形趋势,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n按照模拟推演的工况和所述处置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获得实际变形数据,根据所述实际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施工现场对应所述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所述区域的变形趋势,根据所述变形量和变形趋势校正所述模型的施工工况,并进行模拟推演;/n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景监控,以获得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将所述施工数据与校正后模拟推演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施工方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结合设计要求的变形控制值进行模拟推演,确定各个变形量中变形最大的点位和所述点位的变形趋势,并制定对应的处置方案;
按照模拟推演的工况和所述处置方案进行施工,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获得实际变形数据,根据所述实际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施工现场对应所述点位的区域的变形量和所述区域的变形趋势,根据所述变形量和变形趋势校正所述模型的施工工况,并进行模拟推演;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景监控,以获得施工现场的施工数据,将所述施工数据与校正后模拟推演的数据进行比对,以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施工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变形量变化的阈值,分析得出所述区域的变形趋势后,对比所述变形趋势与所述阈值,若所述变形趋势将会超过所述阈值,则进行报警提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施工材料和人员进行跟踪,以获取所述施工材料和人员的物流信息,并根据所述物流信息预判所述施工材料和人员的到场时间,以便于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变形数据包括施工现场附近地铁的变形数据、开挖的基坑的变形数据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


5.一种近地铁建筑的智能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BIM模块,以对待施工的建筑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推演,进而确定变形量最大的点位和所述点位的变形趋势;
数据监测模块,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并获取实际变形数据;
与所述数据监测模块通讯连接且与所述BIM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麒孙加齐周志健黄军华高丙山张旭斌高欢迎赵子余杨志欣姚文山刘艳华史精王鑫洋卢世本张士腾王裴帅朱学斌王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