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62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拔牙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包括包括集液漏斗、牙槽、集液管、固定带、定管板、外软管、流速调节器、负压袋;集液漏斗设置在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端,集液漏斗后端与内软管前端连通,内软管外侧套设安装有牙槽,牙槽后端与集液管的前端连通,集液管的后端与外软管的前端连通,外软管上套设有流速调节器,外软管的后端连接有负压袋,外软管的前端与定管板上端固定连接,定管板两侧设置有固定带;该装置结构合理,不仅能够避免了吞咽味道不适的口水,解决了口水吞咽过程存在痛感的问题,同时设置定管板固定外软管,防止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掉落,便于人张口说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拔牙设备
,涉及一种拔牙后将口腔中产生的口水引出的设备,特别是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
技术介绍
:当智齿没有长正或者牙齿损坏时,需要将牙齿拔除,在拔牙之前,都会先打麻药再拔牙。打麻药会导致拔牙者麻醉的牙床、一边脸暂时性的失去知觉,这样有可能会不自觉的流口水;同时麻药本身可能会刺激口腔内部黏膜,或是加重口腔的异物感,进而就会刺激唾液的分泌,所以就会感觉口水特别多,并且有时拔智齿后会用止血药物来止血,止血药物味道也有可能会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水增多。一般刚拔完智齿没多久,拔牙者感觉口水特别多,但根据牙医的要求,拔完智齿后不能吐口水,吐口水很容易使伤口裂开出血,导致拔除牙齿的位置难以愈合。对于拔牙后口水如何处理,牙医一般建议将口水直接吞咽,吞咽口水的动作也会牵动伤口位置的活动,产生疼痛,并且拔牙后产生的口水混杂着药物和血液,味道难忍。部分人建议用棉花球或是卫生纸将口水吸出来,但是大量口水存在时间较长,往往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甚至更长,使用棉花球和卫生纸使用量大,且一个人不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针对牙齿尤其是智齿拔除后,口腔内会产生大量口水、产生的口水吞咽过程存在痛感等问题,设计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其主体结构包括集液漏斗、牙槽、集液管、固定带、定管板、外软管、流速调节器和负压袋;其中吸盘状的集液漏斗设置在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端,集液漏斗的中心后端与内软管的前端连通,内软管外侧套设安装有牙槽;牙槽后端与集液管的前端连通,集液管由内支管、集液支管、集液孔组合构成,“U”字型的内支管采用软管结构,内支管的前端与内软管的后端连通,内支管的前侧支管两侧分别设置有集液支管,中空结构的集液支管与内支管连通,集液支管的外侧端开口,集液支管呈弯曲弧状结构,集液支管外侧端的前后侧开设有集液孔;集液管的后端与外软管的前端连通,外软管上套设有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采用医用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结构,流速调节器中设置有调节轮;外软管的后端连接有负压袋,负压袋采用医用负压袋结构;外软管的前端与定管板上端固定连接,定管板能够防止人说话时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从口中掉落,定管板两侧设置有固定带。所述牙槽由牙槽板、牙槽软垫、内硬管组合构成,内硬管固定安装在内软管的外侧,内硬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牙槽板,牙槽板上下分别开设有槽腔,槽腔的内侧黏附有牙槽软垫。所述定管板由上定板、调节槽、中连板、下定板、定管套、固定螺母、接带孔组合构成,板状结构的上定板中部开设有弧条状的调节槽,定管套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调节槽中,上定板的前端下侧与中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中连板由两侧至中部向后弯曲,中连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带孔,接带孔与固定带连接,中连板的下端与下定板的后端上侧固定连接,下定板由两侧至中部向下凸出弯曲,下定板的前侧呈向内凹陷的弧形口状结构。所述定管套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定环,定环被固定螺母固定在上定板的上侧,定环的一端与连板固定连接,连板的另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套管固定套设在外软管前端的外侧。所述负压袋上侧设置有提手或者挂钩,方便负压袋挂在腰间,负压袋的后端设置有排液阀,当负压袋收集的口水过多时,负压袋通过排液阀9将口水排除。所述固定带或者采用卡扣结构固定在头后部,或者采用挂耳式结构挂在耳朵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设计的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主体结构合理,不仅能够口腔不活动的情况下将产生的口水引流出去,避免了吞咽混杂麻醉药物、止血药等味道不适的口水,解决了口水吞咽过程存在痛感的问题,同时设置定管板固定外软管,防止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掉落,方便人说话,通过调整外软管固定在调节槽的位置,使集液支管远离智齿拔除位置,防止集液支管触碰到伤口;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显著减轻了拔牙者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部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集液漏斗与牙槽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集液漏斗与牙槽的剖切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集液管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固定带、定管板与外软管组合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定管板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定管套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如图1所示,其主体结构包括集液漏斗1、牙槽2、集液管3、固定带4、定管板5、外软管6、流速调节器7和负压袋8;如图1-2所示,其中吸盘状的集液漏斗1设置在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端,拔牙后,集液漏斗1含在口中用于汇集口水;集液漏斗1的中心后端与内软管11的前端连通,内软管11外侧套设安装有牙槽2;如图3-4所示,牙槽2由牙槽板12、牙槽软垫13、内硬管14组合构成,内硬管14固定安装在内软管11的外侧,内硬管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牙槽板12,牙槽板12上下分别开设有槽腔,槽腔的内侧黏附有牙槽软垫13,当集液漏斗1含在口腔中,用牙齿咬在牙槽板12槽腔中的牙槽软垫13上,牙槽软垫13既增加了牙齿咬住牙槽2的舒适度,又增强了牙咬住牙槽2的牢固性,内硬管14能够防止因牙齿咬合力度过大将内软管11咬合封闭;如图1、5所示,牙槽2后端与集液管3的前端连通,集液管3由内支管301、集液支管302、集液孔303组合构成,“U”字型的内支管301采用软管结构,内支管301的前端与内软管11的后端连通,内支管301的前侧支管两侧分别设置有集液支管302,中空结构的集液支管302与内支管301连通,集液支管302的外侧端开口,集液支管302呈弯曲弧状结构,集液支管302外侧端的前后侧开设有集液孔303,当牙齿咬住牙槽2后,集液支管302位于嘴唇与牙床之间,集液支管302位于牙床外侧并将口腔中口水引入到内支管301中;如图1-2所示,集液管3的后端与外软管6的前端连通,外软管6上套设有流速调节器7,流速调节器7采用医用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结构,流速调节器7中设置有调节轮10,通过调节调节轮10,控制口腔中口水向外引流的速度,防止口腔口水外流过快;外软管6的后端连接有负压袋8,负压袋8采用医用负压袋结构;如图1、2、6、7所示,外软管6的前端与定管板5上端固定连接,定管板5由上定板15、调节槽16、中连板17、下定板18、定管套19、固定螺母20、接带孔21组合构成,板状结构的上定板15中部开设有弧条状的调节槽16,定管套19通过固定螺母20安装在调节槽16中,如图8所示,定管套19的一端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定环193,定环193被固定螺母20固定在上定板15的上侧,定环193的一端与连板192固定连接,连板192的另一端与套管191固定连接,套管191固定套设在外软管6前端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漏斗、牙槽、集液管、固定带、定管板、外软管、流速调节器和负压袋;其中吸盘状的集液漏斗设置在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端,集液漏斗的中心后端与内软管的前端连通,内软管外侧套设安装有牙槽;牙槽后端与集液管的前端连通,集液管由内支管、集液支管、集液孔组合构成,“U”字型的内支管采用软管结构,内支管的前端与内软管的后端连通,内支管的前侧支管两侧分别设置有集液支管,中空结构的集液支管与内支管连通,集液支管的外侧端开口,集液支管呈弯曲弧状结构,集液支管外侧端的前后侧开设有集液孔;集液管的后端与外软管的前端连通,外软管上套设有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采用医用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结构,流速调节器中设置有调节轮;外软管的后端连接有负压袋,负压袋采用医用负压袋结构;外软管的前端与定管板上端固定连接,定管板两侧设置有固定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液漏斗、牙槽、集液管、固定带、定管板、外软管、流速调节器和负压袋;其中吸盘状的集液漏斗设置在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前端,集液漏斗的中心后端与内软管的前端连通,内软管外侧套设安装有牙槽;牙槽后端与集液管的前端连通,集液管由内支管、集液支管、集液孔组合构成,“U”字型的内支管采用软管结构,内支管的前端与内软管的后端连通,内支管的前侧支管两侧分别设置有集液支管,中空结构的集液支管与内支管连通,集液支管的外侧端开口,集液支管呈弯曲弧状结构,集液支管外侧端的前后侧开设有集液孔;集液管的后端与外软管的前端连通,外软管上套设有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采用医用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结构,流速调节器中设置有调节轮;外软管的后端连接有负压袋,负压袋采用医用负压袋结构;外软管的前端与定管板上端固定连接,定管板两侧设置有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牙后固定式口水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槽由牙槽板、牙槽软垫、内硬管组合构成,内硬管固定安装在内软管的外侧,内硬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牙槽板,牙槽板上下分别开设有槽腔,槽腔的内侧黏附有牙槽软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杰陈仰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创客商盟网络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