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45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由三层膜交联而成:第一层海藻酸钙层由多孔层状材料支撑形成连续膜,其上通过交联剂连接聚丙烯酸钠层形成第二层,第二层表面再桥连海藻酸钙层形成第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吸水比率可达50倍以上,可重复使用,其机械性能好,水中溶出残留少,可用于颗粒悬浮液的去水浓缩,特别适用于难于离心的小尺度纳米颗粒材料悬浮液的大规模浓缩,是一种实用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工程下游分离中常面临颗粒物质的去水浓缩问题,如大肠杆菌发酵液的浓缩、酵母发酵液的浓缩、蛋白浓缩、以及作为体外诊断试剂关键组分的抗体修饰微球的浓缩等。这些过程的浓缩方法通常有沉淀离心法、膜过滤法等。然而,对于小尺度的颗粒物质(如直径小于0.1微米),其大规模离心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采用沉淀再离心的手段又会引入沉淀剂并影响后续工艺或引起活性成分的损失,而采用膜浓缩又会耗时费力周期长。因此,研制一类能够快速脱水,且残留小、成本低的吸水材料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目前,聚丙烯酸钠是一类公知的高吸水性材料,其吸水性能极强,吸水可达自身重量的500倍以上。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用于生物样品处理(如体外诊断试剂的胶乳微球脱水、以及蛋白修饰的纳米微球等脱水)浓缩时,由于聚丙烯酸钠显著溶出且团块容易破碎,会使其在产品中产生大量残留。因此,对聚丙烯钠适当改性,减少溶出的同时保持强力吸水性很有必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海藻酸钙层,所述第一海藻酸钙层通过交联剂连接聚丙烯酸钠层,所述聚丙烯酸钠层通过交联剂桥连第二海藻酸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海藻酸钙层,所述第一海藻酸钙层通过交联剂连接聚丙烯酸钠层,所述聚丙烯酸钠层通过交联剂桥连第二海藻酸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藻酸钙层是由海藻酸钙在多孔层状材料上形成的连续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藻酸钙-聚丙烯酸钠改性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多孔材料作为载体,在所述载体表面涂布2%-8%的海藻酸钠溶液,再喷涂一层含0.5%-10.0%蛋白、1-10mmol/LEDC盐酸盐和0.1%-6%氯化钙的溶液,喷涂量为1kg/m2,得到第一海藻酸钙层;
S2将聚丙烯酸钠固体粉末平铺在所述第一海藻酸钙层表面,所述聚丙烯酸钠固体粉末的用量为0.5-3kg/m2,所述聚丙烯酸钠固体粉末的粒径为18-200目;所述聚丙烯酸钠固体粉末上再喷涂一层含0.5%-10.0%蛋白和2-20mmol/LEDC盐酸盐的溶液,喷涂量为1kg/m2,得到聚丙烯酸钠层;
S3将2%-8%的海藻酸钠溶液涂布在所述聚丙烯酸钠层表面,用量为2kg/m2,再喷涂一层0.5%-6%的氯化钙溶液,喷涂量为1-2kg/m2,得到第二海藻酸钙层;
S4在所述第一海藻酸钙层底部喷涂0.5%-6%的氯化钙溶液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杰
申请(专利权)人:美高怡生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