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295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新风系统中存在的除湿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较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外壳中,除湿装置中设置有两个除湿风道;在外壳的内部沿着除湿装置的外周间隔地顺次设置有排风出风段、新风进风段、新风出风段以及排风进风段。如此,无论在新风模式还是在内循环模式下,都能让风流经过一个除湿风道以对进入室内之前的空气进行除湿;当一个除湿风道的含水量上升导致其除湿能力下降时,还可以控制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除湿风道交换位置,通过另一个除湿风道对进入室内之前的空气进行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能够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新。当室外空气湿度大时,送到室内的新风含湿量大,会影响用户对新风舒适度的体验。现有的新风系统中通过除湿装置来降低空气中的含湿量。该除湿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冷媒循环过程中蒸发器吸热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冷凝水,以达到降低空气中含湿量的目的。但是,上述新风系统中除湿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噪音大且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较大。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新风系统中存在的除湿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噪音大且在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除湿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所述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除湿装置中设置有两个除湿风道;所述外壳的内部沿着所述除湿装置的外周间隔地顺次设置有排风出风段、新风进风段、新风出风段以及排风进风段;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用于将所述新风出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新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排风进口;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段中,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并且/或者,所述排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二电加热器。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腔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所述除湿风道;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除湿风道的各风口端对接的通风口;所述除湿装置在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中分别设置有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上设置有风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包括两个转动板以及配置为驱动两个所述转动板转动的两个第一电动机;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机驱动两个所述转动板转动至将所述除湿模块的一侧遮挡时在所述盒体的内腔中形成有两个中间风道;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体上形成有绕所述转轴设置的传动齿;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啮合的齿轮;或者,所述转轴连接在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新风进风段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过滤网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所述排风进风段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过滤网和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所述新风出风段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过滤网中的至少一个。然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系统为以上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新风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新风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一个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除湿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并启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送风风机;在内循环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通过一个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并启动所述送风风机。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新风除湿模式下,还开启设置在所述排风进风段中的第二电加热器,并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的空气湿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交换位置;在内循环除湿模式下,还开启所述排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新风进风段中的第一电加热器,并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的空气湿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交换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新风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启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送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新风进风段中的第一电加热器,并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的空气湿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交换位置;并且/或者,在内循环加湿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启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送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进风段中的第二电加热器,并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的空气湿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所述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交换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内循环无湿度调节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一个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并启动所述送风风机;并且/或者,在新风无湿度调节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装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通过一个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中间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并启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送风风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将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外壳中,除湿装置中设置有两个除湿风道;在外壳的内部沿着除湿装置的外周间隔地顺次设置有排风出风段、新风进风段、新风出风段以及排风进风段。如此,无论在新风模式还是在内循环模式下,都能让风流经过一个除湿风道以对进入室内之前的空气进行除湿;当一个除湿风道的含水量上升导致其除湿能力下降时,还可以控制除湿装置转动以使两个除湿风道交换位置,通过另一个除湿风道对进入室内之前的空气进行除湿。与传统的利用压缩机的新风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中除湿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噪音小,且所需耗电量较低的优点。同时,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还在新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以及在排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二电加热器。由此,可以在一个除湿风道对进入室内之前的空气进行除湿的过程中,对进入另一个除湿风道之前的风流进行以加热以通过对另一除湿风道干燥来恢复其除湿能力,通过控制除湿装置转动使两个除湿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除湿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n所述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除湿装置中设置有两个除湿风道;/n所述外壳的内部沿着所述除湿装置的外周间隔地顺次设置有排风出风段、新风进风段、新风出风段以及排风进风段;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用于将所述新风出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新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排风进口;/n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段中,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n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除湿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
所述除湿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除湿装置中设置有两个除湿风道;
所述外壳的内部沿着所述除湿装置的外周间隔地顺次设置有排风出风段、新风进风段、新风出风段以及排风进风段;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排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用于将所述新风出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新风出口、用于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室内连通的排风进口;
所述排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出风段中,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出风段中;
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除湿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一电加热器;并且/或者,
所述排风进风段中设置有第二电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腔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盒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所述除湿风道;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除湿风道的各风口端对接的通风口;
所述除湿装置在两个所述除湿风道中分别设置有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上设置有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两个转动板以及配置为驱动两个所述转动板转动的两个第一电动机;
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机驱动两个所述转动板转动至将所述除湿模块的一侧遮挡时在所述盒体的内腔中形成有两个中间风道;
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新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当所述除湿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排风出风段与所述排风进风段连通,并通过另一个所述中间风道将所述新风进风段与所述新风出风段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形成有绕所述转轴设置的传动齿;所述外壳中设置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啮合的齿轮;或者,
所述转轴连接在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段中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温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宁宁朱立荣张中晓刘江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