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结构以及筋膜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4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结构以及筋膜枪,装配结构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的装配,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套筒上的卡块与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套筒上的插柱与插孔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插柱让位通孔,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插柱穿过所述插柱让位通孔后插设在所述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结构不需要使用螺钉,不会破坏产品的造型面,充分保证了壳体外观设计的完整性,并且从装配方式来讲,消除了螺钉装配对于工时消耗的影响,减少了螺钉及硅胶件等物料的使用,可有效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结构以及筋膜枪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结构以及筋膜枪。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筋膜枪的外壳大多由上壳、下壳及套筒组成,三者采用螺钉连接方式固定,这种方式意味着在结构设计时需要破坏整体外观面造型,单独预留螺钉孔,使得整个造型面不完整顺滑,即使后期再选择使用硅胶塞进行填充平整,外观造型也会显得很难看。另外这种用螺钉将上壳、下壳及套筒固定在一起的方式,需要设计较多的螺钉柱,用到大量的螺钉,不仅增加了原料成本,且增加了锁螺钉的工时消耗,另外由于装配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个别产品内部螺钉孔位置较隐蔽,生产装配时,螺钉较小,不易固定,生产耗时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装配结构以及筋膜枪,以不使用螺钉可靠稳定地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装配起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结构,用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的装配,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套筒上的卡块与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套筒上的插柱与插孔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插柱让位通孔,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插柱穿过所述插柱让位通孔后插设在所述插孔内。这里的″分别″包含两种方式,可以是卡块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卡槽设置在套筒上,或者,卡槽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卡块设置在套筒上,同样地,可以是插柱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插孔设置在套筒上,或者,插孔设置在第二壳体上,插柱设置在套筒上。本技术中,第一壳体和套筒通过卡块卡设在卡槽内相互连接,第二壳体和套筒通过插柱插设在插孔内相互连接,且插柱穿过了插柱让位通孔,这样,在插柱的限位下,第一壳体和套筒之间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均得到进一步的相互限位,使得装配更加可靠稳定,本技术的装配结构不需要使用螺钉,不会破坏产品的造型面,充分保证了壳体外观设计的完整性,并且从装配方式来讲,消除了螺钉装配对于工时消耗的影响,减少了螺钉及硅胶件等物料的使用,可有效节约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卡块从所述卡槽内脱出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插柱从所述插孔内脱出的移动方向不相同。在插柱的限位下,第一壳体和套筒之间只有沿着插柱的移动方向的活动自由度,在不拔出插柱的前提下,两者无法进行其他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这样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卡块从卡槽内脱出,进一步增加装配稳定性。这里的卡块从卡槽内脱出的移动方向是指卡块从卡槽内开始脱出的移动方向,比如后述的当卡槽呈L形时,卡块在卡槽内的脱出路径呈L形,其后半程的移动方向可能会与插柱的移动方向相同,但是只要卡块开始脱出的移动方向与插柱的移动方向不相同,就能够形成相互限位,保证在安装状态下,有效防止卡块从卡槽内脱出。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呈L形且两段分别平行于和垂直于所述套筒的轴向。这样设计,装配过程更加快捷,安装时,先将卡块与卡槽的平行段(平行于套筒的轴向的部分)对准,然后沿着套筒的轴向将卡块伸入卡槽,使卡块抵达卡槽的平行段的末端,然后以套筒的轴线为转轴,旋转套筒,使卡块进入卡槽的垂直段(垂直于套筒的轴向的部分),并最终抵达卡槽的垂直段的末端,卡设到位,卡块安装好后,再将插柱穿过插柱让位通孔插设在插孔内,这样,插柱可以限制第一壳体与套筒的相对转动,从而防止卡块反向旋转脱出卡槽,最终第一壳体与套筒在套筒的轴向上无法分离,在套筒的周向上也无法反向旋转拆分,安装状态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筒状连接部,所述筒状连接部与所述套筒同轴套设在一起,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连接部和所述套筒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这样设计,套筒与筒状连接部一方面可以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两者相互支撑,可以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套筒可以在筒状连接部的内部或外部,不做特别限制,相应地,根据内外不同,卡块与卡槽分别设置在筒状连接部和套筒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配合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插柱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插柱让位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上。这样设计,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增加壳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插柱和插柱让位通孔位于壳体内部,设计合理,对外观影响小,也便于设置多个插柱和插柱让位通孔,实用性更好。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限位块和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限位孔内。这样设计,通过限位块和限位孔的相互限位作用,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活动,增加装配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上,所述限位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上。这样设计,限位块和限位孔位于壳体内部,设计合理,对外观影响小,也便于设置多个限位块和限位孔,实用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手柄。这样设计,方便人手握持,实用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拼装成的整体呈筒状。这样设计,外观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要求,且便于在内部安装功能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筋膜枪,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套筒采用上述装配结构装配在一起。本技术筋膜枪与本技术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筋膜枪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卡块和卡槽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图4是图1的过插柱、插柱让位通孔和插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图;图6是图1的过限位块和限位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101卡块、102插柱让位通孔、103限位孔、104第一挡板、105筒状连接部;2第二壳体;201插柱、202限位块、203手柄、204第二挡板、螺钉柱205;3套筒;301卡槽、302插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本技术限定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可以用在任何含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的产品的装配上,比如筋膜枪、电吹风等,本技术不做特别限制。下面以应用在筋膜枪上的情况为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装配结构,参见图1至图6,筋膜枪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套筒3:本技术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套筒(3)的装配,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套筒(3)上的卡块(101)与卡槽(30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套筒(3)上的插柱(201)与插孔(302)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的插柱让位通孔(102),所述卡块(101)卡设在所述卡槽(301)内,所述插柱(201)穿过所述插柱让位通孔(102)后插设在所述插孔(30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套筒(3)的装配,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套筒(3)上的卡块(101)与卡槽(30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和所述套筒(3)上的插柱(201)与插孔(302)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的插柱让位通孔(102),所述卡块(101)卡设在所述卡槽(301)内,所述插柱(201)穿过所述插柱让位通孔(102)后插设在所述插孔(30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1)从所述卡槽(301)内脱出的移动方向和所述插柱(201)从所述插孔(302)内脱出的移动方向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01)呈L形且两段分别平行于和垂直于所述套筒(3)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筒状连接部(105),所述筒状连接部(105)与所述套筒(3)同轴套设在一起,所述卡块(101)与所述卡槽(301)分别设置在所述筒状连接部(105)和所述套筒(3)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天增周杨
申请(专利权)人:蓓慈电器有限公司芜湖蓓慈电器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