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3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搅拌站内搅拌混凝土;B、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C、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内,第二罐车的高度低于第一罐车的高度;D、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到浇筑位置;E、使用输送泵将第二罐车内混凝土输送至施工部位;本方法可以便于限高的地方使用达标的商品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搅拌站所出的商品混凝土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控制管理、计量准确、检验手段完备,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强度等级标号能达标,商品现目前搅拌站商品混凝土只针对大型建筑或施工条件具备能直接进入大罐车的场所方能使用。现目前车库一般限高2.1米,第一罐车最低都有4米左右,城镇道路窄,第一罐车根本无法进入,只能使用机械或人工进行自拌混凝土。自拌混凝土,自行用货车拉入石子、河沙、水泥到达现场用搅拌机人工自行搅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因人工操作,材料的好坏等一些因素,使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不到标准,因此结构的安全存在隐患,在行业里限高地区一直是无法用到达标的商品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以便于限高的地方使用达标的商品混凝土。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搅拌站内搅拌混凝土;B、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C、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内,第二罐车的高度低于第一罐车的高度;D、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到浇筑位置;E、使用输送泵将第二罐车内混凝土输送至施工部位。优选地,所述第二罐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车斗内转动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后端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车体的高度小于2.3m。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设计了本技术方案,一般车库限高为2.1m,实际的高度为2.3米左右,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罐车的高度小于第一罐车,第一罐车为常规的高度4m左右,第二罐车车体的高度在2.3米以下,对应的车身宽度也小于常规的第一罐车一半左右,在使用时,首先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站内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然后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的搅拌罐内,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入车库需要浇筑的位置,使用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浇筑的施工部位,施工人员将混凝土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然后收平,覆膜,如此使用第二罐车,可以使搅拌站制作的混凝土运用于限高,限宽等地区,使建筑施工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优选地,所述车体的高度在2.1m-2.2m之间。本技术方案中车体的高度在2.1m-2.2m之间,对于一般限高2.1m的车库,可以防止路面不平抖动使车体与库顶接触的情况。优选地,所述车斗上设有支架,导料板放置于支架上,所述导料板伸入搅拌罐内,混凝土能够通过导料板进入搅拌罐内。技术方案中在车斗上设置支架,导料板放置于支架上,通过设置导料板可以便于第一罐车将混凝土通过导料板排入本罐车的搅拌罐内。优选地,所述车斗上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上安装有承载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承载架上。本技术方案中在车斗上安装踏板,便于施工人员站在踏板上稳固导料板及进行其余操作。优选地,所述第二罐车还包括固定板和清洗管,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车体后端,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清洗管包括硬管和软管,所述硬管转动密封设置于软管上,硬管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板上可拆卸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硬管上,轴承座安装于安装板上时,硬管的前端伸入搅拌罐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硬管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排水孔沿硬管的轴向分布。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清洗管,不使用时,清洗管放置于车斗内,使用时,启动升降装置,使安装板位于一定高度,此时将轴承座固定于安装板上,此时硬管的前端进入搅拌罐内,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软管的自由端与水管连通,工作人员固定住软管,打开水管的阀门,启动转动装置,此时转动装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硬管转动,硬管转动带动排水孔转动,排水孔转动对搅拌罐内腔的各个位置都进行清洗,如此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搅拌罐内腔进行清洗,同时使搅拌罐内腔的清洗洁净。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为电机。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能够对软管进行夹持固定。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对软管固定,减少了工作人员对搅拌罐进行清洗时用手固定软管的操作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罐车的高度小于第一罐车,第一罐车为常规的高度4m左右,第二罐车车体的高度在2.3米以下,对应的车身宽度也小于常规的第一罐车一半左右,在使用时,首先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站内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然后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的搅拌罐内,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入车库需要浇筑的位置,使用输送泵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浇筑的施工部位,施工人员将混凝土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然后收平,覆膜,如此使用第二罐车,可以使搅拌站制作的混凝土运用于限高,限宽等地区,使建筑施工使用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罐车的后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清洗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板、电机和第一齿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中,1-车体,2-搅拌罐,3-进料孔,4-支架,5-导料板,6-踏板,7-承载架,8-固定板,9-升降装置,10-安装板,11-转动装置,12-清洗管,13-第二齿轮,121-软管,122-硬管,123-轴承座,124-第一齿轮,125-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搅拌站内搅拌混凝土;B、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C、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内,第二罐车的高度低于第一罐车的高度;D、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到浇筑位置;E、使用输送泵将第二罐车内混凝土输送至施工部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罐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车斗内转动设置有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后端设置有进料孔3,所述车体1的高度小于2.3m。进料孔3的高度在1.7m-1.9m之间,搅拌罐2上开设出料孔,出料孔的高度在0.7m-0.9m之间,车体1的整车长度5m-6m,搅拌罐2的装货量1.5立方-3立方之间,理论装货量为1.5立方时,实际使用时装货量控制在1立方左右,理论装货量为3立方时,实际使用时装货量在2立方左右。为了便于混凝土从大型罐车排入本罐车的搅拌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在搅拌站内搅拌混凝土;/nB、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nC、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内,第二罐车的高度低于第一罐车的高度;/nD、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到浇筑位置;/nE、使用输送泵将第二罐车内混凝土输送至施工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搅拌站内搅拌混凝土;
B、使用第一罐车将搅拌的混凝土拉到指定位置;
C、将第一罐车内的混凝土排入第二罐车内,第二罐车的高度低于第一罐车的高度;
D、使用第二罐车将混凝土拉到浇筑位置;
E、使用输送泵将第二罐车内混凝土输送至施工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车斗内转动设置有搅拌罐(2),所述搅拌罐(2)的后端设置有进料孔(3),所述车体(1)的高度小于2.3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高度在2.1m-2.2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上设有支架(4),导料板(5)放置于支架(4)上,所述导料板(5)伸入搅拌罐(2)内,混凝土能够通过导料板(5)进入搅拌罐(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斗上安装有踏板(6),所述踏板(6)上安装有承载架(7),所述支架(4)安装于承载架(7)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方进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