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414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5
提供一种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精密装配工艺衬套进行创新试验性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模具浇注系统的浇口位置、浇口大小、进料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在马鞍形成型型腔一端设置进料口,将现有技术中的中心大浇口改进为零件端部的料口进料,以改变零件冷却收缩的内应力分布,减小或消除塑件注塑变形状态,提高注塑装配工艺衬套的合格率,使注塑件达到产品设计和组件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适应于高精度马鞍形零件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分析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技术介绍
微型精密输电导电环组件是某类设备的核心输电组件,其装配、加工成型是通过装配工艺衬套来实现。在现有实际生产中,装配工艺衬套一直采用50年代相关的模具成型技术,其中,装配工艺衬套结构基本类似如图7和8所示,只是定位槽多少不同,定位槽越多,曲翘变形越大;如图9和10所示,间距尺寸及长度尺寸历年来达不到产品设计要求,曲翘变形与注塑件的冷却温度梯度及浇口位置相关,内应力的大小、方向与冷却温度梯度方向相关,温度梯度越高内应力越大,方向与基本温度梯度相同,零件的结构与冷却速度相关;分析塑件冷却过程的温度梯度示意图如图11和12所示,温度梯度与塑件变形程度基本一致;相关传统模具的成型结构如图13和14所示。原来使用的衬套模具及浇注系统是按照传统各类模具设计教科书、专业参考资料介绍,一般只是介绍浇口大小、浇道布局形式,浇口及位置对注塑零件成型影响很少介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上部固定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内部中心设有顶出器(3),所述顶出器(3)和固定板(2)上部中心设有型芯(4),所述固定板(2)上部设有凹模(5),所述凹模(5)下部凹腔与型芯(4)之间形成用于成型马鞍形零件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的马鞍形成型型腔(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模(6)上且处于马鞍形成型型腔(6)一端头处设有侧切小浇口进料型浇道结构(7),通过所述侧切小浇口进料型浇道结构(7)进料改变了马鞍形零件冷却的温度梯度变化的位置及方向、使零件冷却收缩的内应力变形改变为便于控制的长度方向收缩的线性分布和变...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包括垫板(1),所述垫板(1)上部固定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内部中心设有顶出器(3),所述顶出器(3)和固定板(2)上部中心设有型芯(4),所述固定板(2)上部设有凹模(5),所述凹模(5)下部凹腔与型芯(4)之间形成用于成型马鞍形零件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的马鞍形成型型腔(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模(6)上且处于马鞍形成型型腔(6)一端头处设有侧切小浇口进料型浇道结构(7),通过所述侧切小浇口进料型浇道结构(7)进料改变了马鞍形零件冷却的温度梯度变化的位置及方向、使零件冷却收缩的内应力变形改变为便于控制的长度方向收缩的线性分布和变形,消除塑件注塑变曲翘形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成型的模具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切小浇口进料型浇道结构(7)包括主浇道(7-1)、分浇道(7-2)和侧切进料口(7-3),所述主浇道(7-1)设于马鞍形成型型腔(6)一端的凹模(6)顶部,所述侧切进料口(7-3)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兰生任平舒燕陈拓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