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6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路板,包括主体和底座,所述主体正面设有安装位,所述主体的背面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引导水流流入并流出所述水路板,所述底座与所述流道相配合并能将所述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密封,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路板的水流沿流道依次不重复且不遗漏地流经各安装位上的装置,使得各安装位上的装置不会因为其他装置的增减而受到干扰或者影响;不存在交叉或者分支的水路,从根本上克服了水路之间互相影响的缺陷;结构简单,各装置均与水路板直接相连,省去连接管道,有效缩小整机体积并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路板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尤其是具有加热功能和供水系统的饮水机、饮料机、咖啡机等。
技术介绍
水路板又称集成水路板、集成供水系统等,常用于需要设置供水系统的饮水机、咖啡机等小家电中其体积小巧,结构精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电器中各种水管的使用,从而减小供水系统的体积、降低维护成本,使此类家电能够更加便于存储、移动和使用,因此,水路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较小的水路板中集成多种元器件并保证供水路径的合理设置,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难题。应用于饮水机、咖啡机这类家电中的水路板,通常应当能够集成水泵、加热组件、流量计、温控组件等设备,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单个连接用水管,这是由于,当水路包含了多个连接用的水管(硅胶软管、塑料管或金属管)时,整个水路系统将因为这些水管占用了大部分的体积而很庞大,并且由于连接处较多导致对水路的密封性能要求非常高,既造成了整机占地面积过大,又提高了维护成本。公开号为CN20933181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冲泡功能的咖啡机,其水路系统中的供水管路包括顺序设置在水路系统上的水箱、流量计、水泵和加热煲,采用传统的连接用水管来连接各用水机构,体积庞大。公开号为CN10856733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水路板,通过设置多个流道已经能够集成大部分水路从而节省连接用水管的使用,但其水路复杂,加工及装配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装配并且能够集成多个必要设备的水路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路板,包括主体和底座,所述主体正面设有安装位,所述主体的背面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引导水流流入并流出所述水路板,所述底座与所述流道相配合并能将所述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密封,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具有贯穿所述主体表面的通孔,所述安装位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六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接入外部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包括用于安装水泵的水泵安装位,所述水泵安装位内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表面的水泵进水孔和水泵出水孔,所述水泵进水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水泵出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中安装有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包括用于连接加热组件的加热组件安装位,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位具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加热组件和出水孔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第三进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第三进水孔在所述流道内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第三进水孔均不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还包括与所述第六流道连通的第七流道,所述第六流道将水引入所述第一进水孔并进入所述加热组件,所述第二进水孔与第三进水孔在所述第七流道内连通。进一步地,流量计安装在所述流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包括测控装置安装位,所述测控装置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流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水路板的水流沿流道依次不重复且不遗漏地流经各安装位上的装置,使得各安装位上的装置不会因为其他装置的增减而受到干扰或者影响;不存在交叉或者分支的水路,从根本上克服了水路之间互相影响的缺陷;结构简单,各装置均与水路板直接相连,省去连接管道,有效缩小整机体积并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路板与所集成的相关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路板主体的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路板主体的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水路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水路板底座与单向阀和流量计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水路板与所集成的相关设备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水路板主体与所集成的相关设备的另一个角度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6,本技术的水路板包括主体300和底座400,底座400与主体300可拆卸连接。水泵100、水质检测开关200、流量计500和温度传感器600与水路板的主体300固定连接。主体300的正面包括加热组件安装位,用于连接加热组件(图中未示出);加热组件可以是加热管,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3根平行且中心对称设置的加热管,通过连接件与加热组件安装位插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安装位具有第一进水孔311、第二进水孔312和第三进水孔313,分别与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连接,其中,在主体300的背面,第二进水孔312与第三进水孔313连通,第一进水孔311与第二进水孔312、第三进水孔313均不连通,这样,实现3根加热管头尾依次连接(串联),水依次流经各个加热管,当水从第一进水孔311进入第一加热管后,将从第三加热管的另一端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加热管是串联的,如果加热管数量不为3,也可以类似设置,区别仅在于,加热管数量为偶数时,例如4个,则加热组件安装位具有三个进水孔和一个出水孔,出水孔与外部水路连通,加热前的水和加热后的水均流经水路板主体300,加热管数量为奇数时,例如3个或5个,则加热组件安装位只具有与加热管数量相同的进水孔(3个或5个),而不需要设置出水孔,此时加热后的水不流经水路板主体300。主体300还包括用于安装水泵100的水泵安装位320,水泵安装位320内设置有贯穿主体300的水泵进水孔322和水泵出水孔321,外部水通过水泵进水孔322进入水泵100,水泵100将水泵入水泵出水孔321。主体300还包括水质检测开关安装位330,用于安装水质检测开关200;主体3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安装位340,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600。主体300的背面具有第一流道301,用于接入外部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01设置有贯穿主体300的入水口350,外部水通过入水口350进入第一流道301,并经过第一流道301流入水泵进水孔322,此时外部水从主体300正面进入;如果外部水直接经进水孔322进入水泵,则不需要设置第一流道301,此时外部水直接从主体300背面进入。主体300的背面还具有第二流道302,水泵出水孔321与第二流道302连通,水从水泵出水孔321流入第二流道302中,第二流道302中安装有单向阀700,以防止水倒流,单向阀700将第二流道302分为前后两段;第二流道中还设置有检测孔331,检测孔331贯穿主体300,且位于水质检测开关安装位330下方,水质检测开关200的探针从检测孔331伸入第二流道302内,用于检测水温以控制通断。主体300的背面还具有第六流道306和第七流道307,以及将第二流道302与第六流道306连通的流量计500,用于安装流量计500的流量计第一安装位304与第六流道306连通,用于安装流量计500的流量计第二安装位305与第二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路板,包括主体(300)和底座(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00)正面设有安装位,所述主体(300)的背面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引导水流流入并流出所述水路板,所述底座(400)与所述流道相配合并能将所述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密封,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流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路板,包括主体(300)和底座(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00)正面设有安装位,所述主体(300)的背面设有流道,所述流道引导水流流入并流出所述水路板,所述底座(400)与所述流道相配合并能将所述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密封,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具有贯穿所述主体(300)表面的通孔,所述安装位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流道(301)、第二流道(302)和第六流道(306),所述第一流道(301)用于接入外部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包括用于安装水泵(100)的水泵安装位(320),所述水泵安装位(320)内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300)表面的水泵进水孔(322)和水泵出水孔(321),所述水泵进水孔(322)与所述第一流道(301)连通,所述水泵出水孔(321)与所述第二流道(3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302)中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召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图兰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