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28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包括顶板、顶板下方的管路机构以及数个土培筒,所述土培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并同轴设有支管,土培筒顶部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下方的筒壁上径向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支管顶部位于土培筒内;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平行顶板设置的主管道以及连接且连通主管道的数个分管道,分管道垂直顶板且对应螺纹孔设置,分管道上设有蝶阀且管口通过快速接头与支管底部插配,所述管路机构包括进液管,分管道与支管连通状态下,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顶部管口平齐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地利用液位压差原理进行批量培养器皿的均量进液,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土壤受到的工业化污染也越加严重,例如土壤的盐碱化、重金属聚集等等,这都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而粮食关系民生以及国家的战略部署,因此如何增强作物对环境中不良因素的抗性,实现高效选育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多品种的单因素抗性筛选来获取相应的抗性品种,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试验器材在使用中布置影响因素的工作较为繁琐,例如抗碱性鉴定试验中,需要使用移液枪或者滴管等器材对每个培养器皿中注入等量的碱性溶液,工作量繁琐还容易出错;现有技术也有计量泵配合多个管道上的电磁阀进行进液的设备,但是这种不仅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还涉及到程序控制操作,使用者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方可进行试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巧妙地利用液位压差原理进行批量培养器皿的均量进液,操作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包括顶板、顶板下方的管路机构以及数个土培筒,顶板上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用于装配土培筒的螺纹孔;所述土培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并同轴设有支管,土培筒顶部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下方的筒壁上径向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支管顶部位于土培筒内;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平行顶板设置的主管道以及连接且连通主管道的数个分管道,分管道垂直顶板且对应螺纹孔设置,分管道上设有蝶阀且管口通过快速接头与支管底部插配,所述管路机构包括进液管,分管道与支管连通状态下,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顶部管口平齐设置。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储液筒,储液筒底部设有与进液管管口插配的通孔,储液筒与进液管插配状态下进液管管口于储液筒内部底面平齐,储液筒内顶部设有活塞和进液口。优选的,所述支管顶部罩设有隔土滤网。优选的,所述土培筒内还间隙配合有推土板,支管顶部管口穿过推土板中点与推土板固定连接且支管顶部管口与推土板顶面平齐。优选的,所述土培筒底面设有内螺纹孔并与支管外壁的外螺纹配合。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根据试验所需作物的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土培筒,然后将土培筒逐一与顶板上的内螺纹孔连接至限位凸缘顶触顶板底面,使得土培筒旋装到位。同时相对土培筒筒体转动支管,使得支管带动推土板下移至推土板底面接触土培筒底面。然后将管路机构上的分管道竖直移动并与对应土培筒的支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如果土培筒数量少于分管道的状态下,将没有连接土培筒的分管道的蝶阀关闭。最后连接进液管和储液筒。确保储液筒内的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的顶部管口平齐。并将储液筒内的活塞移动至进液口上方进行调平作业:将作为影响因素的溶液从储液筒的进液口缓慢加入储液筒,溶液最终通过进液管顺次流入主管道、分管道和支管,直至溶液的液位达到进液管管口处不再下降,由于进液管通过主管道和每个分管道-支管形成的“U形管”结构,所以进液管内的液位高度代表支管内的液位高度,所以此刻每个支管内的液位高度也达到支管顶部管口处。此刻以后再加入储液筒内的溶液,就是可以实际进入每个土培筒内的溶液。进行土培筒注液作业:根据土培筒的数量与每个土培筒内部预加入的单位体积的乘积,即为需要再注入储液筒内的溶液量,通过量筒量取该溶液量后导入储液筒,然后利用储液筒的活塞缓慢下移至储液筒内的液位下降至进液管管口处,即可将新注入的溶液均匀分配至每个土培筒内。最后将无菌土加入土培筒内并与土培筒内的溶液搅拌混合,然后回拉储液筒内的活塞,将主管道、分管道以及土培筒下方支管内的溶液在负压作用下回抽,防止土培筒内土壤在毛细作用下吸收支管内的溶液。将多个品种的作物移栽入土培筒内即可,培养一定时间后,将顶板连同土培筒与分管道分离,转动支管,使得支管带动推土板上移,将土壤连同作物推出土培筒。冲洗掉土壤后,即可获得完整根系的植株,然后进行数据检测即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无须水泵和单片机等电控设备,巧妙地利用液位压差原理进行批量培养器皿的均量进液;同时推土板的设计,可以保持作物取出时的根系完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从土壤中拔出作物时造成侧根断裂等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土培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土培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下方的管路机构以及数个土培筒2,顶板1上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用于装配土培筒的螺纹孔11;所述土培筒2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并同轴设有支管21,土培筒2顶部设有与螺纹孔11配合的外螺纹23,且外螺纹23下方的筒壁上径向设有限位凸缘22,所述土培筒2内还间隙配合有推土板24,支管21顶部管口穿过推土板24中点与推土板24固定连接且支管21顶部管口与推土板24顶面平齐,所述支管21顶部罩设有隔土滤网25,所述土培筒2底面设有内螺纹孔并与支管21外壁的外螺纹配合。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平行顶板1设置的主管道31以及连接且连通主管道31的数个分管道32,分管道32垂直顶板1且对应螺纹孔设置,分管道32上设有蝶阀33且管口通过快速接头与支管21底部插配,所述管路机构还包括进液管34,分管道32与支管21连通状态下,进液管34顶部管口与支管21顶部管口平齐设置。所述装置还包括储液筒35,储液筒35底部设有与进液管34管口插配的通孔,储液筒35与进液管34插配状态下进液管34管口于储液筒内部底面平齐,储液筒35内顶部设有活塞37和进液口36。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根据试验所需作物的数量选择对应数量的土培筒,然后将土培筒逐一与顶板上的内螺纹孔连接至限位凸缘顶触顶板底面,使得土培筒旋装到位。同时相对土培筒筒体转动支管,使得支管带动推土板下移至推土板底面接触土培筒底面。然后将管路机构上的分管道竖直移动并与对应土培筒的支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如果土培筒数量少于分管道的状态下,将没有连接土培筒的分管道的蝶阀关闭。最后连接进液管和储液筒。确保储液筒内的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的顶部管口平齐。并将储液筒内的活塞移动至进液口上方进行调平作业:将作为影响因素的溶液从储液筒的进液口缓慢加入储液筒,溶液最终通过进液管顺次流入主管道、分管道和支管,直至溶液的液位达到进液管管口处不再下降,由于进液管通过主管道和每个分管道-支管形成的“U形管”结构,所以进液管内的液位高度代表支管内的液位高度,所以此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顶板下方的管路机构以及数个土培筒,顶板上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用于装配土培筒的螺纹孔;/n所述土培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并同轴设有支管,土培筒顶部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下方的筒壁上径向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支管顶部位于土培筒内;/n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平行顶板设置的主管道以及连接且连通主管道的数个分管道,分管道垂直顶板且对应螺纹孔设置,分管道上设有蝶阀且管口通过快速接头与支管底部插配,所述管路机构包括进液管,分管道与支管连通状态下,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顶部管口平齐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顶板下方的管路机构以及数个土培筒,顶板上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用于装配土培筒的螺纹孔;
所述土培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并同轴设有支管,土培筒顶部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且外螺纹下方的筒壁上径向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支管顶部位于土培筒内;
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平行顶板设置的主管道以及连接且连通主管道的数个分管道,分管道垂直顶板且对应螺纹孔设置,分管道上设有蝶阀且管口通过快速接头与支管底部插配,所述管路机构包括进液管,分管道与支管连通状态下,进液管顶部管口与支管顶部管口平齐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品种作物抗性试验用批量培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海涛李鸽子姜瑛张静静申凤敏崔江宽魏畅焦秋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