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60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包括肋状基板和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所述肋状基板上分布若干嵌槽,相邻两嵌槽间设置肋结,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上密布有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所述的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相互连通,所述洞口的口部直径小于或等于内部直径,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浇筑在所述嵌槽内。该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具有碳汇能力强、结构稳定性好、立面利用率高、植被存活率高、赋予建筑围护结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板,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
技术介绍
建筑行业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占重要比重,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而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成为碳汇的措施主要是地段内的绿化碳汇,可再生能源利用折合的负碳,以及混凝土使用过程的碳汇。总体而言,建筑全生命周期产生碳排放的环节很多,而能成为碳汇的环节寥寥无几。在人们建造的过程中,把自然地面改造为非生态的屋顶和墙面,从而使生态面积大大减少,但是从维护良好的室内环境角度,人们只需要利用部分立面开窗,在夏季其余的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大部分都被浪费掉,并加大了室内的热负荷。如何在利用基地空间建造建筑物的同时,把本来属于生态系统的基地表面还给大自然,长久以来一致是生态建筑学探索的目标。其难点在于要满足建筑围护结构采光通风防火等重要功能,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等自然能源,使之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混凝土是具有生态功能的特种混凝土,植生混凝土是今年来新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肋状基板和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所述肋状基板上分布若干嵌槽,相邻两嵌槽间设置肋结,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上密布有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所述的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相互连通,所述洞口的口部直径小于或等于内部直径,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浇筑在所述嵌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肋状基板和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所述肋状基板上分布若干嵌槽,相邻两嵌槽间设置肋结,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上密布有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所述的横向贯通和竖向贯通的孔洞相互连通,所述洞口的口部直径小于或等于内部直径,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浇筑在所述嵌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和肋状基板由高强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和肋状基板的浇筑步骤包括:先摆放不燃植生介质作为内模,在外部支护外模,然后将对应多孔植生混凝土板的部分下置、将对应肋状基板的部分上置,然后进行浇筑,多孔植生混凝土板比肋状基板先成型,浇筑完成后不燃植生介质留在多孔植生混凝土内部作为种植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状基板与所述多孔植生混凝土板联接的部分设有短纤维,所述短纤维为玄武岩纤维或钢纤维;非联接的部位的多孔植生混凝土板内也设有所述短纤维,且数量少于联接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立面用植生混凝土碳汇墙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游寇庆民吕亚军张聪华林力储茂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