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54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涉及煤矸石山治理领域,包括煤矸石层,所述煤矸石层的顶端设置有平铺黄土层,且平铺黄土层的顶端设置有顶部种植土层,所述煤矸石层和平铺黄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坡,且第一斜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黄土层,所述第一黄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网层,且第一挂网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黄土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煤矸石层和煤矸石层相间隔设置在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一侧,填埋一层煤矸石层之后,将其推平然碾压密实后再填埋一层平铺黄土层碾压密实,平铺黄土层可以将煤矸石层与空气及雨水阻隔,从而减少与空气及雨水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煤矸石层在堆积过程中发生自燃的可能性与所产生酸性废水的污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矸石山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
技术介绍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包括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掘进矸石、采掘过程中从顶板、底板及夹层里采出的矸石以及洗煤过程中挑出的洗矸石。现有的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通常是将煤矸石统一填埋在底部,顶部铺满黄土,但是一层黄土还是容易造成煤矸石与空气大量接触,从而发生自燃情况,而在雨水较多的天气,陡坡型的煤矸石山容易将其外侧的黄土冲刷发生崩塌及雨水对煤矸石的冲刷侵泡,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通常是将煤矸石统一填埋在底部,顶部铺满黄土,但是一层黄土还是容易造成煤矸石与空气大量接触,从而发生自燃情况,而在雨水较多的天气,陡坡型的煤矸石山容易将其外侧的黄土冲刷发生崩塌及所产生酸性废水污染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包括煤矸石层,所述煤矸石层的顶端设置有平铺黄土层,且平铺黄土层的顶端设置有顶部种植土层,所述煤矸石层和平铺黄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坡,且第一斜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黄土层,所述第一黄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网层,且第一挂网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黄土层,所述第二黄土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网层,且第二挂网层的一侧设置有外层种植土层,所述第一斜坡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平台,且缓冲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水渠,所述缓冲平台的顶端设置有种植林,且种植林的一侧设置有灌溉管,所述缓冲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坡,且第二斜坡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所述第二斜坡和防护墙之间设置有防水层与过滤层,且墙背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聚水渠。优选地,所述煤矸石层和平铺黄土层的数量皆为多组。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结构相同,且第二斜坡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黄土层、第一挂网层、第二黄土层、第二挂网层、外层为种植土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挂网层和第二挂网层皆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煤矸石层、平铺黄土层、顶部种植土层,实现了煤矸石层和煤矸石层相间隔设置在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的一侧,填埋一层煤矸石层之后,将其推平然后再填埋一层平铺黄土层,平铺黄土层可以将煤矸石层与空气阻隔,从而减少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煤矸石层在堆积过程中发生自燃的可能性与所产生酸性废水的污染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斜坡、第一黄土层、第一挂网层、第二黄土层、第二挂网层、外层种植土层、缓冲平台、第一聚水渠、种植林、灌溉管、第二斜坡、防护墙、混凝土层、第二聚水渠,实现了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不仅是通过黄土对煤矸石进行掩埋,还通过挂网和种植土的覆盖绿化植被的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避免在雨水天气斜坡上大量泥土被雨水冲刷掉落,从而降低斜坡发生崩塌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煤矸石层;2、平铺黄土层;3、顶部种植土层;4、第一斜坡;5、第一黄土层;6、第一挂网层;7、第二黄土层;8、第二挂网层;9、外层种植土层;10、缓冲平台;11、第一聚水渠;12、种植林;13、灌溉管;14、第二斜坡;15、防护墙;16、过滤层;17、第二聚水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包括煤矸石层1,煤矸石层1的顶端设置有平铺黄土层2,且平铺黄土层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种植土层3,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坡4,且第一斜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黄土层5,第一黄土层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网层6,且第一挂网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黄土层7,第二黄土层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网层8,且第二挂网层8的一侧设置有外层种植土层9,第一斜坡4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平台10,且缓冲平台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水渠11,缓冲平台10的顶端设置有种植林12,且种植林12的一侧设置有灌溉管13,缓冲平台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坡14,且第二斜坡1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15,第二斜坡14和防护墙15之间设置有过滤层16,且过滤层16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聚水渠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煤矸石层1、平铺黄土层2、顶部种植土层3,实现了煤矸石层1和煤矸石层1相间隔设置在第一斜坡4和第二斜坡14的一侧,填埋一层煤矸石层1之后,将其推平然后再填埋一层平铺黄土层2,平铺黄土层2可以将煤矸石层1与空气阻隔,从而减少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降低煤矸石层1在堆积过程中发生自燃的可能性与所产生酸性废水的污染性。具体的,请着重参阅图1,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的数量皆为多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相间隔设置在第一斜坡4和第二斜坡14的一侧。具体的,请着重参阅图1,第一斜坡4和第二斜坡14结构相同,且第二斜坡14的内部包括有第一黄土层5、第一挂网层6、第二黄土层7、第二挂网层8、外层种植土层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挂网可以为金属丝挂网,也可以为尼农挂网,可以覆盖土面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过滤层16与防护墙15大大加强了煤矸石堆积山的防护与酸性废水的排放能力,降低了煤矸石堆积山的崩塌概率。具体的,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挂网层6和第二挂网层8皆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斜坡4和第二斜坡14固定连接。工作原理:堆积时,堆积一层煤矸石层1就需要将其推平,然后在煤矸石层1上堆积一层平铺黄土层2,继续推平,在平铺黄土层2的基础上继续堆积一层煤矸石层1,推平,在煤矸石层1的基础上堆积一层平铺黄土层2推平,这样不仅加固了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的堆积牢固性,还可以降低煤矸石层1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在堆积过程中煤矸石层1与氧气接触发生自燃的概率,在顶层铺设种植土层进行绿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绿水青山。从而降低煤矸石层1暴露与空气接触的可能性,雨水通过斜坡被收集到缓冲平台10的内部进行储存,不直接排放,降低对周围河流的污染,种植林12在夏季的时候需要灌溉管13的灌溉给水,种植林12的存在会起到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底层的第二斜坡14承重最大,为了避免从底层发生崩塌,在第二斜坡14的一侧搭建用于防护的防护墙15,也很好的起到了煤矸石填埋场的支撑稳定作用,墙背底部的渗滤液酸性废水排水管,更好的起到了收集排除煤矸石中原有的酸性废水;其顶端的第二聚水渠17也起到收集雨水等的功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包括煤矸石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矸石四周均设置有截水沟,煤矸石层(1)的顶端设置有平铺黄土层(2),且平铺黄土层与排水层,(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种植土层,且做好相关绿化植被(3),所述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坡(4),且第一斜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黄土层(5),所述第一黄土层(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网层(6),且第一挂网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黄土层(7),所述第二黄土层(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网层(8),且第二挂网层(8)的一侧设置有外层种植土层(9),所述第一斜坡(4)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平台(10),且缓冲平台(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水渠(11),所述缓冲平台(10)的顶端设置有种植林(12),且种植林(12)的一侧设置有灌溉管(13),所述缓冲平台(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坡(14),且第二斜坡(1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15),所述第二斜坡(14)和防护墙(15)之间墙背底部设置有渗滤收集排水管,墙背的顶端设置有第二聚水渠(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陡坡型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结构,包括煤矸石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矸石四周均设置有截水沟,煤矸石层(1)的顶端设置有平铺黄土层(2),且平铺黄土层与排水层,(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种植土层,且做好相关绿化植被(3),所述煤矸石层(1)和平铺黄土层(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坡(4),且第一斜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黄土层(5),所述第一黄土层(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挂网层(6),且第一挂网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黄土层(7),所述第二黄土层(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挂网层(8),且第二挂网层(8)的一侧设置有外层种植土层(9),所述第一斜坡(4)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平台(10),且缓冲平台(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水渠(11),所述缓冲平台(10)的顶端设置有种植林(12),且种植林(12)的一侧设置有灌溉管(13),所述缓冲平台(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斜坡(14),且第二斜坡(14)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墙(15),所述第二斜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陈贤苑智刚张万坤姚万鄅任国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煤地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