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38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3
本申请涉及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炒锅和转动连接于炒锅的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包括水平贯穿炒锅的定位轴、转动连接于定位座周壁的两个翻炒件和设置于定位轴周壁的压茶件,所述定位轴轴线与炒锅轴线呈共线设置,所述压茶件沿竖直方向往返滑移,两个翻炒件呈对称设置且翻炒方向相反。本申请具有提高扁形茶炒制机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
本申请涉及扁形茶炒制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
技术介绍
炒制机作业时,热源对炒叶锅加热,开动电机,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使炒手在凸轮轨迹上作顺时运转。在适宜温度控制下,将鲜叶均匀投入炒茶锅内,随着炒板和划竿运转,并通过锅壁的高温炒制,加工叶的酶活性很快被破坏,完成杀青工序。摊凉结束,将青锅叶两锅的量投入一锅,继续翻炒理条,待茶条回软时理条结束,加重炒手,采用适宜调控方式进行炒制,在不同力的作用下,使加工叶在干燥的同时使茶条变得扁平光滑,直到全部成形,完成茶叶全程加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传统扁形茶炒制机采用的抄板沿炒锅圆周方向往复循环运动,一圈内仅完成单次翻炒,翻炒效率较低,从而容易导致炒锅内茶叶受热不均,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扁形茶炒制机的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炒锅和转动连接于炒锅的翻炒组件,所述翻炒组件包括水平贯穿炒锅的定位轴、转动连接于定位轴周壁的两个翻炒件和设置于定位轴周壁的压茶件,所述定位轴轴线与炒锅轴线呈共线设置,所述压茶件沿竖直方向往返滑移,两个翻炒件呈对称设置且翻炒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炒锅安装于机架上,将茶叶适量倒入炒锅内,对炒锅加热,启动翻炒组件即可完成对炒锅内茶叶的炒制;当茶叶炒制时,两个翻炒件绕定位轴周向转动,压茶件设置在两个翻炒件之间将已翻转的茶叶抵压至与炒锅内壁抵接,增加炒锅与茶叶的接触,加快茶叶杀青的速度,翻炒件绕定位轴一周即可完成对炒制茶叶的两侧翻炒,且翻炒方向相反,提高翻炒效率,从而提高扁形茶炒制机的工作效率。可选的,所述翻炒件包括套设于定位轴的转套、设置于转套侧壁的摆臂和转动连接于摆臂呈水平设置的炒板,所述炒板端部周壁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炒件启动时,第一驱动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齿圈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炒板转动,当转套转动时,炒板除了在绕定位轴公转时对茶叶翻炒,炒板自身通过齿圈自转增加对茶叶的翻炒,从而提高茶叶的翻炒效率。可选的,所述摆臂可拆卸连接有罩设齿圈和齿轮的防护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护壳将齿圈和齿轮罩住,防止炒锅内茶叶翻炒时落入齿轮和齿圈的啮合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翻炒组件的实用性。可选的,所述炒板周壁凸出有呈螺旋设置的翻叶条,所述翻叶条侧壁凸出设置有复数个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螺旋状设置的翻叶条可将炒锅内堆积于底部与炒锅内壁直接接触的茶叶翻至表层,将较上层的茶叶翻至底层与炒锅直接接触,另一翻转方向相反的翻叶条逆向对茶叶进行交叉翻炒,从而提高翻炒效率;设置凸块凸出翻叶条,避免茶叶受高温后附着于翻叶条外壁,提高炒制机的实用性。可选的,所述转套一端贯穿炒锅单侧,所述炒锅外壁设置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和转套伸出炒锅的一端周壁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驱动机构带动传动辊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转套转动,从而实现对翻炒件的周向转动。可选的,所述压茶件包括设置于定位轴周壁的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板远离定位轴一侧的液压机构和设置于液压机构输出轴的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液压机构的一侧与炒锅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液压机构带动压板沿竖直方向往返移动,当翻炒件完成对茶叶的翻炒,液压机构带动压板下移,将茶叶抵压与炒锅内壁抵接,提高茶叶的杀青速度。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侧壁内凹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配重块可减轻翻炒件在转动时,带给液压机构的晃动幅度,提高压板抵压茶叶时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安装板外壁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底部贯穿卡槽与配重块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螺栓贯穿卡槽与配重块螺纹连接,用于防止翻炒件在周向转动时,振幅将配重块从卡槽内带出,从而提高配重块的实用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茶叶炒制时,两个翻炒件绕定位轴周向转动,压茶件设置在两个翻炒件之间将已翻转的茶叶抵压至与炒锅内壁抵接,增加炒锅与茶叶的接触,加快茶叶杀青的速度,翻炒件绕定位轴一周即可完成对炒制茶叶的两侧翻炒,且翻炒方向相反,提高翻炒效率,从而提高扁形茶炒制机的工作效率;呈螺旋状设置的翻叶条可将炒锅内堆积于底部与炒锅内壁直接接触的茶叶翻至表层,将较上层的茶叶翻至底层与炒锅直接接触,另一翻转方向相反的翻叶条逆向对茶叶进行交叉翻炒,从而提高翻炒效率;设置凸块凸出翻叶条,避免茶叶受高温后附着于翻叶条外壁,提高炒制机的实用性;设置配重块可减轻翻炒件在转动时,带给液压机构的晃动幅度,提高压板抵压茶叶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扁形茶炒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茶件处于收缩状态时沿图1中F-F线的剖视图;图3是压茶件处于伸出状态时沿图1中F-F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压茶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炒锅;3、翻炒组件;31、定位轴;32、翻炒件;321、转套;322、摆臂;323、炒板;324、翻叶条;325、凸块;326、齿圈;327、齿轮;328、第一驱动机构;329、防护壳;33、压茶件;331、安装板;332、液压机构;333、压板;334、卡槽;335、配重块;336、限位螺栓;4、传动辊;41、传动带;42、第二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参照图1,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内部且横截面为半圆状的炒锅2和转动连接于炒锅2的翻炒组件3,翻炒组件3包括水平贯穿砂锅的定位轴31、两个转动连接于定位轴31用于翻炒茶叶的翻炒件32和固定于定位轴31周壁用于抵压茶叶的压茶件33,定位轴31周壁设置有控制压茶件33运动行程的控制装置;定位轴31两端均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轴线与炒锅2轴线共线,两个翻炒件32对称设置于定位轴31的两端侧壁且翻炒方向相反,压茶件33沿竖直方向往返滑移。参照图2和图3,两个翻炒件32绕定位轴31周向转动,压茶件33设置在两个翻炒件32之间将已翻转的茶叶抵压至与炒锅2内壁抵接,增加炒锅2与茶叶的接触,加快茶叶杀青的速度,翻炒件32绕定位轴31一周即可完成对炒制茶叶的两侧翻炒,且翻炒方向相反,提高翻炒效率。参照图2和图4,翻炒件32包括套设于定位轴31端部周壁的转套321、垂直固定于转套321周壁的摆臂322和转动连接于摆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的炒锅(2)和转动连接于炒锅(2)的翻炒组件(3),所述翻炒组件(3)包括水平贯穿炒锅(2)的定位轴(31)、转动连接于定位轴(31)周壁的两个翻炒件(32)和设置于定位轴(31)周壁的压茶件(33),所述定位轴(31)轴线与炒锅(2)轴线呈共线设置,所述压茶件(33)沿竖直方向往返滑移,两个翻炒件(32)呈对称设置且翻炒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的炒锅(2)和转动连接于炒锅(2)的翻炒组件(3),所述翻炒组件(3)包括水平贯穿炒锅(2)的定位轴(31)、转动连接于定位轴(31)周壁的两个翻炒件(32)和设置于定位轴(31)周壁的压茶件(33),所述定位轴(31)轴线与炒锅(2)轴线呈共线设置,所述压茶件(33)沿竖直方向往返滑移,两个翻炒件(32)呈对称设置且翻炒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件(32)包括套设于定位轴(31)的转套(321)、设置于转套(321)侧壁的摆臂(322)和转动连接于摆臂(322)呈水平设置的炒板(323),所述炒板(323)端部周壁设置有齿圈(326),所述齿圈(326)啮合连接有齿轮(327),所述齿轮(327)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2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28)固定于摆臂(322)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322)可拆卸连接有罩设齿圈(326)和齿轮(327)的防护壳(32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锅式单口锅全自动智能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板(3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云仇跃锋刘勤
申请(专利权)人:茶陵县景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