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991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康复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水平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吊板,每组两个吊板之间下方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L形板的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内部设有两组弹力调节机构,两个弹力调节机构的上端均连接有拉杆,两个拉杆的杆壁上端均固定套接有限位板,两个拉杆的上端均贯穿箱体的上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拉绳,箱体的上侧壁通过两个通孔与拉杆滑动连接,L形板的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调节座椅的高度,从而适应于不同高度、不同臂长的患者训练使用,且便于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训练使用,扩大使用范围。扩大使用范围。扩大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至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
[0003]患者肩关节在脱位需要及时治疗,治疗后,需要进行保护和康复训练,避免再次受伤,且加快康复效率,目前,患者在治疗后一般通过训练装置进行自主锻炼,但是,现有技术中,训练装置的高度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身高、不同臂长的患者在使用,且容易导致患者在训练时二次受伤,影响患者康复效率。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L形板(2),所述L形板(2)的水平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吊板,每组吊板下方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3),所述L形板(2)的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部设有两组弹力调节机构,两个所述弹力调节机构的上端均连接有拉杆(5),两个所述拉杆(5)的杆壁上端均固定套接有限位板(6),两个所述拉杆(5)均贯穿箱体(4)的顶端并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拉绳(7),所述L形板(2)的竖直部上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板,每组固定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8),两根所述拉绳(7)依次绕过第二滑轮(8)和第一滑轮(3)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拉手(9);所述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支撑套筒(10),所述支撑套筒(10)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椅(12),所述支撑套筒(10)内还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3),所述支撑杆(11)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杆(13)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支撑套筒(10)并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螺纹杆(13)的杆壁固定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所述支撑杆(11)的杆壁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滑块(17),所述支撑套筒(10)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白荣王菲燕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