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85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铲,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柄体,柄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螺纹连接有进气管,柄体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一端螺纹密封有螺套,通孔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衬套,螺套与衬套之间设置有阀珠,螺套底部开设有凹槽,衬套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活塞上设置有过度块和圆柱块,并且设置有过度腔和圆柱腔,使得活塞在移动过程中,下腔内的气体被压缩,气体的流动能够在过度腔上得到一个缓冲,使得被压缩的空气不会返回去撞击活塞,以影响活塞对铲钎的撞击,因此确保了活塞对铲钎的撞击效果,也延长了活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铲
本技术涉及气动工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铲。
技术介绍
气铲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其内部的锤体进行往复运动,并击打铲钎,从而实现铲钎对金属和建筑材料进行凿打作业。主要应用于铸造、焊接和建筑以及炉膛维护等场所;现有的气铲内的活塞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压缩活塞与铲钎之间的空气,会存在被压缩的空气撞击壳体内壁,返回撞击活塞的情况出现,会影响活塞撞击铲钎的效果,减少活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铲,用于确保活塞撞击铲钎的效果,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铲,包括柄体,所述柄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处螺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柄体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螺纹密封有螺套,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衬套,所述螺套与所述衬套之间设置有阀珠,所述螺套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衬套顶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凹槽底壁与所述阀珠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以使所述阀珠密封所述连接槽,所述衬套底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与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气阀推杆,所述柄体上铰接有开启把,所述开启把与所述气阀推杆相抵,所述柄体底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柄体底部螺纹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贯穿所述缸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通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连通腔分隔为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下腔部包括过度腔和圆柱腔,所述活塞顶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度块和圆柱块,所述过度块呈圆台状,所述过度块与所述过度腔相适配,所述圆柱腔与所述圆柱块相适配,所述缸体表面开设有两个流动槽,两个所述流动槽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流动槽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当所述活塞与铲钎相碰撞时,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上腔连通,当所述活塞与铲钎分离时,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一排气孔密封,所述第一排气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孔进入下腔内,另一个所述流动槽上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圆柱腔连通设有放气孔,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铲钎的固定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套与所述柄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腔部还包括滑动腔,所述滑动腔与所述过度腔之间连通设有第一圆环腔,所述第一圆环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滑动腔的内径,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第一圆环腔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气孔与所述圆柱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圆环腔,所述第二圆环腔的内径大于所述圆柱腔的内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与所述柄体之间设置有阀盖组件,所述阀盖组件包括阀上盖、阀下盖、阀圈和阀片,所述阀圈设置在所述阀上盖和所述阀下盖之间,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阀圈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下腔连通,所述插槽内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活动设置有钢球,所述壳体外侧套接有卡钳套,所述卡钳套底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挡圈,用于限制所述卡钳套的滑动,当铲钎的尾部插接入所述插槽后,所述钢球嵌入铲钎上的缺口,所述卡钳套限制所述钢球向上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活塞上设置有过度块和圆柱块,并且设置有过度腔和圆柱腔,使得活塞在移动过程中,下腔内的气体被压缩,气体的流动能够在过度腔上得到一个缓冲,使得被压缩的空气不会返回去撞击活塞,以影响活塞对铲钎的撞击,因此确保了活塞对铲钎的撞击效果,也延长了活塞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柄体;101、进气孔;102、通孔;103、出气孔;2、流动槽;3、螺套;301、凹槽;4、衬套;401、连接槽;402、滑动孔;5、阀珠;6、第一弹簧;7、气阀推杆;8、开启把;9、壳体;10、缸体;11、连通腔;111、过度腔;112、圆柱腔;12、活塞;121、过度块;122、圆柱块;13、第一排气孔;14、第二排气孔;15、第一孔;16、放气孔;17、固定组件;171、插槽;172、定位孔;173、钢球;174、卡钳套;175、环形卡槽;176、第二弹簧;177、挡圈;18、第一圆环腔;19、第二圆环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铲,包括柄体1,柄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101,进气孔101处螺纹连接有进气管(图中未示出),柄体1侧面开设有通孔102,通孔102的一端螺纹密封有螺套3,通孔102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衬套4,螺套3与衬套4之间设置有阀珠5,螺套3底部开设有凹槽301,衬套4顶部开设有连接槽401,凹槽301底壁与阀珠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以使阀珠5密封连接槽401,衬套4底部开设有滑动孔402,滑动孔402与连接槽401连通,滑动孔402内滑动连接有气阀推杆7,柄体1上铰接有开启把8,当操作者握住开启把8,使得开启把8朝向柄体1一侧转动时,开启把8使得气阀推杆7向上移动,气阀推杆7推动阀珠5向上移动,使得气体通过进气孔101进入连接槽401,然后通过出气孔103进入上腔以推动活塞12移动,开启把8与气阀推杆7相抵,柄体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03,出气孔103与连接槽401连通,柄体1底部螺纹连接有壳体9,壳体9内固定设置有缸体10,缸体10内设有连通腔11,连通腔11贯穿缸体10的顶部和底部,连通腔1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活塞12将连通腔11分隔为上腔部和下腔部,下腔部包括过度腔111和圆柱腔112,活塞12顶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度块121和圆柱块122,过度块121呈圆台状,过度块121与过度腔111相适配,圆柱腔112与圆柱块122相适配,设置有过度腔111和过度块121,使得活塞12移动过程中,下腔内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能够通过过度腔111得到一个缓冲,相比于呈直角的面,气体被压缩后不会回撞活塞12,使得活塞12的移动更加的平稳,并且确保活塞12能撞到铲钎,缸体10表面开设有两个流动槽2,两个流动槽2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流动槽2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3和第二排气孔14,当活塞12朝向铲钎一侧移动时,下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孔15进入第一孔15所在的流动槽2内,并且被压缩,当活塞12与铲钎相碰撞时,第一排气孔13与上腔连通,并且上腔内的压缩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13进入流动槽2内,使得压缩气体通过第一孔15进入下腔,以使下腔内的压强与上腔内的压强平衡,使得活塞12与铲钎分离,当活塞12与铲钎分离时,活塞12将第一排气孔13密封,第一排气孔13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铲,包括柄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柄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101),所述进气孔(101)处螺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柄体(1)侧面开设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的一端螺纹密封有螺套(3),所述通孔(102)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衬套(4),所述螺套(3)与所述衬套(4)之间设置有阀珠(5),所述螺套(3)底部开设有凹槽(301),所述衬套(4)顶部开设有连接槽(401),所述凹槽(301)底壁与所述阀珠(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以使所述阀珠(5)密封所述连接槽(401),所述衬套(4)底部开设有滑动孔(402),所述滑动孔(402)与所述连接槽(401)连通,所述滑动孔(402)内滑动连接有气阀推杆(7),所述柄体(1)上铰接有开启把(8),所述开启把(8)与所述气阀推杆(7)相抵,所述柄体(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03),所述出气孔(103)与所述连接槽(401)连通,所述柄体(1)底部螺纹连接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固定设置有缸体(10),所述缸体(10)内设有连通腔(11),所述连通腔(11)贯穿所述缸体(1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通腔(1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将所述连通腔(11)分隔为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下腔部包括过度腔(111)和圆柱腔(112),所述活塞(12)顶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度块(121)和圆柱块(122),所述过度块(121)呈圆台状,所述过度块(121)与所述过度腔(111)相适配,所述圆柱腔(112)与所述圆柱块(122)相适配,所述缸体(10)表面开设有两个流动槽(2),两个所述流动槽(2)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流动槽(2)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3)和第二排气孔(14),当所述活塞(12)与铲钎相碰撞时,所述第一排气孔(13)与所述上腔连通,当所述活塞(12)与铲钎分离时,所述活塞(12)将所述第一排气孔(13)密封,所述第一排气孔(13)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孔(14)进入下腔内,另一个所述流动槽(2)上开设有第一孔(15),所述圆柱腔(112)连通设有放气孔(16),所述壳体(9)顶部设有用于固定铲钎的固定组件(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铲,包括柄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柄体(1)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孔(101),所述进气孔(101)处螺纹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柄体(1)侧面开设有通孔(102),所述通孔(102)的一端螺纹密封有螺套(3),所述通孔(102)的另一端内设置有衬套(4),所述螺套(3)与所述衬套(4)之间设置有阀珠(5),所述螺套(3)底部开设有凹槽(301),所述衬套(4)顶部开设有连接槽(401),所述凹槽(301)底壁与所述阀珠(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以使所述阀珠(5)密封所述连接槽(401),所述衬套(4)底部开设有滑动孔(402),所述滑动孔(402)与所述连接槽(401)连通,所述滑动孔(402)内滑动连接有气阀推杆(7),所述柄体(1)上铰接有开启把(8),所述开启把(8)与所述气阀推杆(7)相抵,所述柄体(1)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03),所述出气孔(103)与所述连接槽(401)连通,所述柄体(1)底部螺纹连接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固定设置有缸体(10),所述缸体(10)内设有连通腔(11),所述连通腔(11)贯穿所述缸体(1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通腔(1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将所述连通腔(11)分隔为上腔部和下腔部,所述下腔部包括过度腔(111)和圆柱腔(112),所述活塞(12)顶部依次固定连接有过度块(121)和圆柱块(122),所述过度块(121)呈圆台状,所述过度块(121)与所述过度腔(111)相适配,所述圆柱腔(112)与所述圆柱块(122)相适配,所述缸体(10)表面开设有两个流动槽(2),两个所述流动槽(2)相互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流动槽(2)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孔(13)和第二排气孔(14),当所述活塞(12)与铲钎相碰撞时,所述第一排气孔(13)与所述上腔连通,当所述活塞(12)与铲钎分离时,所述活塞(12)将所述第一排气孔(13)密封,所述第一排气孔(13)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马气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