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787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其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旨在波分复用模组的结构强度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其中,光纤盒可同层且并排设置在托盘内,每个光纤盒包括呈阶梯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适配器,第二安装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适配器相对应的第二适配器,可将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呈阶梯状设置在光纤盒上;由于各适配器呈阶梯状布置在同层设置的光纤盒上,无需在托盘上设置隔板,可增强托盘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升光纤盒模组的结构强度,降低光纤盒模组损坏的风险,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波分复用器是一种采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将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复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至同一根光纤中传输的光器件。随着接入的光载波信号链路的增多,其波分复用器的端口数量也就逐渐增多,因此,如何在波分复用器上排布更多的端口成为研究的热点。
[0003]波分复用器通常安装在托盘上,多个托盘层叠设置在一起并形成波分复用模组,为增加波分复用模组的端口数量,每个托盘上分别层叠设置有上、下两个波分复用器,两个波分复用器之间由隔板隔开,并且每个波分复用器设置有多个适配器,多个适配器采用一字型排布在波分复用器上,以便增加波分复用模组的端口数量。然而,由于相邻两层托盘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导致设置在上、下两个波分复用器之间的隔板厚度较薄,隔板结构强度差,进而导致隔板容易发生断裂及损坏而影响波分复用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盒及光纤盒模组,能够提升光纤盒模组的结构强度,降低光纤盒模组损坏的风险,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
[0005]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盒,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多个用于插装适配器的端口;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包括至少一组安装面,每组安装面分别包括呈阶梯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端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数量的整数倍。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盒,其壳体设置有至少一组呈阶梯状分布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用于安装适配器的第一端口,第二安装面设置有用于安装适配器的第二端口。与相关技术中,多个适配器分别一字型排布在位于同一个托盘的两个光纤盒上,并且两个光纤盒之间需设置隔板的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盒在保证适配器的安装端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各适配器呈阶梯状布置在光纤盒的端面上,无需在托盘上设置隔板,可增强托盘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升光纤盒模组的结构强度,降低光纤盒模组损坏的风险,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
[0007]在上述光纤盒中,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凸伸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面。如此设置,可在同一个壳体上形成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可提升安装面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光纤模组的结构强度以及其可靠性。
[0008]在上述光纤盒中,所述壳体包括堆叠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形成所述第二安装
面。如此设置,可便于在壳体上形成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也便于更换损坏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0009]在上述光纤盒中,所述第一端口的数量为M
×
N个,所述第二端口数量为N个,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大于等于2;M个所述第一端口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端口,且所述第二端口居中设置在M个所述第一端口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区域内。如此设置,将第二端口设置于多个第一端口所在区域所对应的第二安装面内,以实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错位设置,便于将适配器安装至各端口内,以及便于将适配器从各端口上拆卸下来。
[0010]在上述光纤盒中,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插装在所述第一端口中的所述适配器的长度。如此设置,可将安装在第一端口处的适配器安装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避免安装在第一端口处的适配器与安装在第二端口处的适配器相互干涉,从而提升各适配器的安装效率。
[0011]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盒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托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盘内的光纤;其中,所述托盘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盒,且位于同一个所述托盘内的所述光纤盒同层且并排分布;所述光纤盒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安装有第一适配器,所述第二端口安装有第二适配器;所述光纤包括与所述第一适配器连接的第一光纤以及与所述第二适配器连接的第二光纤。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盒模组,光纤盒可同层且并排设置在托盘内,每个光纤盒包括呈阶梯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适配器,第二安装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适配器相对应的第二适配器,可将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呈阶梯状设置在光纤盒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盒模组,其各适配器呈阶梯状布置在同层设置的光纤盒上,无需在托盘上设置隔板,可增强托盘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提升光纤盒模组的结构强度,降低光纤盒模组损坏的风险,提升光纤盒模组的可靠性。
[0013]在上述光纤盒模组中,所述托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光纤盒的安装区域以及用于布置所述光纤的走线区域;所述走线区域靠近所述光纤盒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挡纤片,多个所述第一挡纤片间隔设置在所述托盘上,多个所述第一挡纤片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纤的走向;所述走线区域还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挡纤片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挡纤片,多个所述第二挡纤片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挡纤片远离所述光纤盒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挡纤片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纤及所述第二光纤的走向。如此设置,利用第一挡纤片可对第一光纤的走向进行限位,利用第一挡纤片和第二挡纤片可对第二光纤的走向进行限位,进而可使各光纤在走线区域布置有序,可避免各光纤在走线区域布置混乱,从而提升光纤与各适配器的连接效率。
[0014]在上述光纤盒模组中,所述第一挡纤片包括底端与所述走线区域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端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二挡纤片包括底端与所述走线区域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顶部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为弧形板,且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光纤盒的一侧。如此设置,第一限位板可对第一光纤可对其位于走线区域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第一压板可对第一光纤在安装空间的高度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光纤在托盘内跳动;第二限位板为弧形板,可使第二光纤折弯并改变其走向,同时,防止第二光纤折弯时出现损坏;另外,第二压板可对第二光纤在安装空间的高度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光纤在托盘内跳动。
[0015]在上述光纤盒模组中,所述走线区域还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分线盘;所述分线盘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汇合处,并可将经所述第二挡纤片限位后的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内。如此设置,各光纤可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进入或穿出光纤盒,便于将各光纤连接至相应的适配器。
[0016]在上述光纤盒模组中,所述光纤盒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托盘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托盘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轨,所述托盘通过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安装框的滑槽内。如此设置,托盘通过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框上,以便于将各托盘组合在一起,同时也便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多个用于插装适配器的端口;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包括至少一组安装面,每组安装面分别包括呈阶梯状布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端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第一端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数量为所述第二端口的数量的整数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凸伸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堆叠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面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数量为M
×
N个,所述第二端口数量为N个,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大于等于2;M个所述第一端口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端口,且所述第二端口居中设置在M个所述第一端口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插装在所述第一端口中的所述适配器的长度。6.一种光纤盒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托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托盘内的光纤;其中,所述托盘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光纤盒,且位于同一个所述托盘内的所述光纤盒同层且并排分布;所述光纤盒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安装有第一适配器,所述第二端口安装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思文王卫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