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和多层混凝土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6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包括板,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的第一纵侧面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的第二纵侧面及分别连接第一纵侧面与第二纵侧面的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板在与至少一个纵侧面的邻接处具有端部区段,其中板在第一弯曲部位沿着第一弯曲方向从板的板平面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沿着相对于第一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展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板具有至少两个接收部,接收部相对于第二纵侧面以不同的间距来布置。用于对连接锚的朝隔热层中的插入深度进行限制的限制元件以能松开的方式保持在至少两个接收部之一中。多层混凝土板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布置在混凝土层之间的隔热层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和多层混凝土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锚和一种多层混凝土板。
技术介绍
由US3,996,713A得知一种用于多层混凝土板、所谓的夹层板的连接锚,该连接锚基本上被构造为矩形的板。在与两个纵侧面相邻的地方,所述连接锚具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插入锚固棒。US4,624,089A公开了一种用在夹层板中的连接锚,该连接锚具有在纵侧面上弯曲的端部区段,通过所述端部区段来插入锚固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该连接锚具有得到改进的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任务是,说明具有有利的构造的多层混凝土板。该任务关于所述连接锚通过一种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来解决,其中所述连接锚包括板,该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的第一纵侧面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的第二纵侧面以及分别将所述第一纵侧面与所述第二纵侧面连接起来的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其中所述板与至少一个纵侧面邻接地具有端部区段,在所述端部区段中所述板在第一弯曲部位沿着第一弯曲方向从所述板的板平面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沿着第二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方向沿着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展。所述任务也通过一种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来解决,其中所述连接锚包括板,该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的第一纵侧面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的第二纵侧面以及分别将所述第一纵侧面与所述第二纵侧面连接起来的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其中所述板具有至少两个接收部,所述接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纵侧面以不同的间距来布置,并且用于对所述连接锚的朝隔热层中的插入深度进行限制的限制元件以能松开的方式保持在所述至少两个接收部之一中。关于所述多层混凝土板,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多层混凝土板来解决,该多层混凝土板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布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之间的隔热层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包括板,所述板具有第一纵侧面和第二纵侧面,其中所述第一纵侧面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并且所述第二纵侧面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具有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所述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从第一混凝土层穿过隔热层延伸到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与至少一个纵侧面邻接地具有端部区段,该端部区段布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之一中,并且在该端部区段中所述板在第一弯曲部位沿着第一弯曲方向从所述板平面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沿着第二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方向是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所述任务也通过一种多层混凝土板来解决,该多层混凝土板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布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之间的隔热层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包括板,所述板具有第一纵侧面和第二纵侧面,其中所述第一纵侧面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并且所述第二纵侧面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具有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所述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从第一混凝土层穿过隔热层延伸到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具有至少两个接收部,所述接收部相对于第二纵侧面以不同的间距来布置,其中在所述接收部之一中布置了限制元件,该限制元件以支承区段贴靠在所述隔热层上。所述任务也通过一种多层混凝土板来解决,该多层混凝土板包括第一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布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之间的隔热层以及至少一个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包括板,所述板具有第一纵侧面和第二纵侧面,其中所述第一纵侧面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中并且所述第二纵侧面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具有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所述第一横侧面和第二横侧面从第一混凝土层穿过隔热层延伸到第二混凝土层中,其中所述板在至少一个纵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将所述板的两个指形件彼此分开,其中所述指形件伸到混凝土层之一中并且其中所述凹部的底部布置在隔热层中。为了改进所述连接锚在周围的混凝土中的锚固情况,权利要求1规定,所述板与至少一个纵侧面邻接地具有端部区段,在该端部区段中所述板在第一弯曲部位沿着第一弯曲方向从所述板的板平面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沿着第二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方向沿着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来伸展。所述板从板平面中弯曲出来并且返回朝板平面的方向弯曲,由此产生板的锯齿状的走向。由此在所述板的两侧朝处于所述板的纵侧面之间的中间面的方向形成侧凹。如果所述连接锚被埋入在夹层板的混凝土中,那就朝隔热层的方向产生侧凹。由此实现所述连接锚的得到改进的锚固和所述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层之间的更好的力传递。在第二弯曲部位所述板沿着第二弯曲方向弯曲,由于所述第二弯曲部位而能够将所述板的总厚度保持较小的程度,从而能够将所述板较好地插入在混凝土层的所存在的配筋的间隙中。尤其对于纺织配筋的混凝土层来说,所述至少一个具有第一和第二弯曲部位的端部区段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如果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较小,其中所述连接锚伸到所述混凝土层中,则尤其设置了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部位。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优选小于5cm。优选所述板在至少一个端部区段中具有波形的轮廓,该波形的轮廓通过多个弯曲部位来形成。每个端部区段至少四个弯曲部位被视为特别有利。所述波形的轮廓在此尤其通过以下方式来产生,即:所述弯曲部位相对于板平面以相同的间距来布置。在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板与每个纵侧面邻接地具有一带有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位和一个第二弯曲部位的端部区段。优选在所述两个纵侧面上设置了具有波形的轮廓的端部区段。有利的是,所述板在至少一个纵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部有利地经过倒圆、优选以连贯的半径来构造。由此,能够将所述凹部的底部处的应力降低到最低限度。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优选将板的指形件彼此分开。特别优选的是,在板的每个纵侧面上设置了至少两个指形件,所述指形件通过凹部来彼此分开。为了改进所述连接锚在周围的混凝土中的锚固情况而有利地规定,所述板在至少一个纵侧面上具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板的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有利地布置在指形件中。特别优选的是,每个指形件具有至少两个开口。每个指形件的两个开口有利地不仅沿着板的纵向方向而且沿着其高度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有利地贯穿端部区段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位的区域。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至少部分地布置在两个弯曲部位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来实现所述连接锚的、尤其在纺织配筋的混凝土层中的得到改进的锚固。如果所述混凝土层没有纺织配筋而是具有配筋棒,则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能够用于接收配筋棒,所述配筋棒形成用于板的附加配筋。至少两个接收部在板上的布置形成一种独立的独创性的构思,所述接收部相对于第二纵侧面以不同的间距来布置。用于对所述连接锚的朝隔热层中的插入深度进行限制的限制元件以能松开的方式保持在所述至少两个接收部之一中。所述限制元件能够通过能松开的在接收部中的固定来可选地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接收部之一中。通过对于一个接收部的选择来预先给定所述连接锚的朝隔热层中的插入深度。相对于第二纵侧面以相同的间距设置了多个接收部,由此能够调节所述连接锚的朝隔热层中的插入深度。在制造混凝土板时,首先浇注所述混凝土层之一、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3)包括板(4),该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11)中的第一纵侧面(5)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12)中的第二纵侧面(6)以及分别将所述第一纵侧面(5)与所述第二纵侧面(6)连接起来的第一横侧面(7)和第二横侧面(8),/n其特征在于,所述板(4)与至少一个纵侧面(5、6)邻接地具有端部区段(19、20),在所述端部区段中所述板(4)在第一弯曲部位(21)沿着第一弯曲方向(25)从所述板(4)的板平面(27)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22)沿着第二弯曲方向(26)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方向沿着所述第一弯曲方向(20)的相反方向伸展。/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0 EP 19214728.81.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3)包括板(4),该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11)中的第一纵侧面(5)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12)中的第二纵侧面(6)以及分别将所述第一纵侧面(5)与所述第二纵侧面(6)连接起来的第一横侧面(7)和第二横侧面(8),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4)与至少一个纵侧面(5、6)邻接地具有端部区段(19、20),在所述端部区段中所述板(4)在第一弯曲部位(21)沿着第一弯曲方向(25)从所述板(4)的板平面(27)中弯曲出来并且在第二弯曲部位(22)沿着第二弯曲方向(26)弯曲,所述第二弯曲方向沿着所述第一弯曲方向(20)的相反方向伸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4)在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段(19、20)中具有波形轮廓,该波形轮廓通过多个弯曲部位(21、22、23、24)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4)在所述至少一个纵侧面(5、6)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0)的底部(30)被构造为经过倒圆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0)将所述板(4)的指形件(13)彼此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4)在所述至少一个纵侧面(5、6)上具有至少一个贯穿该板(4)的开口(9),其中所述开口(9)有利地布置在指形件(13)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一个纵侧面(6)比另一个纵侧面(5)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横侧面(7、8)在至少一个区段中相对于所述纵侧面(5、6)之一以小于90°的角度(α)来伸展。


9.用于多层混凝土板的连接锚,其中所述连接锚(3)包括板(4),所述板具有用于布置在第一混凝土层(11)中的第一纵侧面(5)和用于布置在第二混凝土层(12)中的第二纵侧面(6)以及分别将所述第一纵侧面(5)与所述第二纵侧面(6)连接起来的第一横侧面(7)和第二横侧面(8),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4)具有至少两个接收部(14、34),所述接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纵侧面(6)以不同的间距(a)来布置,并且用于对所述连接锚(3)的朝隔热层(2)中的插入深度(t)进行限制的限制元件(15)以能松开的方式保持在所述至少两个接收部(14、34)之一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14)布置在所述板(4)的横侧面(7、8)上,其中所述限制元件(15)尤其能够插入或者能够夹入到所述接收部(14)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锚,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34)布置在所述板(4)的横侧面(7、8)之间,其中所述限制元件(15)尤其被构造为两部分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罗伊克K·弗勒利希N·德赖克卢夫特V·西德利克
申请(专利权)人:哈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