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084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包括理疗枕本体,所述理疗枕本体顶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圆弧槽,所述理疗枕本体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弧槽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槽,第二圆弧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刺激放射片,理疗枕本体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颈椎理疗技术领域。该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通过设置有传动机构,利用刺激放射片进行刺激,配合电机、支撑板、转轴、支杆、第一圆弧齿轮、第二圆弧齿轮、按摩轮、滑槽、支柱、圆弧板和外支架,从而对颈椎实现波形刺激性的按摩理疗,对穴位进行往复的滚动,极大的提高了理疗的效果,且避免的传统的手感按压,使得用力能够均匀,让治疗过程能够更加的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
本技术涉及颈椎理疗
,具体为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
技术介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现有的颈椎理疗系统大都数只是暂时性对颈部进行震动等,治标不治本,由于姿势等治疗方式不正确,经常需要往复治疗,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解决了现有的颈椎理疗系统对于患者的穴位不准确,以及姿势不规范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包括理疗枕本体,所述理疗枕本体顶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圆弧槽,所述理疗枕本体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弧槽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槽,所述第二圆弧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刺激放射片,所述理疗枕本体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理疗枕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中包含有电机和支撑板,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齿轮,所述理疗枕本体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弧齿轮,所述第一圆弧齿轮的外表面和第二圆弧齿轮外表面啮合,所述第二圆弧齿轮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按摩轮。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理疗枕本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弧板,所述第二圆弧齿轮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圆弧槽,所述圆弧板的外表面与第三圆弧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弧齿轮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支架,两个所述外支架的顶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与按摩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与理疗枕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理疗枕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按摩轮的外表面与第二圆弧槽的内表面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中包含有气缸和移动柱,所述气缸的一侧与理疗枕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移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带。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通过在传动机构中包含有电机和支撑板,电机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齿轮,理疗枕本体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弧齿轮,第一圆弧齿轮的外表面和第二圆弧齿轮外表面啮合,第二圆弧齿轮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按摩轮,通过设置有传动机构,利用刺激放射片进行刺激,配合电机、支撑板、转轴、支杆、第一圆弧齿轮、第二圆弧齿轮、按摩轮、滑槽、支柱、圆弧板、第三圆弧槽和外支架,从而对颈椎实现波形刺激性的按摩理疗,对穴位进行往复的滚动,极大的提高了理疗的效果,且避免的传统的手感按压,使得用力能够均匀,让治疗过程能够更加的舒适。(2)、该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通过在固定机构中包含有气缸和移动柱,气缸的一侧与理疗枕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气缸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与移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柱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带,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利用气缸的移动,配合移动柱、推杆和弹性带,将弹性带放在患者下颚处套住,利用气缸调试合适距离,从而对患者的颈椎保持一个效果较好的位置,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给患者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圆弧齿轮内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中:1-理疗枕本体、2-第一圆弧槽、3-第二圆弧槽、4-刺激放射片、5-传动机构、501-电机、502-支撑板、503-转轴、504-支杆、505-第一圆弧齿轮、506-第二圆弧齿轮、507-按摩轮、508-滑槽、509-支柱、510-圆弧板、511-第三圆弧槽、512-外支架、513-转杆、6-固定机构、61-气缸、62-移动柱、63-推杆、64-弹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包括理疗枕本体1,理疗枕本体1为一个枕头状,内部设置有固定的框架,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弧板510,圆弧板510用于支撑第二圆弧齿轮506,且与第二圆弧齿轮506滑动套接,第二圆弧齿轮506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圆弧槽511,圆弧板510的外表面与第三圆弧槽5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理疗枕本体1顶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圆弧槽2,第一圆弧槽2用于头部后侧的放置,理疗枕本体1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弧槽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槽3,第二圆弧槽3上设置有橡胶片,且第二圆弧槽3均有柔软性,第二圆弧槽3的内表面设置有刺激放射片4,刺激放射片4放射波形刺激能量,且具有加热功能,刺激放射片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理疗枕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机构5,理疗枕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6,固定机构6中包含有气缸61和移动柱62,气缸6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气缸61的一侧与理疗枕本体1的后侧固定连接,气缸61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推杆63,推杆63的一端与移动柱62的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柱62的表面设置有弹性带64,弹性带64具有弹性,对人体无伤害,传动机构5中包含有电机501和支撑板502,电机501为三项异步电动机,电机50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支撑板502用于支撑转轴503和第一圆弧齿轮505,第二电机501的底部与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502的底部与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按摩轮507的外表面与第二圆弧槽3的内表面接触,电机501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503,转轴503的一端贯穿支撑板502并延伸至支撑板502的一侧,支撑板50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508,滑槽508与支柱509滑动卡接,支杆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柱509,支柱509的外表面与滑槽50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转轴5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504,支杆504用于支撑第一圆弧齿轮505,支杆5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齿轮505,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弧齿轮506,第二圆弧齿轮506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支架512,外支架512用于支撑按摩轮407,两个外支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包括理疗枕本体(1),所述理疗枕本体(1)顶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圆弧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枕本体(1)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弧槽(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槽(3),所述第二圆弧槽(3)的内表面设置有刺激放射片(4),所述理疗枕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理疗枕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6);/n所述传动机构(5)中包含有电机(501)和支撑板(502),所述电机(501)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503),所述转轴(5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504),所述支杆(5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齿轮(505),所述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弧齿轮(506),所述第一圆弧齿轮(505)的外表面和第二圆弧齿轮(506)外表面啮合,所述第二圆弧齿轮(50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按摩轮(5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包括理疗枕本体(1),所述理疗枕本体(1)顶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圆弧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枕本体(1)顶部且位于第一圆弧槽(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槽(3),所述第二圆弧槽(3)的内表面设置有刺激放射片(4),所述理疗枕本体(1)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理疗枕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6);
所述传动机构(5)中包含有电机(501)和支撑板(502),所述电机(501)输出轴的表面通过连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503),所述转轴(5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504),所述支杆(5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齿轮(505),所述理疗枕本体(1)内腔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圆弧齿轮(506),所述第一圆弧齿轮(505)的外表面和第二圆弧齿轮(506)外表面啮合,所述第二圆弧齿轮(50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按摩轮(5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波形刺激理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03)的一端贯穿支撑板(502)并延伸至支撑板(502)的一侧,所述支撑板(50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508),所述支杆(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柱(509),所述支柱(509)的外表面与滑槽(50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尚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情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