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0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涉及医学领域,包括移动支架,移动支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和位于中间的中间支撑板,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带脚刹滚轮;在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上方连接固定连接两根空心的下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内设置上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上螺纹连接固定旋钮,固定旋钮的内端设置在下支撑杆内并且抵住上支撑杆,在每根上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脚托。换药时,将移动支架推至悬浮床处,移动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侧板位于悬浮床的左右两侧,中间支撑板位于悬浮床的上方,将患者下肢搁在脚托上,再对患者下肢进行换药,无须人工一直抬着患者下肢,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下肢烧伤患者换药时与悬浮床配合使用的支撑工具。
技术介绍
悬浮床也叫空气流动床,它的原理是利用加温加压过滤后的空气将密闭在床体里的微球沙粒吹起,用沙粒和空气的向上浮力将患者托起。患者躺在孔径只有25微米的超细滤单上,“床垫”中夹杂着直径仅100微米处于悬浮状态的抗菌陶瓷颗粒,其间有气流通过,使患者类似悬浮状态,背部皮肤承受的压力达到最小。同时,热空气的作用让伤口保持干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还可以实时监测重症患者的体重,为及时调整患者补液量作参考。悬浮床帮助烧伤的患者,诸如褥疮、接受过背部手术的患者或不宜翻身、不耐受翻身的危重症患者减轻痛苦,让患者背部伤口不再需要承受压力,减少伤口细菌,促进早日愈合。但在对下肢烧伤患者进行换药时,需要人工抬起患者下肢,整个换药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抬起患者下肢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费力,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给下肢烧伤患者换药时省人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换药时与医疗床配合使用,包括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宽度大于医疗床的宽度;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和位于中间的中间支撑板,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带脚刹滚轮;在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上方连接固定连接两根空心的下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内设置上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上螺纹连接固定旋钮,固定旋钮的内端设置在下支撑杆内并且抵住上支撑杆,在每根上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脚托。换药时,将移动支架推至悬浮床处,移动支架的左右两侧的侧板位于悬浮床的左右两侧,中间支撑板位于悬浮床的上方,将患者下肢搁在脚托上,当需要调节脚托的高度时,旋转固定旋钮,上支撑杆便可上下移动,然后再旋紧固定旋钮,使上支撑杆固定在下支撑杆内。再对患者下肢进行换药,无须人工一直抬着患者下肢,节省人力。本技术既可与悬浮床配合使用,也可与其它病床、治疗床配合使用。本技术的移动支架的中间支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在左支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两根导杆,每根导杆的右端均一体设置第一限位凸台;在右支撑板的左端设置两道导杆槽,在每道导杆槽的左端内设置第二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与右支撑板一体设置,所述导杆和第一限位凸台均设置在导杆槽内,并且第一限位凸台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两根下支撑杆中其中一根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支撑板上,另一根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支撑板上。为了防止移动支架的宽度不能与其它医疗床的宽度相匹配,通过导杆在导杆槽内移动,增加中间支撑板的宽度,方便移至各种床上使用。本技术在所述移动支架的中间支撑板上固定连接两根滑轨,每根滑轨上分别设置滑块,两根下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两块滑块一一对应连接。滑块在滑轨上移动,从而带动脚托移动,调节两下肢之间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参照图。图5为图4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第一种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换药时与悬浮床配合使用,包括移动支架2,移动支架2的宽度大于医疗床的宽度。移动支架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2-1和位于中间的中间支撑板2-2,两块侧板2-1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撑板2-2的左右两侧,两块侧板2-1的下端分别连接带脚刹滚轮1。在中间支撑板2-2的上方连接焊接两根空心的下支撑杆3,在每根下支撑杆3内设置上支撑杆4,在每根下支撑杆3上螺纹连接固定旋钮5,固定旋钮5的内端设置在下支撑杆3内并且顶住上支撑杆4,在每根上支撑杆4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脚托6。如图4、5所示,换药时,将移动支架2推至悬浮床7处,移动支架2的左右两侧的侧板2-1位于悬浮床7的左右两侧,中间支撑板2-2位于悬浮床7的上方,患者躺在悬浮床上,下肢搁在脚托6上,当需要调节脚托的高度时,旋转固定旋钮,上支撑杆便可上下移动,然后再旋紧固定旋钮,使上支撑杆固定在下支撑杆内。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第二种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移动支架2的中间支撑板2-2包括左支撑板8和右支撑板13,在左支撑板8的右端固定连接两根导杆9,每根导杆9的右端均一体设置第一限位凸台10。在右支撑板13的左端设置两道导杆槽12,在每道导杆槽12的左端内设置第二限位凸台11,第二限位凸台11与右支撑板13一体设置。导杆9和第一限位凸台10均设置在导杆槽12内,并且第一限位凸台10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凸台11的内径。两根下支撑杆3中其中一根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支撑板8上,另一根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右支撑板13上。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为第三种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在移动支架2的中间支撑板2-2上固定连接两根滑轨15,两根滑轨15的长度方向呈左右布置,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每根滑轨15上分别设置滑块14,两根下支撑杆3的下端分别与两块滑块14一一对应连接。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换药时与医疗床配合使用,其特征是:包括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宽度大于医疗床的宽度;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和位于中间的中间支撑板,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带脚刹滚轮;在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上方连接固定连接两根空心的下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内设置上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上螺纹连接固定旋钮,固定旋钮的内端设置在下支撑杆内并且抵住上支撑杆,在每根上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脚托。/n

【技术特征摘要】
1.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换药时与医疗床配合使用,其特征是:包括移动支架,移动支架的宽度大于医疗床的宽度;所述移动支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侧板和位于中间的中间支撑板,两块侧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中间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带脚刹滚轮;在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上方连接固定连接两根空心的下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内设置上支撑杆,在每根下支撑杆上螺纹连接固定旋钮,固定旋钮的内端设置在下支撑杆内并且抵住上支撑杆,在每根上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脚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换药可调节肢体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支架的中间支撑板包括左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良才杨磊练翠翠胡梦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