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64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其包括灯架和组装在灯罩上的光源模组,所述灯架具有一体成型的灯罩,所述灯罩内并排、间隔固定有多个光源模组。所述灯罩的位于多个光源模组后侧的部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光源模组之间的其中一个空隙相对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照明灯具的灯罩背面设置有散热用开口,开口与内侧组装的光源模组之间的缝隙相对,从而在使用中可形成对流风对灯具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无需再灯具背面设置复杂的散热鳍片,从而不易堆积垃圾,少许扬尘在下雨天容易被冲刷掉,因此可长久地保持灯罩本身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灯具
本技术涉及灯具,特别涉及一种适合户外使用的大功率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适合户外使用的大功率照明灯具需要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才能确保长得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现有的大功率照明灯具一般是在灯架的背面设置扇热鳍片的方式进行散热,容易堆积垃圾和灰尘,使得散热性能大幅下降,且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不易在灯具背面堆积垃圾的照明灯具。一种照明灯具,其用于朝向照明灯具的前方发光,所述照明灯具包括灯架和组装在灯罩上的光源模组,所述灯架具有一体成型的灯罩,所述灯罩内并排、间隔固定有多个光源模组。所述灯罩的位于多个光源模组后侧的部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光源模组之间的其中一个空隙相对的开口。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罩内形成有光源固定柱,所述多个光源模组固定在光源固定柱上,且光源模组前方不设置透光罩。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罩的第一端形成有灯臂固定结构,其包括从灯罩底部一体延伸而出有至少两个实心的柱体,所述柱体末端形成有螺孔和多条平行设置的凸条。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柱体的末端呈弧形表面,所述凸条凸起于所述弧形安装面并设置在螺孔周边。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罩的内腔被分隔为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电源腔位于灯臂固定结构和光源腔之间,且电源腔由电源腔盖封闭,所述实心的柱体通过从灯罩底部延伸而起的连接墙与电源腔的侧壁相连。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端处,还从灯罩底部一体延伸而出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之间形成可供外部灯臂插入的空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灯臂,所述灯臂端部形成有至少两个长孔,所述长孔至少一侧形成有与灯罩的凸条对应的多条平行设置的凸条;所述灯臂与所述灯罩依靠穿过所述长孔旋入螺孔的螺钉紧固在一起,同时灯臂与灯罩的凸条相互卡合确定两者的连接角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臂包括中空的柱状杆体以及连接在杆体一端的弧形安装件,所述灯臂上的长孔和凸条形成在所述安装件上。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灯罩的第一端形成有灯臂固定结构,所述灯罩的内腔被分隔为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电源腔位于灯臂固定结构和光源腔之间,且电源腔由电源腔盖封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灯臂固定结构与电源腔的侧壁相连。本技术的照明灯具的灯罩背面设置有散热用开口,开口与内侧组装的光源模组之间的缝隙相对,从而在使用中可形成对流风对灯具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无需再灯具背面设置复杂的散热鳍片,从而不易堆积垃圾,少许扬尘在下雨天容易被冲刷掉,因此可长久地保持灯罩本身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照明灯具的灯罩的第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固定灯臂用固定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照明灯具的灯臂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灯臂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与灯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照明灯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为方便描述,定义照明灯具的出光方向一侧为正/前,背向出光方向的一侧为背/后。也即,照明灯具朝向照明灯具的前方发光。请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照明灯具主要包括灯罩10和组装在灯罩10上的两个光源模组20。灯罩10为散热性较好的金属材料一体成型的制成,两个光源模组间隔、并列地固定在灯罩10上。灯罩10的位于光源模组20后侧的部位(底部)形成有一个与这两个光源模组20之间的空隙相对的开口11。如此,光源模块20的热量除了可通过直接传导至灯罩10上进行直接散热外,其本身向周围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导致空气流动,而开口11的存在使得热的空气从开口11散出,而灯具上方冷的空气从开口11进入,可产生对流空气,将热量更快地散出。特别的,光源模组20前方不设置透光罩,使得空气对流更通畅,散热效果更好。更具体的,灯罩10底部平坦,大体呈方形,与底部圆弧过渡的侧壁将底部的三个侧面都围起来,仅余一侧作为灯罩的第一端12用于与灯杆连接。本实施例中,灯罩10的内腔被从灯罩底部大体垂直延伸而起的环形墙13分隔为光源腔14和电源腔15。环形墙13围住的腔体为电源腔15,环形墙13一侧为第一端12,另一侧为光源腔14。从而电源腔15位于第一端12和光源腔14之间。电源腔15由电源腔盖16封闭,两者之间的缝隙由密封胶圈密封,使其内部的电源模块60工作在干燥的环境中。灯罩10和电源腔盖16一起构成了照明灯具的灯架。开口11形成在光源腔14的底部。光源腔14内一体成型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光源固定柱141,光源模组20架设在光源固定柱141上,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直接通过光源固定柱141传导至灯罩10上,另一部分向周围空气传导。由于光源腔14前侧开口无遮挡,而底部形成有开口11,从而在光源模组工作时,极易产生穿过光源腔14的前部后底部开口的对流空气,加快了光源模组的散热。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第一端12处的灯罩10上形成有灯臂固定结构。该灯臂固定结构包括从灯罩底部一体延伸而出的两个实心的柱体121。柱体121靠近灯罩10的侧壁设置,从而在两个柱体之间形成有可供灯杆伸入的空间。柱体121末端呈弧形表面,形成有螺孔122和多条平行设置的凸条123。且凸条123凸起于柱体的弧形安装面,并设置在螺孔122周边。此外,实心的柱体121通过从灯罩底部延伸而起的连接墙124与电源腔的侧壁,也即环形墙13相连,使得自带灯臂或外部灯臂连接至灯罩10时,灯罩10的底板、柱体121和环形墙13一起承受整个照明灯具的重量,足够坚固,经久耐用。灯罩的第一端12还从灯罩底部一体延伸而出有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125,这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125位于连接墙124内侧,其侧壁与连接墙124或柱体121相连为一体。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125之间的空间允许一柱状的外部灯臂插入。两个固定灯臂固定柱125用于通过如图3所示的固定灯臂用固定配件40将一柱状的外部灯臂固定在第一端12,且该外部灯臂与照明灯具之间的连接角度不可调。该固定灯臂用固定配件40大体呈长条状,靠近两端处形成有固定孔,可通过螺钉41将固定配件40固定在固定灯臂固定柱125上,从而与灯罩底部、固定灯臂固定柱125一起箍住外部灯臂的外周。当配置固定配件40时,可组装成如图7所示的照明灯具。当照明灯具需要与外部灯柱之间实现角度可调的连接时,需要搭配如图4和图5所示的灯臂50作为配件,组装成如图6所示的自带灯杆的照明灯具。灯臂50用于与外部灯杆连接,其主要包括中空的柱状杆体51以及连接在杆体51一端的弧形安装件52。杆体51上设置螺孔用于与外部灯杆固定,杆体内设置有凸起512以增加与外部灯杆的连接强度。安装件52为一块弧形的金属板,安装件52上与两个螺孔122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长孔521,还形成有与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灯具,其用于朝向照明灯具的前方发光,包括灯架和组装在灯罩上的光源模组,所述灯架具有一体成型的灯罩,所述灯罩内并排、间隔固定有多个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位于多个光源模组后侧的部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光源模组之间的其中一个空隙相对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灯具,其用于朝向照明灯具的前方发光,包括灯架和组装在灯罩上的光源模组,所述灯架具有一体成型的灯罩,所述灯罩内并排、间隔固定有多个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位于多个光源模组后侧的部位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光源模组之间的其中一个空隙相对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内形成有光源固定柱,所述多个光源模组固定在光源固定柱上,且光源模组前方不设置透光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第一端形成有灯臂固定结构,其包括从灯罩底部一体延伸而出有至少两个实心的柱体,所述柱体末端形成有螺孔和多条平行设置的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末端呈弧形表面,所述凸条凸起于所述弧形安装面并设置在螺孔周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内腔被分隔为光源腔和电源腔,所述电源腔位于灯臂固定结构和光源腔之间,且电源腔由电源腔盖封闭,所述实心的柱体通过从灯罩底部延伸而起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戈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瀚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