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63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神经外科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对重度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护理不便的问题;包括主体,主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放置槽,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动槽,主体内开设有倒L形槽,倒L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滑动槽内的压杆,两个压杆后端插入放置槽内且设有弧形的压板,放置槽内经连接板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转轮,放置槽下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转轮,多个连接转轮与传动转轮前端均铰接有一对L形杆,每相邻的两对L形杆之间经传动杆铰接连接,传动杆为弧形且多个传动杆可组成椭圆形;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外科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护理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听神经瘤患者术后,会产生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属于患者术后并发症,资料表明,眼部并发症在急危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发生率达40%-70.0%,临床表现有轻度:因闭眼时眼球反射性上转(Bell现象),只有下方球结膜暴露,引起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过度角化,重度:因角膜暴露,表面无泪液湿润而干燥,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根据换着损伤程度可分为:Ⅰ、正常,即两侧对称各区功能正常,Ⅱ、轻度功能障碍(刚能察觉1°~2°)仔细观察时,可以察觉到面肌轻度无力,轻轻用力时眼能完全闭拢,用力微笑时,面部轻度不对称,刚能察觉的联带运动,无挛缩或痉挛,Ⅲ、重度功能障碍(有明显差别2°~3°)面肌明显无力,但无损面容,可有抬眉不能,用力时眼能完全闭拢,用力时口部运动有力,但不对称,有明显的联带运动或痉挛,容貌无损,Ⅳ、中重度功能障碍(3°)面肌明显无力,有损面容,不能抬眉,用力时眼不能完全闭拢,口部运动不对称,严重的联带运动或痉挛,Ⅴ、功能严重障碍(3°~4°)刚能察觉到闭眼不全,口角仅有轻微运动,通常无联带运动,挛缩和痉挛,Ⅵ、完全麻痹,面肌不能运动,张力消失,无联带运动,挛缩和痉挛;轻度患者护理时,使用抗生素眼膏涂抹在患者结膜囊内,保持其眼部湿润,重度患者护理时,医护人员牵引患者上下眼睑,使之互相靠拢,形成被动闭眼,且可对患者眼部周围进行按摩缓解患者症状,但上述操作较为麻烦,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带来不便。专利技术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对重度眼睑闭合不全患者护理不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主体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椭圆形且开口朝后的放置槽,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后端与放置槽前端连通的滑动槽,主体内开设有倒L形槽,倒L形槽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连通,倒L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滑动槽内的压杆,两个压杆后端插入放置槽内且设有弧形的压板;所述的放置槽内经连接板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转轮,放置槽下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转轮,同一放置槽内的多个连接转轮与传动转轮呈椭圆形分布,多个连接转轮与传动转轮前端均铰接有一对L形杆,每相邻的两对L形杆之间经传动杆铰接连接,传动杆为弧形且多个传动杆可组成椭圆形,每个传动杆后端均可伸出放置槽,左右两侧的传动杆的长度小于上下两侧的传动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压杆、压板,可将患者眼睑向下牵拉,使患者眼睑闭合,防止患者因眼睑无法闭合,导致角膜炎,实质角膜溃疡等病症的发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设有传动杆、L形杆、传动转轮与连接转轮,便于患者在进行眼睑牵引时,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按摩,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效果,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眼部进行护理,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阶梯剖切轴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去掉弹性布30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1,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椭圆形且开口朝后的放置槽2,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后端与放置槽2前端连通的滑动槽3,主体1内开设有倒L形槽4,倒L形槽4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3连通,倒L形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滑动杆5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滑动槽3内的压杆6,两个压杆6后端插入放置槽2内且设有弧形的压板7;所述的放置槽2内经连接板32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转轮8,放置槽2下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转轮9,同一放置槽2内的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呈椭圆形分布,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前端均铰接有一对L形杆10,每相邻的两对L形杆10之间经传动杆11铰接连接,传动杆11为弧形且多个传动杆11可组成椭圆形,每个传动杆11后端均可伸出放置槽2,左右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小于上下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为了使滑动杆5沿倒L形槽4滑动,所述的主体1内开设有与倒L形槽4中部连通的传动槽12,传动槽12内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形的推板13,推板13上侧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前低后高的腰形槽14,滑动杆5穿过腰形槽14。为了使推板13上下移动,所述的推板13下端经压簧15与传动槽12下端面连接,主体1前端设有与传动槽12连通的传动箱16,传动箱16内经矩形块17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8,电机18输出端同轴设有蜗杆19,蜗杆19后端插入传动槽12内且与推杆下端转动连接,传动槽12上侧铰接有前低后高的摆杆20,摆杆20下端设有可与蜗杆19啮合的扇形蜗轮21。为了便于电机18的滑动及摆杆20的摆动,所述的传动箱16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矩形槽22,两个矩形槽22开口相对,矩形块17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矩形槽22滑动连接,摆杆20前端面经弹性片23与传动槽12上端面连接。为了使两个放置槽2内的传动转轮9同时转动,所述的传动转轮9右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的固定杆24,固定杆24右端与其对应侧的连接板32固定连接,传动转轮9上同轴设有副齿轮25,主体1下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26,转轴26左右两端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副齿轮25啮合的主齿轮27。为了使主齿轮27转动,所述的转轴26上同轴设有位于传动槽12内的传动蜗轮28,传动蜗轮28位于蜗杆19下方且可与蜗杆19啮合。为了便于本装置的穿戴,所述的传动箱16右端设有弹性带29,弹性带29自由端与传动箱16左端固定连接。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放置槽2内设有环形的弹性布30,弹性布30经环形的挡套31与放置槽2前端面连接,压板7位于挡套31内,主体1下端开设有凹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初始状态时,压簧15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将弹性带29套在患者头上,使患者眼部位于放置槽2处,鼻梁位于凹槽内,此时本装置穿戴在患者头上,启动电机18,电机18输出端带动蜗杆19顺时针转动,蜗杆19经扇形蜗轮21带动摆杆20向后摆动并拉伸弹性片23,由于摆杆20的长度不变,随着摆杆20向后摆动,摆杆20推动蜗杆19向下移动,蜗杆19带动电机18向下移动,电机18带动矩形块17沿矩形槽22向下滑动,同时蜗杆19推动推板13向下移动并挤压压簧15;随着推板13向下移动,由于腰形槽14前低后高,在推板1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杆5相对于腰形槽14向上移动,且腰形槽14推动滑动杆5沿倒L形槽4向后滑动,滑动杆5带动压杆6向后移动,压杆6带动压板7向后移动并与患者眼睑接触,当滑动杆5移动至倒L形槽4后端时,压板7向后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椭圆形且开口朝后的放置槽(2),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后端与放置槽(2)前端连通的滑动槽(3),主体(1)内开设有倒L形槽(4),倒L形槽(4)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3)连通,倒L形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滑动杆(5)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滑动槽(3)内的压杆(6),两个压杆(6)后端插入放置槽(2)内且设有弧形的压板(7);/n所述的放置槽(2)内经连接板(3)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转轮(8),放置槽(2)下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转轮(9),同一放置槽(2)内的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呈椭圆形分布,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前端均铰接有一对L形杆(10),每相邻的两对L形杆(10)之间经传动杆(11)铰接连接,传动杆(11)为弧形且多个传动杆(11)可组成椭圆形,每个传动杆(11)后端均可伸出放置槽(2),左右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小于上下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椭圆形且开口朝后的放置槽(2),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后端与放置槽(2)前端连通的滑动槽(3),主体(1)内开设有倒L形槽(4),倒L形槽(4)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滑动槽(3)连通,倒L形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滑动杆(5)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滑动槽(3)内的压杆(6),两个压杆(6)后端插入放置槽(2)内且设有弧形的压板(7);
所述的放置槽(2)内经连接板(3)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转轮(8),放置槽(2)下侧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转轮(9),同一放置槽(2)内的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呈椭圆形分布,多个连接转轮(8)与传动转轮(9)前端均铰接有一对L形杆(10),每相邻的两对L形杆(10)之间经传动杆(11)铰接连接,传动杆(11)为弧形且多个传动杆(11)可组成椭圆形,每个传动杆(11)后端均可伸出放置槽(2),左右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小于上下两侧的传动杆(11)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开设有与L形槽(4)中部连通的传动槽(12),传动槽(12)内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形的推板(13),推板(13)上侧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前低后高的腰形槽(14),滑动杆(5)穿过腰形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13)下端经压簧(15)与传动槽(12)下端面连接,主体(1)前端设有与传动槽(12)连通的传动箱(16),传动箱(16)内经矩形块(17)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健周东阳陈航张红梅冯英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