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阀阀体及具有其的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48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阀体及具有其的换向阀,包括:阀筒,阀筒上设置有多个通路,阀筒内部用于安装阀芯,驱动阀芯能够可选择地使得多个通路中的至少两个连通;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安装在阀筒的第一端,第一端盖或阀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气孔;阀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导气孔对应设置,并与第一导气孔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通路或阀筒的外侧壁或阀筒的内侧壁连通。通过第一导气孔与第一通道的连通,可取代已有的设置在外部的导阀接管,实现阀筒筒壁及端盖的内通道流通,在整机运输过程中,通道的内置结构也可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的导阀接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向阀阀体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本技术涉及换向阀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向阀阀体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技术介绍
四通换向阀是热泵空调常用的换向阀件,通过改变压缩机排气和回气流向,实现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目前的可拆卸式四通换向阀带有端盖,在维修时端盖可以拆卸。导阀安装在筒体侧壁,导阀的接管安装在端盖外侧。为了方便拆卸维修,导阀的接管与端盖的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另一种情况,导阀安装在端盖上面,而导阀的接管必须要连接主阀的接管。以上两种情况,拆卸端盖时,都必须先拆掉导阀接管。尤其是对于新型环保可燃制冷剂,一般要求管路连接部位必须是焊接,而不能采用螺纹连接。如果采用焊接连接,后期如果要拆卸端盖非常麻烦,往往需要火炬枪、氧气以及乙炔等才可实现拆卸,且外部管路过多,也会导致搬运过程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阀体及具有其的换向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阀体外部管路多,导致的搬运及更换困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阀体,换向阀阀体包括:阀筒,阀筒上设置有多个通路,阀筒内部用于安装阀芯,驱动阀芯能够可选择地使得多个通路中的至少两个连通;第一端盖,第一端盖安装在阀筒的第一端,第一端盖或阀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气孔;阀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导气孔对应设置,并与第一导气孔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通路或阀筒的外侧壁或阀筒的内侧壁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导气孔与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以密封第一导气孔与第一通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密封部包括密封圈,第一导气孔的靠近第一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第一导气孔同轴,密封圈部分地容纳在环形凹槽。进一步地,密封部还包括空心管,空心管的第一端插入第一导气孔,空心管的第二端插入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密封部套设在空心管的外部。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设置有容纳槽,空心管的第二端穿设在容纳槽中。进一步地,空心管与容纳槽过盈配合,或,空心管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空心管与容纳槽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阀芯能够沿阀筒的轴向移动,多个通路包括D通路、S通路、E通路及C通路,其中,换向阀阀体还包括第二端盖,第二端盖安装在阀筒的第二端,第一端盖或阀筒上开设有第二导气孔,阀筒的端壁上开设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对应设置,并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通路或阀筒的侧壁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导气孔连通,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第一端的内部端壁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在阀筒的侧壁上形成开口;第三通道的第二端穿出阀筒的侧壁与导阀连通,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四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第二端的内部端壁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导气孔开设在阀筒的第一端的内侧壁上,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外侧壁连通;第二导气孔开设在阀筒的第二端的内侧壁上,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外侧壁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孔与第一导气孔均为通孔,导流孔与阀筒的第一端的内腔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第二端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导气孔为开在第一端盖上的通孔,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D通路连通,第二导气孔为开在第二端盖上的通孔,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S通路连通,第一导气孔与第二导气孔均与导阀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导气孔为开在第一端盖上的通孔,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侧壁连通,第二导气孔为开在第二端盖上的通孔,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阀筒的侧壁连通。进一步地,多个通路包括D通路、S通路、E通路及C通路,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内部,阀体内部设置有彼此分隔开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控制腔,多个通路均与第二腔室连通,换向阀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控制腔内,且将控制腔分隔成两个压腔,驱动部与阀芯固定连接,两个压腔之间的压差能够驱动驱动部带动阀芯旋转,驱动部的端部枢接在第一腔室的端壁中;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导气孔,阀筒的端壁上开设有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对应设置,并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一导气孔与第二导气孔均为开在第一端盖上的通孔,并与导阀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D通路连通;阀筒的端壁上开设有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气孔连通,第四通道的第二端与S通路连通;第一端盖设置有第三导气孔及第四导气孔或阀筒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导气孔及第四导气孔,第三导气孔及第四导气孔一一对应地与两个压腔连通,第三导气孔及第四导气孔用于连通导阀。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上述换向阀阀体。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换向阀阀体的第一端盖或阀筒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气孔,阀筒的端壁上卡设有第一通道,通过第一导气孔与第一通道的连通,可取代已有的设置在外部的导阀接管,实现阀筒筒壁及端盖的内通道流通,在整机运输过程中,通道的内置结构也可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的导阀接管的损坏。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换向阀的第一导气孔不为通孔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换向阀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换向阀的第一导气孔为通孔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换向阀具有驱动部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阀筒;11、通路;12、第一端盖;13、第一导气孔;13b、第一导气孔;14、第一通道;141、第一孔段;142、第二孔段;15、密封圈;16、空心管;17、第二通道;20、阀芯;30、第二端盖;31、第三通道;32、第四通道;40、导阀;50、驱动部;51、压腔;52、第二导气孔;53、第三导气孔;54、第四导气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目前的可拆卸式四通换向阀带有端盖,在维修时端盖可以拆卸。导阀安装在筒体侧壁,导阀的接管安装在端盖外侧。为了方便拆卸维修,导阀的接管与端盖的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另一种情况,导阀安装在端盖上面,而导阀的接管必须要连接主阀的接管。以上两种情况,拆卸端盖时,都必须先拆掉导阀接管。尤其是对于新型环保可燃制冷剂,一般要求管路连接部位必须是焊接,而不能采用螺纹连接。如果采用焊接连接,后期如果要拆卸端盖非常麻烦,往往需要火炬枪、氧气以及乙炔等才可实现拆卸。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阀体包括:/n阀筒(10),所述阀筒(10)上设置有多个通路(11),所述阀筒(10)内部用于安装阀芯(20),驱动所述阀芯(20)能够可选择地使得多个通路(11)中的至少两个连通;/n第一端盖(12),所述第一端盖(12)安装在所述阀筒(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盖(12)或所述阀筒(10)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气孔(13);/n所述阀筒(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4),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二端与所述通路(11)或所述阀筒(10)的外侧壁或所述阀筒(10)的内侧壁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阀体包括:
阀筒(10),所述阀筒(10)上设置有多个通路(11),所述阀筒(10)内部用于安装阀芯(20),驱动所述阀芯(20)能够可选择地使得多个通路(11)中的至少两个连通;
第一端盖(12),所述第一端盖(12)安装在所述阀筒(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盖(12)或所述阀筒(10)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导气孔(13);
所述阀筒(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道(14),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二端与所述通路(11)或所述阀筒(10)的外侧壁或所述阀筒(10)的内侧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孔(13)与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以密封所述第一导气孔(13)与所述第一通道(14)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密封圈(15),所述第一导气孔(13)的靠近所述第一通道(14)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同轴,所述密封圈(15)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环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还包括空心管(16),所述空心管(16)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导气孔(13),所述空心管(16)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所述密封部套设在所述空心管(16)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一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空心管(16)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容纳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6)与所述容纳槽过盈配合,或,所述空心管(16)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空心管(16)与所述容纳槽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能够沿所述阀筒(10)的轴向移动,多个所述通路包括D通路、S通路、E通路及C通路,其中,所述换向阀阀体还包括第二端盖(30),所述第二端盖(30)安装在所述阀筒(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盖(12)或所述阀筒(10)上开设有第二导气孔,所述阀筒(10)的端壁上开设有第三通道(31),所述第三通道(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气孔对应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导气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31)的第二端与所述通路或所述阀筒(10)的侧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上设置有第二通道(17),所述第二通道(1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孔(13)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7)的第二端与所述阀筒(10)第一端的内部端壁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4)的第二端在所述阀筒(10)的侧壁上形成开口;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二端穿出所述阀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润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