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34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7
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钛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海绵钛及合金元素粉末为原料,经氢化、破碎、脱氢、冷等静压、低温真空烧结、高温热加工得到超高疲劳强度粉末冶金钛制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超细钛粉实现粉末冶金钛合金的低温真空烧结,烧结后晶粒不长大,且由于细粉对烧结的促进作用,使烧结钛坯在后续热加工中不开裂。热加工采用较高温度,由于烧结钛坯仍具有一定孔隙,热加工过程中孔隙阻碍晶粒长大,得到均匀细小的等轴组织,增加细小晶界数量,提高材料疲劳强度。该工艺流程短,可操作性强,适合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实现粉末冶金钛合金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末冶金钛领域,提供了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钛及其合金因为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蚀性好等优良性能,已经成为航空航天以及海洋深潜等前沿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但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由于受到周期性震动以及各向应力反复作用,造成钛合金的累积损伤,从而使钛合金提前产生疲劳断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疲劳强度的钛及钛合金。目前常规钛合金的生产工艺主要包含熔炼锻造法、粉末冶金法、增材制造法等。由于钛合金化学性质活泼,且熔点为1668℃,因此熔融状态的钛液无法采用常规熔炼装置进行生产,需要采用特殊的水冷铜坩埚冷凝结构或者采用自耗电弧炉熔炼,需要多次重熔保证成分均匀性,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低。经过热加工后的疲劳强度仅为400-700MPa,远远无法满足太空及海洋等恶劣环境对材料高疲劳性能的需求。增材制造法属于新兴的近净成形技术,适合复杂形状部件生产,但原料粉末需要球形粉末,成本是普通钛粉的6-10倍,不利于广泛应用,疲劳性能同样较低。传统粉末冶金法所需原料简单,生产流程短,可以实现近净成形,同时制备出材料具有细晶结构,是具有巨大潜力的钛合金生产制造方法。但目前市售粉末冶金钛合金材料往往疲劳性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在烧结过程中烧结锭内部会产生孔隙,因此往往需要提高烧结温度至1200℃-1400℃才能有较致密的组织结构,但过高的烧结温度会造成晶粒长大,烧结后的组织以粗大的魏氏组织为主,疲劳裂纹可以沿晶界迅速扩展,造成疲劳强度较低。也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热等静压工艺使烧结锭在较低温度进行致密化,但热等静压工艺会带来成本的剧烈增加,且对于长径比大的材料无法进行加工。因此如何使粉末冶金材料保持良好的组织结构是提高疲劳性能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海绵钛和合金元素粉末为原料,经氢化、破碎、脱氢、冷等静压、低温真空烧结、高温热变形得到具有超高疲劳强度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首先采用1-10μm的钛合金粉末,经冷等静压后在1000℃-1150℃进行烧结,由于粉末粒度细,具有更高的表面能,在烧结过程中,比表面能具有减少趋向,促进粉末烧结,使粉末在低温烧结后具有一定密度,不会再热加工过程中开裂。同时利用高温热加工变形,使烧结钛坯实现全致密,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孔隙阻碍晶粒长大,避免得到粗大的魏氏组织,热加工后的成品具有细小的等轴组织结构,增加细小晶界数量,由于细小的晶界对疲劳裂纹扩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制品具有超高的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以实现超高疲劳强度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为了获得上述的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操作步骤均在高纯氩气(纯度99.999-99.9995%)或真空保护气氛下进行,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将海绵钛放入氢气炉中进行氢化处理,氢化温度350-800℃,保温3-10h,得到氢化钛料;(2)将步骤(1)中所述氢化钛料与各种合金粉按比例称量,随后进行高能球磨,球料比为4:1-10:1,球磨时间是12-48h,破碎后得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3)将步骤(2)中所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放入真空烧结炉进行脱氢处理,真空度10-3-1Pa,脱氢温度为450-800℃,保温4-10h,得到超细氢化脱氢钛合金粉;(4)将步骤(3)中所述超细氢化脱氢钛合金粉在高纯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装入冷等静压包套中并振实,密封后进行冷等静压成形,压制压力为200-600MPa,保压时间为30-300s,获得压坯试样;(5)将步骤(4)中所述压坯试样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真空度为10-3-10-2Pa,烧结温度为1000-1150℃,保温2-5h,获得烧结钛坯;(6)将步骤(5)中所述烧结钛坯进行热加工变形,热加工温度1000-1300℃,变形量30-80%,变形速率10-3-10-1s-1,获得热加工钛材;(7)将步骤(6)中所述热加工钛材放入烧结炉中,在真空10-1-10-3Pa或高纯氩气下进行热处理,在930-950℃下保温1-5h,水冷,再在500-550℃下保温4-8h,并空冷至室温,最终获得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合金制品。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各种合金粉为市售各种钛合金牌号所需的合金粉末,粉末粒径50-500μm,称量比例按照钛合金牌号进行配比。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超细氢化钛合金粉的粒度1-10μm,氧含量100-1000ppm。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超细氢化脱氢钛合金粉的粒度1-10μm,氧含量100-1000ppm。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的包套为聚氨酯、橡胶或硅胶弹性包套。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的热加工变形为锻造、轧制或挤压工艺。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的粉末冶金钛合金制品不限于各种钛合金制品,还包括纯钛制品。进一步地,步骤(7)中所述的粉末冶金钛合金制品在R=0.1时,其拉-拉疲劳强度≥0.8屈服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关键点在于:(1)生产过程在真空或高纯氩气环境下进行,防止因粉末增氧带来的钛及钛合金性能变差。(2)以球磨后1-10μm的超细钛合金粉为原料,于1000-1150℃进行低温烧结,由于粉末粒度细,烧结驱动力大,可将烧结锭烧至一定密度,减少热加工难度。(3)利用1000℃-1300℃的热加工将粉末烧结坯致密化,较高的热加工温度可以减少变形抗力,防止热加工过程中开裂。烧结钛坯中的孔隙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阻碍晶粒长大,对于烧结钛坯的组织改善起到极大作用。(4)经过热加工后均匀细小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多细小晶界,大幅度提升疲劳裂纹扩展难度,从而提高钛及钛合金疲劳强度。(5)粉末冶金钛合金制品在R=0.1时,其拉-拉疲劳强度≥0.8屈服强度,远高于市售的同类钛合金的疲劳强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疲劳性能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疲劳强度,有利于钛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2、以1-10μm的超细钛及钛合金粉为原料,提高粉末活性,促进烧结进行,使粉末在较低温度能够烧结至一定密度。3、通过低温烧结工艺,保证烧结后钛及钛合金晶粒不长大,防止粗大组织对钛及钛合金的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4、利用高温热加工工艺,减少热加工难度,同时由于孔隙作用,避免组织在高温长大,同时还可实现钛及钛合金致密化,从而获得超高疲劳性能的钛及钛合金。5、通过多种热加工工艺,满足不同规格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生产,使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6、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无需额外设备和工艺步骤,适用性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案例1中制备的一种超高疲劳的粉末冶金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操作步骤均在高纯氩气(纯度99.999-99.9995%)或真空保护气氛下进行,具体制备步骤如下:/n(1)将海绵钛放入氢气炉中进行氢化处理,氢化温度350-800℃,保温3-10h,得到氢化钛料;/n(2)将步骤(1)中所述氢化钛料与各种合金粉按比例称量,随后进行高能球磨,球料比为4:1-10:1,球磨时间是12-48h,破碎后得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n(3)将步骤(2)中所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放入真空烧结炉进行脱氢处理,真空度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疲劳强度的粉末冶金钛及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操作步骤均在高纯氩气(纯度99.999-99.9995%)或真空保护气氛下进行,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将海绵钛放入氢气炉中进行氢化处理,氢化温度350-800℃,保温3-10h,得到氢化钛料;
(2)将步骤(1)中所述氢化钛料与各种合金粉按比例称量,随后进行高能球磨,球料比为4:1-10:1,球磨时间是12-48h,破碎后得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
(3)将步骤(2)中所述超细氢化钛合金粉放入真空烧结炉进行脱氢处理,真空度10-3-1Pa,脱氢温度为450-800℃,保温4-10h,得到超细氢化脱氢钛合金粉;
(4)将步骤(3)中所述超细氢化脱氢钛合金粉在高纯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装入冷等静压包套中并振实,密封后进行冷等静压成形,压制压力为200-600MPa,保压时间为30-300s,获得压坯试样;
(5)将步骤(4)中所述压坯试样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真空度为10-3-10-2Pa,烧结温度为1000-1150℃,保温2-5h,获得烧结钛坯;
(6)将步骤(5)中所述烧结钛坯进行热加工变形,热加工温度1000-1300℃,变形量30-80%,变形速率10-3-10-1s-1,获得热加工钛材;
(7)将步骤(6)中所述热加工钛材放入烧结炉中,在真空10-1-10-3Pa或高纯氩气下进行热处理,在930-950℃下保温1-5h,水冷,再在500-550℃下保温4-8h,并空冷至室温,最终获得超高疲劳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芳芦博昕周洋郭志猛陈存广隋延力秦乾邵艳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