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65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包括气柱本体,所述气柱本体包括外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层内部的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所述安全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和补漏机构;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柱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机构上固定有控制器和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柱本体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补漏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气柱本体在漏气时能够自动补漏,大大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机构操作简单,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远程安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帐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帐篷支撑结构多采用金属框架结构或整体充气式设计,金属框架结构需要大量的金属支撑框架拼接搭建而成,这对框架节点支撑有很高的要求,施工不准确会造成失稳,另外投入成本高,搭建时间长。整体充气式设计的帐篷,虽然结构简单,充放气携带方便,但是现有充气支撑结构体积小,使用寿命短,一体式充气使得整体灵活性差,支撑结构容易变形。充气结构一旦漏气将会造成整体坍塌。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能够单独充气的气柱已解决一体式充气结构容易变形坍塌的问题,但这种单独充气的气柱需要逐个进行充气,搭建较为费力,且当其中部分气柱楼气候会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亟需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能够解决现有帐篷支撑结构存在的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金属框架结构的帐篷成本高、搭建费时费力,而充气式结构的帐篷稳定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包括气柱本体,所述气柱本体包括外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层内部的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所述安全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和补漏机构;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柱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机构上固定有控制器和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柱本体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补漏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优选地,所述补漏装置包括补料袋,所述补料袋内填充有补料,所述补料袋设置于所述安全腔内,所述补料袋的底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补料采用堵块和粘结剂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底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泵均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还可滑动地相对设置有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之间设有伺服电动缸,所述伺服电动缸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底板、所述左安装座和所述右安装座均采用铸铁材质。优选地,所述左安装座的内侧设有凸起,所述右安装座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对应配合。优选地,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均设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设有控制按键。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采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通过蓝牙、4G或5G连接。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包括气柱本体,所述气柱本体包括外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层内部的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所述安全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和补漏机构;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柱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机构上固定有控制器和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柱本体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补漏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气柱本体在漏气时能够自动补漏,大大提高了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安装机构操作简单,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远程安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柱本体、11:外层、12:内层、13:安全腔、2:气压传感器、3:补漏机构、31:补料袋、32:电磁阀、4:安装机构、41:底板、42:左安装座、43:右安装座、44:伺服电动缸、5:控制器、6: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以解决现有金属框架结构的帐篷成本高、搭建费时费力,而充气式结构的帐篷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气柱本体1,气柱本体1包括外层11和设置于外层11内部的内层12,外层11和内层12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13,安全腔13内设有气压传感器2和补漏机构3;还包括安装机构4,安装机构4可拆卸地设置于气柱本体1的底部,安装机构4上固定有控制器5和气泵6,气泵6与气柱本体1连通,气压传感器2、补漏机构3、安装机构4和气泵6均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与控制器5无线连接。具体地,补漏装置3包括补料袋31,补料袋31内填充有补料,补料袋31设置于安全腔13内,补料袋31的底部设有电磁阀32,电磁阀32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当发生漏气时,电磁阀32打开,补料袋31内的补料会随着气流到达破损处,完成补漏。进一步地,补料采用堵块和粘结剂的混合物。进一步地,安装机构4包括底板41,控制器5和气泵6均固定于底板41上,底板41上还可滑动地相对设置有左安装座42和右安装座43,左安装座42和右安装座43之间设有伺服电动缸44,伺服电动缸44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通过伺服电动缸44能够将左安装座42和右安装座43闭合夹紧,进而实现对气柱本体1的固定夹紧。进一步地,底板41、左安装座42和右安装座43均采用铸铁材质,这样能够起到配重的效果,无需再固定安装机构4。进一步地,左安装座42的内侧设有凸起,右安装座43的内侧设有凹槽,凸起与凹槽相对应配合,气柱本体1在凸起与凹槽之间能够被牢牢夹紧。进一步地,凸起和凹槽均设有橡胶垫,其不仅能够避免凸起和凹槽对气柱本体1的磨损,还能够提高摩擦力,避免气柱本体1脱落。进一步地,控制器5设有控制按键,方便直接控制。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设备采用智能手机,其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智能终端设备与控制器5通过蓝牙连接,以实现远程操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为:将气柱本体1和安装机构4放置在帐篷搭建位置,将气泵6与气柱本体1连通,将智能终端设备与控制器5建立无线连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即可控制控制器5发出锁紧指令,伺服电动缸44将支柱本体1的底部夹紧在左安装座42和右安装座43之间,再发出充气指令,气泵6向气柱本体1内充气,整个安装过程只需很少的人工即可,大大节省了人力并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柱本体,所述气柱本体包括外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层内部的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所述安全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和补漏机构;/n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柱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机构上固定有控制器和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柱本体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补漏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n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柱本体,所述气柱本体包括外层和设置于所述外层内部的内层,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分离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安全腔,所述安全腔内设有气压传感器和补漏机构;
还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气柱本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机构上固定有控制器和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气柱本体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补漏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气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还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漏装置包括补料袋,所述补料袋内填充有补料,所述补料袋设置于所述安全腔内,所述补料袋的底部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采用堵块和粘结剂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支撑的气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底板,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气泵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根基何子龙张福志高顺岳天赐
申请(专利权)人:肃宁县中原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