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02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其包括固底部、生态部以及护坡部,固底部设置在河道边坡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用于形成护岸的底部加固结构;生态部设置在固底部的顶部外侧,沿着河道边坡的倾斜坡面铺设;护坡部设置在生态部的顶部外侧,沿着河道边坡的倾斜坡面铺设,用于形成护岸的顶部加固结构;所述固底部包括若干个第一连续墙以及若干个与第一连续墙平行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续墙,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上均垂直连接有透水件,通过透水件连接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且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的透水件分别交错设置。其采用多结构配合达到提高护岸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以及维持河道护岸的生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中小河流流域,普遍存在严重的河道萎缩、水土流失现象,河道的防洪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是恢复提高河道基本功能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绿色生态河道的客观需要。而河道综合整治除了实现防洪排涝外,还应以生态性为基本原则,注重生态保护与美化自然环境的功能实现,使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人文效益的和谐统一。其中,河道护岸工程是防止城市河道崩岸的有效措施,在抗洪和维护河势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道岸坡地形复杂且覆盖层较深的地方,往往水流流速大,流态紊乱,使得下游河床及岸坡的冲刷非常严重,长期受到波浪冲击会产生冲击裂缝,甚至会造成护岸坍塌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都比较注重河道自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通常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有加筋土护岸结构、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结构、现浇混凝土重力挡土墙护岸结构及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结构等,这些护岸结构单一,在满足护坡功能性要求的同时,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破坏了河湖岸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其采用多结构配合达到提高护岸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以及维持河道护岸的生态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包括固底部、生态部以及护坡部,固底部设置在河道边坡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用于形成护岸的底部加固结构;生态部设置在固底部的顶部外侧,沿着河道边坡的倾斜坡面铺设;护坡部设置在生态部的顶部外侧,沿着河道边坡的倾斜坡面铺设,用于形成护岸的顶部加固结构;所述固底部包括若干个第一连续墙以及若干个与第一连续墙平行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续墙,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均竖直设置,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河道边坡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在水平方向上均垂直穿设有若干个透水件,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通过透水件连接,且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的透水件分别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岸整体由固底部、生态部以及护坡部配合组成,利用固底部作为护岸坚固的防护基础,固底部的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形成双层阻挡水流冲击护岸的阻挡体,配合透水件形成相互交错的结构,能增强固底部整体的稳定性;同时,设置的透水件还能使得河道与河道边坡间透水,维持河道边坡土体的生态性;利用生态部对河道边坡的土体进行加固,进一步维持河道护岸的生态性;利用护坡部对边坡顶部的土体结构进行稳固,防止河道边坡顶部造成坍塌。优选的,所述透水件包括若干个第一透水隔板和若干个第二透水隔板,若干个第一透水隔板沿第一连续墙自身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个第一透水隔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透水隔板在水平方向上垂直穿设于第一连续墙,第一透水隔板的一侧穿过第一连续墙并抵在第二连续墙的侧面上,第一透水隔板的另一侧穿出第一连续墙;第二透水隔板沿第二连续墙自身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个第二透水隔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透水隔板在水平方向上垂直穿设于第二连续墙,第二透水隔板的一侧穿过第二连续墙并抵在第一连续墙的侧面上,第二透水隔板的另一侧穿出第二连续墙,第一透水隔板与第二透水隔板相互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续墙、第二连续墙、第一透水隔板和第二透水隔板之间交错形成稳定的立体结构,保证固底部的整体刚性和强度的同时,能通过第一透水隔板和第二透水隔板配合将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连接起来,实现河道与河道边坡之间的透水。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隔板与第二透水隔板相互均匀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进一步使得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受力均匀,从而固底部整体更加稳固。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隔板与第二透水隔板均为绿化混凝土隔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绿化混凝土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和表层土组成,其中多孔混凝土是绿化混凝土的骨架,其原材料是一般的粗骨料、细骨料、粘结剂、减水剂和水,其中粗骨料通常是碎石子,石子粒径控制在13~20mm之间,具有大孔隙,所以绿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通水性的特性,从而能实现实现河道与河道边坡之间的透水功能,以及平衡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正面和背面水压。优选的,所述固底部还包括有回填料层,回填料层固定设置于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之间的隔缝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填料层填埋于第一连续墙与第二连续墙之间的隔缝间,使固底部整体结构充实,有利于为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承载压力,有效加固护岸底部。优选的,所述生态部包括雷诺护垫以及生态垫,雷诺护垫固定在河岸的坡面上,生态垫放置在雷诺护垫内,生态垫上种植有绿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植物根系能够深入到岸坡内部,加固土质,从而构建出多自然型生态护岸结构。优选的,所述护坡部包括合金钢丝笼、石块以及锚固拉杆,石块铺设于河道边坡的坡面,合金钢丝笼完全笼罩在石块表面,锚固拉杆的一端与合金钢丝笼固定连接,锚固拉杆的另一端固定插入河岸的河道边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金钢丝笼和石块结合,对河道边坡顶部进行稳固,且合金钢丝笼和石块结合具有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且较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河岸整体由固底部、生态部以及护坡部配合组成,采用多结构共同配合达到提高护岸整体稳定性的效果;2.固底部设置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双层结构,安全可靠,对河岸整体进行防护和抗冲击,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上设有垂直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透水隔板和第二透水隔板,能增强固底部整体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透过第一连续墙和第二连续墙使河道与河道边坡间透水,维持河道边坡土体的生态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底部的顶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河道;2、河道边坡;10、固底部;11、第一连续墙;12、第二连续墙;13、回填料层;14、第一透水隔板;15、第二透水隔板;20、生态部;21、雷诺护垫;22、生态垫;23、绿植;30、护坡部;31、合金钢丝笼;32、石块;33、锚固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护岸加固结构设置在河道的两侧并呈相对设置,护岸加固结构包括固底部10、生态部20以及护坡部30。固底部10设置在河道边坡2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用于形成护岸的底部加固结构;生态部20设置在固底部10的顶部外侧,且生态部20沿着河道边坡2的坡面铺设,生态部20用于加固河道边坡2的土质,从而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底部(10)、生态部(20)以及护坡部(30),固底部(10)设置在河道边坡(2)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用于形成护岸的底部加固结构;生态部(20)设置在固底部(10)的顶部外侧,且生态部(20)沿着河道边坡(2)的倾斜坡面铺设;护坡部(30)设置在生态部(20)的顶部外侧,且护坡部(30)沿着河道边坡(2)的倾斜坡面铺设,用于形成护岸的顶部加固结构;/n所述固底部(10)包括若干个第一连续墙(11)以及若干个与第一连续墙(11)平行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续墙(12),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均竖直设置,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河道边坡(2)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在水平方向上均垂直穿设有若干个透水件,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 通过透水件固定连接,且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的透水件分别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底部(10)、生态部(20)以及护坡部(30),固底部(10)设置在河道边坡(2)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用于形成护岸的底部加固结构;生态部(20)设置在固底部(10)的顶部外侧,且生态部(20)沿着河道边坡(2)的倾斜坡面铺设;护坡部(30)设置在生态部(20)的顶部外侧,且护坡部(30)沿着河道边坡(2)的倾斜坡面铺设,用于形成护岸的顶部加固结构;
所述固底部(10)包括若干个第一连续墙(11)以及若干个与第一连续墙(11)平行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连续墙(12),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均竖直设置,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的底部均固定设置在河道边坡(2)底部与河底交界处,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在水平方向上均垂直穿设有若干个透水件,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通过透水件固定连接,且第一连续墙(11)与第二连续墙(12)的透水件分别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综合治理的护岸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件包括若干个第一透水隔板(14)和若干个第二透水隔板(15),第一透水隔板(14)沿第一连续墙(11)自身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第一透水隔板(14)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透水隔板(14)在水平方向上垂直穿设于第一连续墙(11),第一透水隔板(14)的一侧穿过第一连续墙(11)并抵在第二连续墙(12)的侧面上,第一透水隔板(14)的另一侧穿出第一连续墙(11);
第二透水隔板(15)沿第二连续墙(12)自身的长度方向分布,若干个第二透水隔板(15)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慧陈锦茂魏庆雄蓝涵恋
申请(专利权)人: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