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71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组合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利用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共同发挥止自汗和盗汗的作用,配合黄芪补气止汗;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生地黄和玉竹辅助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之止盗汗作用;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茯苓、红枣和饴糖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同时玉竹、红枣和饴糖可以调节膏方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组合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汗症是中医疾病,是指不因外感所引起的异常汗出,分为自汗和盗汗。自汗,指不因运动等原因导致汗液自出。盗汗是睡觉时出汗,醒后汗止的病症。一般认为自汗多阳虚,盗汗多阴虚,根据其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方法有差异。如专利CN103040906A公开了一种治疗自汗症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太子参20~80份和蓝花参20~80份。又如专利CN108635452A公开了一种治自汗症的配方,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莲子1~15g,薄荷11~18g,黄连12~15g,鱼腥草7~9g,人参3~6g,橙皮7~10g,余甘子3~6g,忍冬花7~13g,沙枣叶11~14g,苦杏仁13~15g,板蓝根4~7g。再如专利CN105232975A公开了一种改善盗汗症状的制剂及制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柴胡8~13,豇豆根10~15,乌梅6~9,三消草10~14,柠条根8~15,百合9~14,面根藤7~12,挂金灯5~9,陈皮9~15,鸡肫草8~12,天门冬7~13,麦斛8~14,穿心草7~11,石枫药6~13,荷梗9~12。虽然治疗自汗和盗汗的产品较多,但是治疗效果单一,对于自汗和盗汗均有效者甚少;并且,临床多以汤药为主,但是口感差,费用高,患者往往难以坚持;而中药制剂中传统的制剂类型膏方虽然口感有所改善,但仍然很难使人坚持服用,并且药品用量大,药效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口感好且药效好的治疗汗症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口感好,成本低,对于汗症的治疗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优选的,所述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300份,浮小麦300份,麻黄根90份,生地黄150份,玉竹300份,茯苓200份,黄芪300份,红枣200份和饴糖200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膏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除饴糖外的其他原料置于冷水中浸泡,然后进行第一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药渣;(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药渣与水混合进行第二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药渣;(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药渣与水混合进行第三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三滤液;(4)将所述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进行过滤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5)将所述步骤(4)得到的浓缩液与饴糖混合,得到膏方。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冷水的质量为除饴糖外的其他原料质量的6~10倍。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浸泡的时间为12~24h。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第一熬制包括:武火烧至沸腾后,调文火煮2~4小时。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水的质量独立地为药渣质量的4~6倍。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第二熬制和第三熬制独立地包括:武火烧至沸腾后,调文火煮1~2小时。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过滤的次数为3次以上。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浓缩至“挂旗”。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利用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共同发挥止自汗和盗汗的作用,配合黄芪补气止汗;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生地黄和玉竹辅助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之止盗汗作用;通过添加一定量的茯苓、红枣和饴糖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同时玉竹、红枣和饴糖可以调节膏方的口感;上述各组分相互协同作用,提高了止汗效果同时使中药具有良好的口感。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口感好,患者可坚持服用,且治疗盗汗和自汗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糯稻根100~300份,优选为200~3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糯稻根具有养阴、止汗、健胃功效,用于治疗自汗、盗汗、肝炎,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同时,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除虚热和止汗作用,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尤为适宜。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浮小麦100~300份,优选为200~3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浮小麦能够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麻黄根30~120份,优选为90~12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麻黄根具有止汗作用,与糯稻根和浮小麦配合,缓解自汗和盗汗。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生地黄50~200份,优选为150~2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用于辅助糯稻根,浮小麦,麻黄根之止盗汗作用。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玉竹100~300份,优选为200~3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玉竹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之功效,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用于辅助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之止盗汗作用;同时,也是该膏滋出膏率较高的重要成分,并且,其中含有的玉竹多糖在该膏滋中也能很好的调节口感。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茯苓100~300份,优选为150~2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康胃健,吸收才能更好;主用于辅助糯稻根、浮小麦和麻黄根,提高吸收率。按质量份数计,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膏方的原料包括黄芪100~300份,优选为200~30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大多自汗和气虚有关,黄芪补气作用明显,因此可起到止自汗的作用,提高本组方中自汗的治疗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汗症的膏方,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100~300份,浮小麦100~300份,麻黄根30~120份,生地黄50~200份,玉竹100~300份,茯苓100~300份,黄芪100~300份,红枣100~300份和饴糖100~3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膏方,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糯稻根300份,浮小麦300份,麻黄根90份,生地黄150份,玉竹300份,茯苓200份,黄芪300份,红枣200份和饴糖200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膏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除饴糖外的其他原料置于冷水中浸泡,然后进行第一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和药渣;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药渣与水混合进行第二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和药渣;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药渣与水混合进行第三熬制后过滤,得到第三滤液;
(4)将所述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进行过滤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娄猛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