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75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电池、控制板、底板、PET按键、以及治疗头,其中:电池正负极通过导线及端子连接器接入底板,控制板通过两侧的单排插针与底板上的排母连接,PET按键的信号线通过排线接于控制板,治疗头接于底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人体皮肤活性从而增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并采用无创的给药方式针对人体局部病灶部位将药物导入皮下组织进入人体肌肉和血液,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靶位治疗的效果,同时治疗仪体积小、方便携带,患者治疗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
技术介绍
医学上,传统治疗方式采用注射、服药、外敷等治疗方式,这几种治疗方式需要有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转化过程,才可达到治疗效果。这样,患者忍受疾病痛苦会是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渐发展和理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流电脉冲和超声等方式的引入可实现一种新型疗法。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可实现从人体皮肤表面向人体体内导入药物的新型疗法。它根据患处位置,在皮肤上施加电流及超声波,不改变透入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药物透过皮肤和生物膜推送到人体局部病灶部位,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浓集和浸润,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以达到靶位治疗的治疗效果。在局部表浅组织中,药物浓度可比肌肉注射途径用药高20~100倍。并且这是一种无创的给药方式。考虑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的便利性,设备体积不易过大,如采用市电交流220V供电,仪器电源受限,医院需提供固定的场地,患者也需要亲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恒流源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主控芯片、从芯片,从芯片分别与电脉冲发生电路、超声波发生电路相连,恒流源充电电路与主控芯片之间设有第一电平转换稳压器组,放电电路依次通过变压器、第二电平转换稳压器组与从芯片连接,放电电路与主控芯片相连,恒流源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之间接有电池,其中:/n恒流源充电电路,用于给治疗仪电池充电,接入电源适配器后,经恒流源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为电池的输入,同时,电池电源输出给放电电路,作为放电电路输入;/n放电电路,用于给变压器供电,从而使变压器产生隔离电源;/n主控芯片,用于将电池输出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恒流源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主控芯片、从芯片,从芯片分别与电脉冲发生电路、超声波发生电路相连,恒流源充电电路与主控芯片之间设有第一电平转换稳压器组,放电电路依次通过变压器、第二电平转换稳压器组与从芯片连接,放电电路与主控芯片相连,恒流源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之间接有电池,其中:
恒流源充电电路,用于给治疗仪电池充电,接入电源适配器后,经恒流源充电电路为电池充电,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出为电池的输入,同时,电池电源输出给放电电路,作为放电电路输入;
放电电路,用于给变压器供电,从而使变压器产生隔离电源;
主控芯片,用于将电池输出的电源经放电电路进行开关控制处理;
从芯片,用于将变压器输出的隔离电源转化为正弦波;
电脉冲发生电路,用于正弦波转化成正弦形式的脉冲波;
超声波发生电路,用于输出由三点式震荡电路产生的超声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稳压器组,用于将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输出给继电器线圈;
所述第二稳压器组,用于将第一电平转换稳压器组输出的电压进行二次降压处理,输出给主控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发生电路与继电器触点连接,继电器触点连接治疗头,主控芯片与继电器线圈连接,主控芯片管脚控制继电器线圈的通断电,从而控制电脉冲换向,使治疗头两端换向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还与按键相连,用于用户操作使用,用户可将电脉冲电压、频率、超声波频率的参数输入给设备,设备就会输出相应的治疗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超声直流电脉冲离子导入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源充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的输出端作为恒流源充电电路的输入端并通过电解电容C6接地;充电芯片的DCIN引脚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充电芯片的CHG引脚通过电阻R1连接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充电芯片的NTC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3和电阻R2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电阻R2和电阻R3之间通过电容C1接地;充电芯片的RT引脚通过电阻R4接地;充电芯片的ITH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5以及电容C2接地;充电芯片的INFET引脚连接MOSFET管M1的栅极,MOSFET管M1的漏极连接二极管D1的输出端,MOSFET管M1的源极连接MOSFET管M2的源极;充电芯片的CLP引脚通过电阻R6连接MOSFET管M2的源极;充电芯片的CLN引脚通过电阻R7连接MOSFET管M2的源极,充电芯片的CLP引脚与充电芯片的CLN引脚之间接有电容C3,MOSFET管M2的源极通过电容C4接地;充电芯片的TGATE引脚连接MOSFET管M2的栅极,MOSFET管M2的漏极连接MOSFET管M3的漏极;充电芯片的BGATE引脚连接MOSFET管M3的栅极,MOSFET管M3的源极接地;充电芯片的CSP引脚通过电感L1连接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文徐冬律鑫李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