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58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质分析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该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中当分析仪本体运输完成或者位置移动完成后,打开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因此,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与升降柱啮合,因此,蜗轮的转动带动升降柱向下移动,驻停垫支撑在地面上,该设置省时省力;由于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连接同一蜗杆,因此,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可以同时转动,进而,前后相对设置的两驻停垫可以同时支撑在地面上,稳定效果更好,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
本技术属于水质分析仪
,特别涉及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
技术介绍
挥发酚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体系中。酚类为原生质毒,属高毒物质,人体摄入一定量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可引起头痛、出疹、瘙痒、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由于挥发酚的危害重大,因而挥发酚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物,如何准确测定环境水质中的挥发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及治理工作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是水质检测经常用到的仪器,主要采用加热蒸馏-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来实现精确检测;分析仪在从生产厂家运输到水质检测单位的过程中,会经过多次在地面上的推动,或者检测单位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整分析仪位置的情况,如果在这些过程中地面不平整,分析器产生较大程度的颠簸或者晃动,会影响其检测的精密度,进而影响水质的检测结果。授权公告号为CN210322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过程控制水质分析仪,通过在分析仪的底部设置仪器底座,仪器底座为双层结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夹设第一防震结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夹设第二防震结构和稳定结构;第一防震结构和第二防震结构能够缓冲分析仪本体运输或者位置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的颠簸或者晃动;分析仪本体安装完成后,稳定结构能够将其稳定连接在地面上,避免由于碰撞等外界因素使分析仪本体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晃动,影响检测结果;但是该分析仪的稳定结构需要手动启动,由于分析仪比较重,采用手动将驻停垫支撑在地面上费时费力。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包括仪器底座以及设于所述仪器底座上的分析仪本体,所述仪器底座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多个稳定装置和减震机构,且所述仪器底座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万向轮;各所述稳定装置分别设于各所述万向轮的一侧,各所述稳定装置均包括升降柱、设于所述升降柱底部且穿过所述空腔底部的驻停垫、套设于所述升降柱上且与所述升降柱螺接的蜗轮、与所述蜗轮相啮合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轮连接的电机,所述蜗轮通过支杆连接在所述空腔的底部,所述蜗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另一端与设于另一侧壁上的电机连接,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连接同一蜗杆。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压板以及设于所述压板中间部位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压板的前后端面且分别设于所述空腔的前后侧壁上,所述升降柱的顶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压板的一侧,所述万向轮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万向轮、两驻停垫均设置在同一压板上。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减震层以及电源箱,所述仪器底座上设有减震槽,所述分析仪本体设于所述减震槽内,且所述减震槽的底部以及四周侧壁上均设有减震垫;所述电源箱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所述减震层设于所述电源箱上,所述第二电磁铁设于所述减震层上,所述第一电磁铁设于所述空腔的顶部且设于所述减震槽的底部,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的极性相同且均与电源箱连接。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减震层内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空腔的四个侧壁上与所述减震槽侧壁相对的位置均设有第二减震弹簧,且每个侧壁上的第二减震弹簧设有至少一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该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中当分析仪本体运输完成或者位置移动完成后,打开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因此,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与升降柱啮合,因此,蜗轮的转动带动升降柱向下移动,驻停垫支撑在地面上,该设置省时省力;由于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连接同一蜗杆,因此,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可以同时转动,进而,前后相对设置的两驻停垫可以同时支撑在地面上,稳定效果更好,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仪器底座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仪器底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如图1-图3所示,包括仪器底座1以及设于所述仪器底座1上的分析仪本体2,所述仪器底座1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有多个稳定装置4和减震机构5,且所述仪器底座1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万向轮6;各所述稳定装置4分别设于各所述万向轮6的一侧,各所述稳定装置4均包括升降柱401、设于所述升降柱401底部且穿过所述空腔3底部的驻停垫402、套设于所述升降柱401上且与所述升降柱401螺接的蜗轮403、与所述蜗轮403相啮合的蜗杆404以及与所述蜗轮403连接的电机405,所述蜗轮403通过支杆406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底部,所述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蜗轮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在空腔的底部;所述蜗杆40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设于另一侧壁上的电机405连接,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403连接同一蜗杆404。本技术中附图的尺寸是进行了适当缩放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该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中当分析仪本体运输完成或者位置移动完成后,打开电机,电机的转动带动蜗杆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因此,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蜗轮与升降柱啮合,因此,蜗轮的转动带动升降柱向下移动,驻停垫支撑在地面上,该设置省时省力;由于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连接同一蜗杆,因此,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可以同时转动,进而,前后相对设置的两驻停垫可以同时支撑在地面上,稳定效果更好,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装置4还包括压板407以及设于所述压板407中间部位的转轴408,所述转轴408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压板407的前后端面且分别设于所述空腔3的前后侧壁上,所述升降柱401的顶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压板407的一侧,所述万向轮6通过连接杆7连接在所述压板407的另一侧,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万向轮6、两驻停垫402均设置在同一压板407上。本实施例中设置压板和转轴是为了在驻停垫支撑到地面的同时万向轮离开地面腾空;在驻停垫向下移动时,会带动与之相连的压板一侧向下移动,由于压板的中间部位通过转轴连接在空腔的侧壁上,此时,压板的另一侧即与万向轮连接的一侧会向上移动,同时,会通过连接杆带动万向轮向上移动,实现一电机同时带动驻停垫支撑地面和万向轮腾空,节省能源。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机构5包括第一电磁铁501、第二电磁铁502、减震层503以及电源箱504,所述仪器底座1上设有减震槽8,所述分析仪本体2设于所述减震槽8内,且所述减震槽8的底部以及四周侧壁上均设有减震垫9;所述电源箱504设于所述空腔3的底部,所述减震层503设于所述电源箱504上,所述第二电磁铁502设于所述减震层50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底座(1)以及设于所述仪器底座(1)上的分析仪本体(2),所述仪器底座(1)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有多个稳定装置(4)和减震机构(5),且所述仪器底座(1)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万向轮(6);各所述稳定装置(4)分别设于各所述万向轮(6)的一侧,各所述稳定装置(4)均包括升降柱(401)、设于所述升降柱(401)底部且穿过所述空腔(3)底部的驻停垫(402)、套设于所述升降柱(401)上且与所述升降柱(401)螺接的蜗轮(403)、与所述蜗轮(403)相啮合的蜗杆(404)以及与所述蜗轮(403)连接的电机(405),所述蜗轮(403)通过支杆(406)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底部,所述蜗杆(40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设于另一侧壁上的电机(405)连接,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403)连接同一蜗杆(4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底座(1)以及设于所述仪器底座(1)上的分析仪本体(2),所述仪器底座(1)内部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有多个稳定装置(4)和减震机构(5),且所述仪器底座(1)的四个角落均设有万向轮(6);各所述稳定装置(4)分别设于各所述万向轮(6)的一侧,各所述稳定装置(4)均包括升降柱(401)、设于所述升降柱(401)底部且穿过所述空腔(3)底部的驻停垫(402)、套设于所述升降柱(401)上且与所述升降柱(401)螺接的蜗轮(403)、与所述蜗轮(403)相啮合的蜗杆(404)以及与所述蜗轮(403)连接的电机(405),所述蜗轮(403)通过支杆(406)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底部,所述蜗杆(40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设于另一侧壁上的电机(405)连接,且前后相对设置的两蜗轮(403)连接同一蜗杆(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性酚类水质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4)还包括压板(407)以及设于所述压板(407)中间部位的转轴(408),所述转轴(408)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压板(407)的前后端面且分别设于所述空腔(3)的前后侧壁上,所述升降柱(401)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袁芳葛华丽王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