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强化再生细骨料及用其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96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强化再生细骨料及用其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将建筑垃圾破碎、整形、制砂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混合后进行预湿均化处理至含水率为5%‑8%得到强化再生骨料,再烘干处理强化再生骨料至含水率为0.5%以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强化再生细骨料,可100%用于机械喷涂抹灰砂浆的生产,大幅提高了再生骨料的利用率,大量消耗了建筑垃圾,用其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还具有强度高,抗开裂,轻质环保,吸水率低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强化再生细骨料及用其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强化再生细骨料及用其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
技术介绍
当前,大多数建筑废弃物仅仅是拆解了其中的废金属、废塑料和纸质或塑料废包装箱等,以“废品”回收卖掉,其余大部分垃圾则采用混杂方式收集和排放。后来,逐渐有了建筑再生废弃物资源处理方面的研究,但均不太理想,导致目前对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和道路垃圾的处置方式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经初步统计,目前对于上述四类垃圾的处理,施工现场回填约占70%以上,消纳场填埋处置约占20%,资源化利用(即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道路材料、再生建筑材料、再生骨料等)约占10%。国内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建筑废弃物进行轻度分拣后露天堆放或填埋;二是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如果堆放按平均堆高5米,每年8亿吨建筑垃圾将占地20万亩。有报道将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后制成再生细骨料,用于配制再生骨料机喷抹灰砂浆。但因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吸水率大、多菱角且尖锐、表观密度小、压碎值大、耐久性差等缺陷,用其配制的机喷砂浆强度低,吸水率大,易脱落,故一般采用骨料强化技术提高再生骨料性能。常规的骨料强化技术是通过浆液浸泡的方式将强化材料固定在再生骨料表面或再生骨料缝隙处,其渗透能力有限无法渗透到再生骨料内部。且此种方法占地面积大,场地周转率低,无法做到及时生产,不利于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仍需一种新的再生骨料的强化工艺,简化强化流程,提高强化效率,改善再生骨料机喷抹灰砂浆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通过工艺的优化设计和方法创新,增强缝隙之间的粘结力,同时降低再生骨料本身的吸水率,从而强化再生骨料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工艺制备的强化再生细骨料,可100%取代传统预拌砂浆中的天然砂,大大提高再生细骨料的利用率,大量消耗建筑垃圾。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强化再生细骨料制得的机械喷涂抹灰砂浆,具有强度高,抗开裂,轻质环保,吸水率低等特点。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2)将所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送入到预湿均化器内;3)将有机硅防水剂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A;将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B;将两者所述液体A和B按质量1:1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淋的方式加入到预湿均化器内,并与所述再生细骨料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所述再生细骨料的含水率为5%~8%;4)将预湿均化后的再生细骨料烘干入库,控制含水率小于0.5%,得到强化再生细骨料。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的建筑垃圾选自废弃的混凝土、砂浆、石块、砖瓦中的任一种。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天然骨料为河沙、机制砂;所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混合质量比为(1~15):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配制液体A中的有机硅防水剂为万可涂,将所述有机硅防水剂稀释成100~200倍,按0.5/‰的质量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氟表面活性剂或硅表面活性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配制液体B中将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稀释成50~100倍,按1/‰的质量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氟表面活性剂或硅表面活性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制液体A和液体B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前述任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制得的强化再生细骨料;优选的,所述强化再生细骨料的单极最大压碎指标值小于20%,需水量比小于1.30,再生胶砂强度比大于0.3,孔隙率小于4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采用前述强化再生细骨料制备的一种机械喷涂抹灰砂浆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械喷涂抹灰砂浆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通过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了有机硅防水剂和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的表面张力,提升其渗透能力,特别是选用纳米级丙烯酸乳液并稀释至50~100倍,同时选用有机硅防水剂(万可涂)稀释至100~200倍,大幅度提升其渗透能力,促使有机硅防水剂和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瞬间渗入到再生骨料内部,堵塞再生骨料表面缝隙,增强缝隙之间的粘结力,同时降低再生骨料本身的吸水率,从而强化再生骨料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通过预湿均化器雾化喷淋和高速搅拌分散,促使强化材料均匀包裹再生骨料且提升渗透速度,达到瞬间渗入再生骨料内部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将预湿均化后的再生骨料直接烘干入库,即烘干至规定的含水率即可入库,不需要浸泡、放置一段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场地。4)通过本专利技术生产的强化再生细骨料,可100%用于机械喷涂抹灰砂浆的生产,大幅度提高再生骨料利用率,有利于大量消耗合综合利用建筑垃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展开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并不限于这种特定的组分或步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的说明内容即使不做任何调整或修正,也可以直接适用于在此未指明的其他类似组分或工艺步骤。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再生骨料预湿强化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包括但不限于废弃的混凝土、砂浆、石块、砖瓦,可以是其中的任一种或混合,所述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将建筑垃圾破碎、整形、制砂,例如还可以包括分选步骤,将建筑垃圾中的杂质(如钢筋、木材、石膏、玻璃、纸张等)剔除。所述破碎、整形、制砂等工艺均为本领域的常用手段,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预处理仅要求将建筑垃圾预处理成符合GB/T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规定的Ⅱ类再生细骨料,具体处理方法没有任何的限制,完全可采用本领域的任何常用的方法,例如颚式破碎机破碎或冲击式破碎等。例如预处理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小于4.75mm,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值小于30%,需水量比小于1.70,再生胶砂强度比大于0.75,其它等指标均参考国标GB/T25176-2010《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2)将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河沙、机制砂)按(1~15):10的质量比用1#皮带秤和2#皮带秤计量准确后,通过皮带输送进入预湿均化器内。其中,预湿均化器为一种带有搅拌功能的混合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水平方向的搅拌,还可以包括上下翻动式搅拌,以便快速搅拌充分混合。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n2)将所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送入到预湿均化器内;/n3)将有机硅防水剂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A;将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B;将两者所述液体A和B按质量1:1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淋的方式加入到预湿均化器内,并与所述再生细骨料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所述再生细骨料的含水率为5%~8%;/n4)将预湿均化后的再生细骨料烘干入库,控制含水率小于0.5%,得到强化再生细骨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建筑垃圾进行预处理,得到Ⅱ类再生细骨料;
2)将所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送入到预湿均化器内;
3)将有机硅防水剂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A;将纳米级丙烯酸乳液稀释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液体B;将两者所述液体A和B按质量1:1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淋的方式加入到预湿均化器内,并与所述再生细骨料搅拌混合均匀,控制所述再生细骨料的含水率为5%~8%;
4)将预湿均化后的再生细骨料烘干入库,控制含水率小于0.5%,得到强化再生细骨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建筑垃圾选自废弃的混凝土、砂浆、石块、砖瓦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天然骨料为河沙、机制砂;所述Ⅱ类再生细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混合质量比为(1~1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细骨料的预湿强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配制液体A中的有机硅防水剂为万可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球罗俊雄罗学文王博祥曾随兵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三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梅克雷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