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17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内嵌套有智能充电桩本体,防护壳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防护壳包括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之间相对设置有背板和挡板,背板上开有散热孔,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装置,左防护板上开有开口槽a,开口槽a上铰接有盖板,智能充电桩本体的左侧侧板上开有与开口槽a大小相对应的开口槽b,智能充电桩本体左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下端面设置有移动面板,通过设置的防护壳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可阻挡雨水进入智能充电桩本体内部,在防护壳背部设置的散热孔对智能充电桩本体起到散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充电桩多固定在地面上供车辆充电使用,随着充电桩的广泛使用,充电桩被广泛安装在不同的地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充电过程相对较长,很多使用者常常忘记拔掉已充好电的车辆的充电头,使充电头与插电板长时间接触,容易产生短路等危险;(2)由于司机技术的不成熟或会出现车辆撞向充电桩的问题,进而导致充电桩的损坏,传统充电桩大多不具备防撞功能,容易对充电桩产生损坏,进而不利于保障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内嵌套有智能充电桩本体,所述防护壳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所述防护壳为固定在防水台上的钢筋水泥结构,所述防护壳包括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所述左防护板和右防护板之间相对设置有背板和挡板,所述背板上开有散热孔,所述挡板与防护壳一体成型,且与防水台连接固定,所述挡板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装置,所述左防护板上开有开口槽a,所述开口槽a上铰接有盖板,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的左侧侧板上开有与开口槽a大小相对应的开口槽b,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左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设置有移动面板,通过设置的防护壳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可阻挡雨水进入智能充电桩本体内部,在防护壳背部设置的散热孔对智能充电桩本体起到散热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一对限位开关安装板,一对所述限位开关安装板通过螺栓与挡板正面固定连接,一对所述限位开关安装板上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一对所述限位开关之间设置有防撞梁板,所述防撞梁板下方设置有安装基座,所述防撞梁板前方设置有防撞横梁,所述防撞横梁上设置有一对防撞梁导板,所述安装基座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一对导向座,一对所述导向座靠近防撞梁板的一面上开有滑槽a,所述防撞梁板滑动在一对所述滑槽a之间,所述导向座靠近防撞横梁的一面开有U型槽,一对所述U型槽与一对所述防撞梁导板上均开有直槽口,且通过伸缩件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连接薄片,两两所述连接薄片通过薄片连接轴呈X型首尾交叉连接,位于所述伸缩件中部的连接薄片之间设置有一对拉簧安装轴,一对所述拉簧安装轴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位于所述伸缩件两端的连接薄片上通过转轴与直槽口转动连接,且转轴两端通过E型扣件固定。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移动面板包括门型板,所述门型板上表面通过销轴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出门型板,且贯穿出的一端上同轴设置有齿轮,所述门型板内部设置有滑槽b,所述滑槽b内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门型板开口处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与滑轨之间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滑板靠近开口槽b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板。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开口槽a下方的左防护板上固定安装有L型支撑架,所述L型支撑架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内壁上设置有一圈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护壳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可阻挡雨水进入智能充电桩本体内部,在防护壳背部设置的散热孔对智能充电桩本体起到散热的作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撞横梁,以及防撞横梁外侧设置有橡胶缓冲垫,防止车辆与防撞横梁直接接触,通过车辆对防撞横梁的挤压,防撞横梁带动伸缩件进行弹性伸缩,有效缓解来自车辆的冲击力。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充电板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通过转动的齿轮带动齿条向开口槽b的方向移动,当齿条带动充电板穿过开口槽b和开口槽a,通过盖板露出在左防护板的一侧,设置的盖板可前后转动,使用者可将充电器线卡接在卡环内,然后插入充电板,当充电结束时,驱动电机带动齿轮反转,使充电板收回智能充电桩本体内,由于卡环与充电线卡接在一起,当充电板收回时,由于拉力时充电电器头部与充电板分开,防止充电电器头部与充电板长时间接触发生短路等危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结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移动面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移动面板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防护壳;101、左防护板;102、右防护板;103、背板;104、挡板;105、开口槽a;106、盖板;2、智能充电桩本体;201、开口槽b;3、防水台;4、防护装置;41、限位开关安装板;42、限位开关;43、防撞梁板;44、安装基座;45、导向座;451、滑槽a;452、U型槽;46、防撞横梁;461、防撞梁导板;47、直槽口;5、散热孔;6、固定板;7、移动面板;71、门型板;72、驱动电机;73、齿轮;74、滑槽b;75、滑轨;76、滑板;77、齿条;8、伸缩件;81、连接薄片;82、薄片连接轴;83、拉簧安装轴;84、拉伸弹簧;85、E型扣件;9、充电板;10、L型支撑架;11、卡环;12、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包括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内嵌套有智能充电桩本体(2),所述防护壳(1)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3),所述防护壳(1)为固定在防水台(3)上的钢筋水泥结构,所述防护壳(1)包括左防护板(101)和右防护板(102),所述左防护板(101)和右防护板(102)之间相对设置有背板(103)和挡板(104),所述背板(103)上开有散热孔(5),所述挡板(104)与防护壳(1)一体成型,且与防水台(3)连接固定,所述挡板(104)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装置(4),所述左防护板(101)上开有开口槽a(105),所述开口槽a(105)上铰接有盖板(106),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2)的左侧侧板上开有与开口槽a(105)大小相对应的开口槽b(201),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2)左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下端面设置有移动面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包括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内嵌套有智能充电桩本体(2),所述防护壳(1)与地面接触面设置有防水台(3),所述防护壳(1)为固定在防水台(3)上的钢筋水泥结构,所述防护壳(1)包括左防护板(101)和右防护板(102),所述左防护板(101)和右防护板(102)之间相对设置有背板(103)和挡板(104),所述背板(103)上开有散热孔(5),所述挡板(104)与防护壳(1)一体成型,且与防水台(3)连接固定,所述挡板(104)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装置(4),所述左防护板(101)上开有开口槽a(105),所述开口槽a(105)上铰接有盖板(106),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2)的左侧侧板上开有与开口槽a(105)大小相对应的开口槽b(201),所述智能充电桩本体(2)左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下端面设置有移动面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桩的智能启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4)包括一对限位开关安装板(41),一对所述限位开关安装板(41)通过螺栓与挡板(104)正面固定连接,一对所述限位开关安装板(41)上通过螺栓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42),一对所述限位开关(42)之间设置有防撞梁板(43),所述防撞梁板(43)下方设置有安装基座(44),所述防撞梁板(43)前方设置有防撞横梁(46),所述防撞横梁(46)上设置有一对防撞梁导板(461),所述安装基座(44)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一对导向座(45),一对所述导向座(45)靠近防撞梁板(43)的一面上开有滑槽a(451),所述防撞梁板(43)滑动在一对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汇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