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34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固定在切割机械工作平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箱腔,所述箱腔内设置有调长机构,所述调长机构上固定设置有移位机构,所述底座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调长机构螺纹连接以及部分固定在所述移位机构上的作为所述夹持机构的外壳的外壳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组件内的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夹持组件端面上的吸附组件,不仅实现了对软管切割部位的两侧内径的夹持,还可避免软管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为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
技术介绍
软管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零件,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等领域,为符合安装环境,通常要对软管进行切割,但部分软管材质较软,无法使用外部夹持,而内部夹持常用局部支撑的方式,这致使软管在切割时仍有可能变形,此时切割位置为支撑平台上方,有一定几率导致支撑平台或刀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不仅实现了对软管切割部位的两侧内径的夹持,还可避免软管形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固定在切割机械工作平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箱腔,所述箱腔内设置有调长机构,所述调长机构上固定设置有移位机构,所述底座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所述调长机构螺纹连接以及部分固定在所述移位机构上的作为所述夹持机构的外壳的外壳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组件内的夹持组件、固定在所述夹持组件端面上的吸附组件,所述调长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软管切割,所述移位机构用于固定其上的夹持组件移动一段距离以让出切割位置,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不同内径的软管内壁。作为优选,所述调长机构包括贯穿所述滑槽并一端伸入所述箱腔内的底部丝杠、固定在所述底部丝杠伸入所述箱腔端的底部齿轮、贯穿所述箱腔的顶部丝杠、螺纹连接在所述顶部丝杠位于所述箱腔部分外表面上的顶部齿轮、固定在所述箱腔壁上的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齿轮与所述顶部齿轮和所述底部齿轮啮合。作为优选,所述移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顶部丝杠一端的固定盘、位于所述固定盘且开口远离所述顶部丝杠的移位腔、固定在所述移位腔内的移位压簧、固定在所述移位压簧远离所述移位腔端的固定方管、固定在所述固定盘远离所述顶部丝杠壁上的延伸杆、固定在所述延伸杆远离所述固定盘端的吸附块。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槽内与所述底部丝杠螺纹连接的滑块、固定在所述滑块顶壁上且沿所述底部丝杠延伸方向对称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具有沿所述底部丝杠方向的通孔圆孔、固定在所述固定方管上的夹持外壳、对称固定在所述圆孔圆周壁内的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输出杆上的固定块,所述夹持外壳远离所述固定方管侧通过所述吸附组件吸附在一起的另一组夹持外壳,其中靠近所述固定方管的所述夹持外壳位于靠近所述固定方管壁内设置有移位吸附腔,所述吸附块位于所述移位吸附腔内,所述移位吸附腔靠近所述固定方管壁上固定设置有移位电磁铁。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夹持外壳内的双轴电机、对称位于所述双轴电机两侧的夹持腔、固定在所述夹持腔远离所述双轴电机壁上的导向盘、固定在所述双轴电机伸入所述夹持腔输出轴上的动力转盘、所述导向盘上沿所述底部丝杠方向贯穿的四个导向滑槽、所述动力转盘上沿所述底部丝杠方向贯穿的四个动力滑槽、在所述动力滑槽和所述导向滑槽内滑动的滑动轴、固定在所述滑动轴外表面上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沿圆周方向两壁对称且两开口的补缺腔、固定在所述补缺腔上的补缺压簧、固定在所述补缺压簧上的补缺块。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补缺腔位于所述夹持块圆周壁处的开口具有梳状弧形板,所述补缺块远离所述夹持块中心轴的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补缺腔梳状弧形板配合的凹槽,所述动力转盘靠近中性轴处贯穿设置有四个导向连接孔,所述导向盘靠近中性轴处贯穿设置有四个转动连接孔,所述导向连接孔和所述转动连接孔中通有圆柱致使所述夹持腔两侧的所述夹持外壳可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夹持外壳壁上的固定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夹持外壳位于所述固定电磁铁所在壁上且具有开口的电极腔、所述电极腔内具有电极,其中一个所述夹持外壳内的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极腔之间固定有压簧,另一个所述夹持外壳内的所述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反向虹膜结构配合具有梳状结构的滑块实现贴合软管内壁的夹持,避免软管形变;2、可夹持不同内径的软管,均可实现软管不形变的效果;3、利用电磁铁以及电极实现两夹持机构的连接,同时实现对软管切割部位两侧的内壁的支撑,致使刀具只需上下移动便可实现切割软管,避免对夹持机构或刀具的破坏,无需刀具或软管转动,降低切割位置偏移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的正等轴测图;图3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D-D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F-F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G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夹持机构的装配正等轴测图;图11为夹持块的正等轴测图;图12为动力转盘的正等轴测图;图13为导向盘的正等轴测图;图14为图1中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调长机构,2、移位机构,3、夹持机构,31、外壳组件,32、夹持组件,33、吸附组件,101、底座,102、齿轮箱,103、箱腔,104、底部丝杠,105、底部齿轮,106、电机齿轮,107、伺服电机,108、顶部齿轮,109、顶部丝杠,201、固定盘,202、移位腔,203、移位压簧,204、固定方管,205、延伸杆,206、移位电磁铁,207、移位吸附腔,208、吸附块,301、滑块,302、滑槽,303、支撑架,304、圆孔,305、夹持外壳,306、双轴电机,307、夹持块,308、动力转盘,309、滑动轴,310、动力滑槽,311、导向滑槽,312、导向盘,313、导向连接孔,314、电极,315、固定电磁铁,316、电极腔,317、压簧,318、夹持腔,319、补缺腔,320、补缺压簧,321、补缺块,322、转动连接孔,323、固定块,324、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14所示,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包括固定在切割机械工作平台上的底座101,所述底座101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箱102,所述齿轮箱102内设置有箱腔103,所述箱腔103内设置有调长机构1,所述调长机构1上固定设置有移位机构2,所述底座101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槽302,所述滑槽302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与所述调长机构1螺纹连接以及部分固定在所述移位机构2上的作为所述夹持机构3的外壳的外壳组件31、固定在所述外壳组件31内的夹持组件32、固定在所述夹持组件32端面上的吸附组件33,所述调长机构1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3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软管切割,所述移位机构2用于固定其上的夹持组件32移动一段距离以让出切割位置,所述夹持组件32用于夹持不同内径的软管内壁。所述调长机构1包括贯穿所述滑槽302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切割机械工作平台上的底座(101),所述底座(101)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箱(102),所述齿轮箱(102)内设置有箱腔(103),所述箱腔(103)内设置有调长机构(1),所述调长机构(1)上固定设置有移位机构(2),所述底座(101)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槽(302),所述滑槽(302)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与所述调长机构(1)螺纹连接以及部分固定在所述移位机构(2)上的作为所述夹持机构(3)的外壳的外壳组件(31)、固定在所述外壳组件(31)内的夹持组件(32)、固定在所述夹持组件(32)端面上的吸附组件(33),所述调长机构(1)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3)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软管切割,所述移位机构(2)用于固定其上的夹持组件(32)移动一段距离以让出切割位置,所述夹持组件(32)用于夹持不同内径的软管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切割机械工作平台上的底座(101),所述底座(101)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箱(102),所述齿轮箱(102)内设置有箱腔(103),所述箱腔(103)内设置有调长机构(1),所述调长机构(1)上固定设置有移位机构(2),所述底座(101)顶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槽(302),所述滑槽(302)内设置有用于夹持软管的夹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与所述调长机构(1)螺纹连接以及部分固定在所述移位机构(2)上的作为所述夹持机构(3)的外壳的外壳组件(31)、固定在所述外壳组件(31)内的夹持组件(32)、固定在所述夹持组件(32)端面上的吸附组件(33),所述调长机构(1)用于带动所述夹持机构(3)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软管切割,所述移位机构(2)用于固定其上的夹持组件(32)移动一段距离以让出切割位置,所述夹持组件(32)用于夹持不同内径的软管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长机构(1)包括贯穿所述滑槽(302)并一端伸入所述箱腔(103)内的底部丝杠(104)、固定在所述底部丝杠(104)伸入所述箱腔(103)端的底部齿轮(105)、贯穿所述箱腔(103)的顶部丝杠(109)、螺纹连接在所述顶部丝杠(109)位于所述箱腔(103)部分外表面上的顶部齿轮(108)、固定在所述箱腔(103)壁上的伺服电机(107)、固定在所述伺服电机(107)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1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齿轮(106)与所述顶部齿轮(108)和所述底部齿轮(105)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2)包括固定在所述顶部丝杠(109)一端的固定盘(201)、位于所述固定盘(201)且开口远离所述顶部丝杠(109)的移位腔(202)、固定在所述移位腔(202)内的移位压簧(203)、固定在所述移位压簧(203)远离所述移位腔(202)端的固定方管(204)、固定在所述固定盘(201)远离所述顶部丝杠(109)壁上的延伸杆(205)、固定在所述延伸杆(205)远离所述固定盘(201)端的吸附块(2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软管形变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31)包括位于所述滑槽(302)内与所述底部丝杠(104)螺纹连接的滑块(301)、固定在所述滑块(301)顶壁上且沿所述底部丝杠(104)延伸方向对称的支撑架(303)、所述支撑架(303)上具有沿所述底部丝杠(104)方向的通孔圆孔(304)、固定在所述固定方管(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斯乐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