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64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包括握持盒,所述握持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的内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侧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的顶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动箱的右侧,所述转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注液管的中部,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三个第二齿轮,三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的内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稳定盘。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针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较少对患者鼻腔造成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
技术介绍
鼻内镜是一种耳鼻喉科设备,是一种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光学设备,一般指的是硬管镜,由于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较细,但鼻内窥镜有时也指软管镜,鼻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时,为探测鼻内不同部位,就要把用过的斜面角度鼻内镜取出,再把不同斜面角度鼻内镜又插入鼻内,这样反复的把多种不同斜面角度鼻内镜插入鼻腔中,使病人非常痛苦,还可能损伤鼻腔,为此我们推出了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可针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较少对患者鼻腔造成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具备可针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较少对患者鼻腔造成损伤的情况等优点,解决了要把用过的斜面角度鼻内镜取出,再把不同斜面角度鼻内镜又插入鼻内,这样反复的把多种不同斜面角度鼻内镜插入鼻腔中,使病人非常痛苦,还可能损伤鼻腔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可针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较少对患者鼻腔造成损伤的情况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包括握持盒,所述握持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的内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侧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的顶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动箱的右侧,所述转动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注液管的中部,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有三个第二齿轮,三个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的内部,所述注液管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稳定盘,所述稳定盘转动连接至握持盒的内部,所述稳定盘固定连接至转动箱的右侧,所述稳定盘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镜管,所述镜管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握持盒的右侧,所述镜管的右端设置有折射镜,所述握持盒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件。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磁石、第二磁石、两个支撑板、铰接板与摩擦块,两个所述支撑板均固定连接至握持盒的顶部,所述第一磁石固定连接至左侧支撑板的顶部,右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铰接板铰接,所述第二磁石固定连接至铰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相对的一侧磁性连接,所述摩擦块固定连接至铰接板的底部,所述摩擦块的底部与转动盘的外侧接触。优选的,所述握持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握持盒的外侧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防滑套。优选的,所述握持盒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稳定盘转动连接至环形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转动箱的内部开设均匀分布的齿槽,三个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至齿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均小于三个第二齿轮的直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握持盒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握持,当需要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时,医护人员可拨动转动盘,从而使注液管转动,当注液管转动时,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三个第二齿轮转动,利用三个第二齿轮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的内部,从而使转动箱缓慢转动,随后带动稳定盘转动,从而使镜管发生旋转,从而对折射镜的角度进行调节改变,从而可对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利用注液管的设置,同时可对患者鼻腔内部注射药液,当调节完毕后,可利用限位组件对转动盘进行限位固定,减少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拨动转动盘的情况。2、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两个支撑板的设置,对整个限位组件起到支撑作用,当需要对转动盘进行限位固定时,可将铰接板底部的第二磁石转动至与第一磁石磁性连接,从而使铰接板底部的摩擦块与转动盘接触,利用摩擦力对转动盘起到限位作用,当需要使用转动盘时,可将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拨开即可。3、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防滑套的设置,减少医护人员在握持整个装置时发生滑动等现象,利用连接管的设置,便于将导光索、摄影管等与整个装置进行安装连接。4、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环形槽的设置,便于稳定盘滑动连接至握持盒的内部,从而保证稳定盘的转动稳定,从而保证对可视范围调节的稳定。5、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齿槽的设置,便于三个第二齿轮与转动箱啮合,从而传动效果更加稳定。6、该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通过三个第一齿轮的直径均小于三个第二齿轮的直径,从而在第一齿轮转动一圈后,三个第二齿轮带动转动箱转动范围小于一圈,从而起到减速效果,从而减少因医护人员对转动盘的转动速度过快从而对患者鼻道造成损伤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箱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握持盒;101、连接管;102、防滑套;103、环形槽;2、注液管;3、转动盘;4、转动箱;401、齿槽;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稳定盘;8、镜管;9、限位组件;901、第一磁石;902、第二磁石;903、支撑板;904、铰接板;905、摩擦块;10、折射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包括握持盒1,握持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注液管2,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内部,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转动盘3的外侧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顶部,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动箱4的右侧,转动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至注液管2的中部,第一齿轮5的外侧啮合有三个第二齿轮6,三个第二齿轮6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4的内部,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稳定盘7,稳定盘7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内部,稳定盘7固定连接至转动箱4的右侧,稳定盘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镜管8,镜管8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右侧,镜管8的右端设置有折射镜10,握持盒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件9,通过握持盒1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握持,当需要对鼻内镜的可视范围进行调节时,医护人员可拨动转动盘3,从而使注液管2转动,当注液管2转动时,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从而使三个第二齿轮6转动,利用三个第二齿轮6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4的内部,从而使转动箱4缓慢转动,随后带动稳定盘7转动,从而使镜管8发生旋转,从而对折射镜10的角度进行调节改变,从而可对可视范围进行调节,利用注液管2的设置,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包括握持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注液管(2),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内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外侧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顶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动箱(4)的右侧,所述转动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至注液管(2)的中部,所述第一齿轮(5)的外侧啮合有三个第二齿轮(6),三个所述第二齿轮(6)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4)的内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稳定盘(7),所述稳定盘(7)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内部,所述稳定盘(7)固定连接至转动箱(4)的右侧,所述稳定盘(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镜管(8),所述镜管(8)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右侧,所述镜管(8)的右端设置有折射镜(10),所述握持盒(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包括握持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盒(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注液管(2),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内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外侧贯穿并延伸至握持盒(1)的顶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转动箱(4)的右侧,所述转动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至注液管(2)的中部,所述第一齿轮(5)的外侧啮合有三个第二齿轮(6),三个所述第二齿轮(6)的外侧均啮合至转动箱(4)的内部,所述注液管(2)的右端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稳定盘(7),所述稳定盘(7)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内部,所述稳定盘(7)固定连接至转动箱(4)的右侧,所述稳定盘(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镜管(8),所述镜管(8)的右端贯穿并转动连接至握持盒(1)的右侧,所述镜管(8)的右端设置有折射镜(10),所述握持盒(1)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可视范围的鼻内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9)包括第一磁石(901)、第二磁石(902)、两个支撑板(903)、铰接板(904)与摩擦块(905),两个所述支撑板(903)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德顺莫逆刘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