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06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8
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适配器、第一和第二软管和固定环,适配器包括与第一和第二软管相关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段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间部段,并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贯通钻孔,第一和第二软管以压配合包围第一和第二端部部段,第二软管在中间部段的至少一部分上叠加第一软管并限定软管叠加区域,固定环将第二软管固定在第一软管处并设置成使得其在轴向上叠加软管叠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形成的第二软管的内面贴靠由第一软管的外贴靠壁部段形成的第一软管的外面,第一和第二软管分别具有沿轴向叠加适配器的内叠加面部段,它们在第一和第二软管松弛的状态下没有环绕的凹陷,内贴靠壁部段和/或外贴靠壁部段的材料是弹性体。壁部段的材料是弹性体。壁部段的材料是弹性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适配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固定环。第二软管在适配器的中间部段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叠加第一软管,其中固定环将第二软管固定在第一软管处。固定环安装到第二软管上并且由此将夹紧力施加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

技术介绍

[0002]这种连接器装置从现有技术的US 7 503 589 B2中已知。在此,例如由橡胶、织物和塑料中任一种或多种制成的两个软管利用适配器和固定环连接。第一软管简单地通过压紧到适配器上并且利用径向凸起安装在适配器的第一端部部段处。第二软管同样以压配合包围适配器和第一软管。适配器具有第二端部部段,所述第二端部部段具有径向凸起,由此附加地提高作用于第二软管上的压紧力。将夹紧环形式的固定环固定在第二软管上,所述固定环由此将压紧力施加到两个软管上。因为夹紧环对于上述软管的压紧力还不足够高,所以US 7 503 589 B2教导:在软管的内面处使用环绕的凹陷。凹陷与适配器的相应的凸起互补,由此在第一端部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的区域中提供两处嵌接。这提高了连接器装置经受住沿轴向方向的拉力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然而,在软管内面处提供凹陷需要昂贵的加工步骤。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通过避免该凹陷来减小制造成本并且还提供连接器装置用于吸收轴向拉力的足够的能力。
[0004]所述目的通过使用如下连接器装置来实现,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适配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固定环,其中适配器包括第一端部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所述第一端部部段与第一软管相关联,所述第二端部部段与第二软管相关联,其中在第一端部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之间设置有适配器的中间部段,其中适配器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贯通钻孔,
[0005]其中第一软管以压配合包围适配器的第一端部部段,其中第二软管以压配合包围适配器的第二端部部段,其中第二软管在适配器的中间部段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叠加第一软管并且限定软管叠加区域,其中固定环将第二软管固定在第一软管处,其中固定环设置成使得其在轴向方向上叠加软管叠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0006]其中第二软管的内面贴靠第一软管的外面,其中第一软管的外面通过第一软管的外贴靠壁部段形成,其中第二软管的内面通过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形成,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分别具有沿轴向方向叠加适配器的内叠加面部段,
[0007]其中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内叠加面部段在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松弛的状态下没有环绕的凹陷,并且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的材料和/或第一软管的外贴靠壁部段的材料是弹性体。
[0008]首先,本公开基于如下认识:由于相应工具所需以便在软管内面处设置环绕的凹陷或槽的附加加工步骤,凹陷是耗费的。这基于以下事实:软管通过挤出制造,使得挤出的
软管的横截面在软管的整个长度上都是连续相同的。本公开还基于如下认识:即现有技术(US 7 503 589 B2)并不关心软管的聚合物材料,使得其关于凹陷的教导匹配于聚合物软管的任意组合。特别地,本公开的认识是:对于特定的软管组合无需考虑现有技术的教导。这适用于如下连接器装置:其中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和/或第一软管的外贴靠壁部段包括弹性体。在此,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之间的摩擦连接足够强,以平衡或甚至过度补偿凹陷的作用。因此,本公开实现了上述目的。
[0009]可行的是:第一软管和/或第二软管是多层软管。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的是:第一软管和/或第二软管仅包括一个层。优选将术语“层”理解为包括均质材料组成的壁部段。术语“弹性体”优选表示弹性模量小于 500MPa、尤其优选小于200MPa、还更优选小于100MPa并且最优选小于 50MPa或甚至20MPa的聚合物材料。可行的是:第二软管仅包括具有弹性体的均质的聚合物层,其中该唯一的均质的聚合物层包括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和外壁部段。第二软管优选地包括增强元件,其中增强元件优选地包括纤维,其例如可以是包括玻璃纤维或聚合物纤维的针织物。优选的是:第二软管比第一软管更软,或者情况相反。第二软管的弹性模量优选至多是第一软管的弹性模量的10分之一、或20分之一或50分之一或 100分之一,或者情况相反。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仅第二软管包括弹性体。优选的是: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和/或第一软管的外贴靠壁部段覆盖软管叠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还优选地覆盖整个软管叠加区域,并且最优选地覆盖第二软管的整个内面和/或第一软管的整个外面。
[0011]更尤其优选的是:第二软管的外面贴靠固定环的内面,其中第二软管的外面通过第二软管的外壁部段形成,其中第二软管的外壁部段是弹性体。优选的是:第二软管的外壁部段包括与第二软管的内贴靠壁部段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弹性体。
[0012]落入本公开的范围中的是:第二软管的壁的厚度在松弛状态下是第一软管的壁的厚度的至少1.2倍、更优选至少1.5倍、最优选至少1.8倍,或者情况相反。第二软管的外径在松弛状态下优选为至多40mm、更优选为至多35mm并且非常优选为至多30mm。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软管处于松弛状态下的外径优选为至少10mm、更优选为至少12mm并且非常优选为至少14mm。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软管——在松弛状态下——的外径最大为25mm、优选地最大为20mm、并且非常优选地最大为17mm。第一软管优选地——在松弛状态下——具有至少5mm、优选地至少8mm、并且非常优选地至少10mm的外径。
[0013]可行的是:固定环是将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连接的环绕的激光焊缝。根据一个非常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环是单独的元件,其中当第二软管被安装在第一软管上时,固定环优选地减小第二软管的外径。优选的是:固定环以压配合安装在第二软管处。固定环优选可逆地或不可逆地固定在第二软管处。例如,固定环是具有螺钉或锁定元件的夹紧环,以便提供固定环在第二软管处的可逆固定。固定环的不可逆的固定例如可以借助压接环形式的固定环或以束线带类型的环来进行。固定环优选将至少1N、尤其优选至少2N、非常优选至少5N的夹紧力施加到第二软管上。固定环优选地由金属或聚合物构成。
[0014]优选地,适配器的第一端部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包括相对于适配器的中间部段的外面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起。优选的是:第一端部部段与第二端部部段不同。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端部部段相对于第一端部部段径向向外突出。更尤其优选的是:至少第二端部部段具有凸起。第一端部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的凸起优选包括渐缩部段,其中渐
缩部段在轴向方向上向外渐缩,以便于与第一软管或第二软管的连接。优选的是:第一端部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的凸起具有轴向朝向适配器的中间部段的肩部。
[0015]根据一个非常优选的实施方式,适配器的第一端部部段的转动轴线与适配器的第二端部部段的转动轴线相同。优选的是:第一端部部段、中间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具有相同的转动轴线。根据一个非常优选的实施方式,适配器是纯旋转对称的。优选的是:适配器仅包括两个端部部段。
[0016]落入本公开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适配器(1)、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和固定环(4),其中所述适配器(1)包括第一端部部段(5)和第二端部部段(6),所述第一端部部段与所述第一软管(2)相关联,所述第二端部部段与所述第二软管(3)相关联,其中在所述第一端部部段(5)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6)之间设置有所述适配器(1)的中间部段(7),其中所述适配器(1)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贯通钻孔(8),其中所述第一软管(2)以压配合包围所述适配器(1)的所述第一端部部段(5),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以压配合包围所述适配器(1)的所述第二端部部段(6),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在所述适配器(1)的所述中间部段(7)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叠加所述第一软管(2)并且限定软管叠加区域(9),其中所述固定环(4)将所述第二软管(3)固定在所述第一软管(2)处,其中所述固定环(4)设置成使得其在轴向方向上叠加所述软管叠加区域(9)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的内面贴靠所述第一软管(2)的外面,其中所述第一软管(2)的所述外面通过所述第一软管(2)的外贴靠壁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的所述内面通过所述第二软管(3)的内贴靠壁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第一软管(2)和所述第二软管(3)分别具有沿轴向方向叠加适配器(1)的内叠加面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2)和所述第二软管(3)的所述内叠加面部段在所述第一软管(2)和所述第二软管(3)松弛的状态下没有环绕的凹陷,并且所述第二软管(3)的所述内贴靠壁部段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一软管(2)的所述外贴靠壁部段的材料是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管(3)的外面贴靠所述固定环(4)的内面,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的所述外面通过所述第二软管(3)的外壁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第二软管(3)的所述外壁部段是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TI集团自动推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