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274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属于发动机排放技术领域。DPF再生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进入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成功,则退出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失败,进行步骤S2;步骤S2,获取碳载量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排放
,尤其涉及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车辆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CO等气体,需要通过SCR(SelectiveCatalyst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颗粒过滤器)和DOC(DieselOxidationCatalysis,氧化型催化转化器)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将较洁净的尾气排入大气中,从而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DPF内会堆积大量的颗粒物,而导致DPF尾气处理效率降低甚至失效,因此,需要对DPF进行再生。专用车的发动机在工作中转速和扭矩较低,积碳比其它车辆要快,触发行车再生的频率也要高,但是由于DOC上游温度低,行车再生很难完成,导致发动机有很长时间处于行车再生模式,行车再生模式的烟度比普通模式高好几倍,积碳周期会进一步缩短,行车再生运行时间长还会导致发动机油耗高,且容易发生机油稀释。因此,亟需一种烟度低、油耗低及机油稀释风险低的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该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的烟度低、油耗低及机油稀释风险低,保证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整车性能。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进入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成功,则退出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失败,进行步骤S2;步骤S2,获取碳载量mt和压差Pdiff;步骤S3,当mt>a1或/和Pdiff>p1时,a1为第一预设碳载量阈值,p1为第一预设压差阈值,且mt≤a2和Pdiff≤p2,a2为第二预设碳载量阈值,p2为第二预设压差阈值,进行步骤S4;步骤S4,当行车再生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提高车速,然后依次进行步骤S1~步骤S3;当行车再生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进行步骤S5;步骤S5,进入驻车再生。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3中,当mt>a2或/和Pdiff>p2时,进行步骤S5。通过在多次行车再生中提高车速的方式和设置预设次数的方式,均能够避免车辆长时间处于行车再生模式,使得车辆的烟度低、油耗低及机油稀释风险低,保证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整车性能。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次数为三次。避免车辆长时间处于行车再生模式,提高了车辆的DPF再生效率,以保证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整车性能。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为0~40km/h;第二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1为40km/h~60km/h;第三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2大于60km/h。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当mt>a1或/和Pdiff>p1时,进入行车再生。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当mt<a1且Pdiff<p1时,则行车再生成功。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当mt>a1或/和Pdiff>p1时,且当Toxi<T的持续时间tcon>t时,Toxi为DOC上游温度,T为DOC的起燃温度,t为预设时间,则行车再生失败。作为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为245℃~255℃;所述t为550s~650s。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系统,包括DPF、DOC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DOC用于对尾气进行处理;所述DPF设置于所述DOC的下游,用于对所述DOC处理后的尾气进行颗粒物捕集;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的DPF再生控制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尾气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尾气处理系统及车辆,该车辆包括尾气处理系统,尾气处理系统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执行DPF再生控制方法,当行车再生失败后,如果mt>a1或/和Pdiff>p1时,且mt≤a2和Pdiff≤p2,则通过判断行车再生的次数与预设次数的关系,确定是否再次进行行车再生,且进行该次行车再生之前,会提高车速,以此来提高行车再生成功的几率,如果预设次数内的行车再生均无法成功,则直接进行驻车再生。通过在多次行车再生中提高车速的方式和设置预设次数的方式,均能够避免车辆长时间处于行车再生模式,使得车辆的烟度低、油耗低及机油稀释风险低,保证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整车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DPF再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颗粒过滤器又称为颗粒捕集器,可以简称为过滤器或捕集器,主要通过扩散、沉积和撞击机理来过滤捕集发动机排气中的微粒。排气流经过过滤器时,其中微粒被捕集在过滤体的滤芯内,剩下较清洁的排气排入大气中。颗粒捕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排气流过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时,在200℃~600℃温度条件下,CO和HC首先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进入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成功,则退出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失败,进行步骤S2;/n步骤S2,获取碳载量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PF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进入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成功,则退出行车再生;若行车再生失败,进行步骤S2;
步骤S2,获取碳载量mt和压差Pdiff;
步骤S3,当mt>a1或/和Pdiff>p1时,a1为第一预设碳载量阈值,p1为第一预设压差阈值,且mt≤a2和Pdiff≤p2,a2为第二预设碳载量阈值,p2为第二预设压差阈值,进行步骤S4;
步骤S4,当行车再生的次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提高车速,然后依次进行步骤S1~步骤S3;当行车再生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进行步骤S5;
步骤S5,进入驻车再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PF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当mt>a2或/和Pdiff>p2时,进行步骤S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PF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次数为三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PF再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为0~40km/h;第二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1为40km/h~60km/h;第三次行车再生的车速V2大于60km/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冯海浩褚国良房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