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00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属于滚塑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滚塑机的工作臂无法使模具进行热加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包括,直臂组件、弯壳、配重块、防护板以及连接组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并连接组件将这两种气体喷射至安装在连接组件上的模具,以使得模具周围的热量能够被引导至模具表面上,使得该模具能够被顺利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
本技术属于滚塑机零部件
,涉及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
技术介绍
滚塑机是一种采用塑料粉料制作中空塑料制品的塑料设备,它主要通过一个工作臂带动均匀受热后的滚塑模具旋转,使滚塑模具内熔融的塑料粉料在重力作用下均匀的涂布、黏附于滚塑模具的整个内表面,从而使滚塑制品成型,再经冷却定型后,开模即可取下成品。在滚塑机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时,需要将模具安装在滚塑机的工作臂上,之后,将工作臂移送进加热区,以使得加热区内的热量能够对模具进行加热,但某些深腔等模具,由于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导致此类模具无法顺利进行热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使模具顺利进行热加工的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包括:直臂组件;弯壳,可拆卸连接于直臂组件的一端,所述弯壳以直臂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弯壳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弯壳的外表面的边沿上设有防护板;连接组件,安装于弯壳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相对外壳转动,所述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直臂组件包括外壳、转管以及内管,所述转管插设于外壳内,所述内管插设于转管内,所述转管相对外壳转动;所述转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所述外壳与弯壳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管的一端设有堵块,所述内管穿过堵块,所述堵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堵孔,所述堵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堵块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堵块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的挡环,所述堵块上安装有进气头,所述内管插设于进气头内,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内管联通的内接头,所述进气头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接孔,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接孔联通的外接头。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管靠近弯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插进弯壳内,所述转套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套孔,所述套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套上开设有用于联通所述套孔的漏孔,所述转套的一端上活动套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与弯壳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上设有出气头,所述转套与转接头之间通过第四轴承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接头内开设有用于联通漏孔的第一环槽,转接头与转套之间设有一对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环槽位于两个第一密封圈之间,所述转接头内开设有用于联通第一环槽的转接孔。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联通转接孔的外出头,所述内管插进出气头内,所述出气头上可拆卸连接有与出气头的内部联通的内出头。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转套上安装有上链环,所述弯壳的一端上安装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的限位壳,所述弯壳内活动安装有用于驱动连接组件自转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下链环,所述下链环与上链环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有内斜齿轮。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穿轴,所述限位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穿轴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穿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以及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以及内侧均设有一对第二密封圈,所述密封环内设有第二支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以及内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支路联通的第二环槽,所述限位座内开设有与第二环槽联通的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外出头通过外管路连接;所述穿轴内开设有内气管以及与第二支路联通的外气管,所述限位座的底端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的内部与内气管联通,所述固定头上设有与内出头连接的内管路,所述穿轴上设有与内斜齿轮啮合的外斜齿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中,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并连接组件将这两种气体喷射至安装在连接组件上的模具,以使得模具周围的热量能够被引导至模具表面上,使得该模具能够被顺利加热。2、外管路以及内管路均紧贴在弯壳的外表面上,并防护壳的宽度大于外管路的直径,防护壳的宽度大于内管路的直径,使得弯壳以直臂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过程中,防护壳能够对外管路以及内管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3、通过密封环以及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不仅保证了密封环与限位座之间的密封性,也保证了密封环与穿轴之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L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L臂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L臂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图3在A-A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在E-E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4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包括直臂组件100、弯壳200、配重块210、防护板220以及连接组件300。在本技术中,将通入外接头162的气体称为第一气体,将通入内接头161的气体称为第二气体。弯壳200可拆卸连接于直臂组件100的一端,弯壳200以直臂组件100的中心轴线转动,弯壳200的一端设有配重块210,弯壳200的外表面的边沿上设有防护板220,连接组件300安装于弯壳200的一端,连接组件300相对外壳110转动,直臂组件100与连接组件300的内部可同时通过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如图1—图5所示,直臂组件100包括外壳110、转管120以及内管130,转管120插设于外壳110内,内管130插设于转管120内,转管120相对外壳110转动;转管120的内径大于内管130的外径,外壳110与弯壳200可拆卸连接,外壳110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安装箍111,在各个安装箍111与外壳110之间安装有轴承(图中未标注),通过该轴承的设置,以使得人们将安装箍111安装在适用于该L臂机构的设备上时,该外壳110可相对该设备转动,转管120的一端设有堵块140,内管130穿过堵块140,堵块14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130的堵孔141,堵孔141的孔径大于内管130的直径,堵块140与外壳11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50连接,通过该第一轴承150的设置,使得堵块140可相对外壳110转动,即,实现转管120相对外壳110转动。堵块140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130的挡环142,堵块140上安装有进气头160,内管130插设于进气头160内,进气头160上设有与内管130联通的内接头161,进气头16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130的接孔163,进气头160上设有与接孔163联通的外接头162,接孔163与堵孔141联通,在外壳上安装有外齿轮112,在堵块上安装有内齿轮143,当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直臂组件;/n弯壳,可拆卸连接于直臂组件的一端,所述弯壳以直臂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弯壳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弯壳的外表面的边沿上设有防护板;/n连接组件,安装于弯壳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相对外壳转动,所述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臂组件;
弯壳,可拆卸连接于直臂组件的一端,所述弯壳以直臂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弯壳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弯壳的外表面的边沿上设有防护板;
连接组件,安装于弯壳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相对外壳转动,所述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臂组件包括外壳、转管以及内管,所述转管插设于外壳内,所述内管插设于转管内,所述转管相对外壳转动;所述转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所述外壳与弯壳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管的一端设有堵块,所述内管穿过堵块,所述堵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堵孔,所述堵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堵块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的挡环,所述堵块上安装有进气头,所述内管插设于进气头内,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内管联通的内接头,所述进气头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接孔,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接孔联通的外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管靠近弯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插进弯壳内,所述转套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二轴承,所述转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套孔,所述套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套上开设有用于联通所述套孔的漏孔,所述转套的一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才孙鹏飞向阳谭飞翔陈健江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