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940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其步骤在于:将药材推至一号位的储药筒内;使下一个储药筒转至一号位;重复步骤一与二;第一个装有药材的储药筒转至三号位时,将三号位的储药筒推至承托架内;开始煎药;排出药液;将承托架内的储药筒推至四号位;使三号位的容纳筒转至二号位,下一个装有药材的储药筒转至三号位,四号位的储药筒转至五号位;重复步骤四至七,五号位的储药筒进行清渣;使二号位的容纳筒转至一号位,三号位的容纳筒转至二号位,下一个装有药材的储药筒转至三号位,五号位的储药筒转至六号位,四号位的储药筒转至五号位;重复步骤四至七,五号位的储药筒进行清渣,六号位的储药筒返回一号位;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十与十一。十与十一。十与十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材煎药领域,特别涉及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累积的医药知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服用中药时,往往将经炮制的多味药入水煎煮,煎煮得到的药液,或进一步处理,或者直接服用,传统的煎药一般采用砂罐或者普通的锅、盆进行煎制,往往会因为加热不稳定,破坏中药的有效成分,或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其药效,因此有了煎药装置的设计,目前的煎药装置虽然干净卫生,且只需插电就能自行煎制,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煎药时间过长,不能大批量进行煎药;智能化程度较低,需要医护工作者在一旁进行煎药操作,煎药过程产生的水蒸气容易灼伤医护工作者;煎药过程一般需要医护工作者自行判断煎药是否完成,容易出现煎药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煎出来的药液药效不稳定。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出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本专利技术用于对中药材进行煎药,并能够形成一个中药循环煎药过程,达到大批量多次煎药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进药、煎药、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本专利技术用于对中药材进行煎药,并能够形成一个中药循环煎药过程,达到大批量多次煎药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进药、煎药、药渣清除过程全自动化,降低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其步骤在于:(一)进药准备阶段;S1:安装于主壳体上的送药装置开启并将中药材推送至储药筒内;所述的主壳体包括外壳组,外壳组包括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的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除渣外壳的内腔为除渣腔室,送药外壳的内腔为送药腔室,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呈竖直布置且固定板的大面平行于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固定板沿垂直于自身大面的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的底端水平固定有底板,底板、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区域为煎药腔室,所述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所述的送药装置包括安装机构、第一推送机构、第二推送机构、漏斗,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构件与驱动构件;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轴,安装轴的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安装轴活动安装于送药外壳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安装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送药外壳的侧壁并位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一侧,安装轴的外圆面同轴固定有安装板,
安装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容纳筒,容纳筒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安装轴轴向的圆筒壳结构,且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容纳筒开口的避让孔,容纳筒沿安装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储药筒安放在容纳筒内且储药筒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最高点处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一号位,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一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二号位,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二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三号位;所述的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面开设有进药孔与第一推送孔,所述的进药孔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接通,所述的第一推送孔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接通;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安装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一推送机构与进药孔接通,第一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进药状态与复位状态;所述的漏斗位于第一推送机构的上方,漏斗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底端与第一推送机构接通;漏斗内的中药材通过连接管道掉落至第一推送机构内,第一推送机构切换为进药状态并将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内后,第二推送机构切换为复位状态;S2:驱动构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使下一个空的储药筒转动至一号位;S3:重复步骤S1

S2;(二)循环煎药阶段;S4: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安装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二推送机构与第一推送孔接通,第二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推送状态与回程状态;所述的煎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承托架,承托架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之间呈同轴布置且承托架的一开口端与送药外壳的送药腔室接通、另一开口端与除渣外壳的除渣腔室接通;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向煎药腔室内灌水的进液管道且进液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的送药外壳朝向除渣外壳的腔壁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的孔口设置有出液管道,出液管道的末端伸出至送药外壳的外部,出液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二;所述的煎药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煎药的加热器;所述的除药渣装置包括旋转机构、第三推送机构、第四推送机构、第五推送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构件与动力构件;所述的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框架,旋转轴与安装轴同轴布置,旋转轴活动安装于除渣外壳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旋转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除渣外壳的侧壁并位于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一侧,所述的安装框架由支撑板与支撑架组成,支撑板为圆板结构且支撑板同轴固定于旋转轴上,支撑板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旋转轴轴向的圆筒形框架结构,支撑架固定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支撑架开口的通孔,支撑架沿支撑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架中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六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与承托架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四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位于四号位与六号位中间位置处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五号位;所述的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推送孔、除渣孔、返回孔,第二
推送孔与承托架同轴布置,除渣孔与位于五号位的支撑架同轴布置,返回孔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同轴布置且返回孔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承托管道,所述的除渣外壳朝向送药外壳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渣孔,排渣孔与除渣孔同轴布置;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第四推送机构、第五推送机构均安装于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三推送机构与第二推送孔接通,第四推送机构与除渣孔接通,第五推送机构与返回孔接通,第三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封堵状态与撤销状态,第四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清除状态与退回状态,第五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牵引状态与返程状态;当第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转动至位于三号位时,第二推送机构切换为推送状态,通过第一推送孔将装有中药材且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推送至承托架内,且第二推送机构对该储药筒的一开口端进行封堵,与此同时,第三推送机构切换为封堵状态,第三推送机构对该储药筒的另一开口端进行封堵;S5:电磁阀一打开且水通过进液管道流入煎药腔室内,当水没过位于承托架内的储药筒后,电磁阀一关闭,加热元件运行开始煎药;S6:当煎药完毕后,加热元件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阀二打开,煎药腔室内的药液通过出液管道向外流出,工作人员在出液管道的末端放置器皿收集药液;S7:当煎药腔室内的药液流尽后,煎药剩下的药渣留在位于承托架内的储药筒内,此时,第三推送机构切换为撤销状态,第二推送机构保持推送状态,在将位于承托架内的装有药渣的储药筒推送至位于四号位的支撑架内后,第二推送机构切换为回程状态;S8:驱动构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使位于三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药药液的智能化提取方法,其步骤在于:(一)进药准备阶段;S1:安装于主壳体上的送药装置开启并将中药材推送至储药筒内;所述的主壳体包括外壳组,外壳组包括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的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除渣外壳的内腔为除渣腔室,送药外壳的内腔为送药腔室,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呈竖直布置且固定板的大面平行于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固定板沿垂直于自身大面的方向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的底端水平固定有底板,底板、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区域为煎药腔室,所述的送药腔室、煎药腔室、除渣腔室的上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封闭端盖;所述的送药装置包括安装机构、第一推送机构、第二推送机构、漏斗,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构件与驱动构件;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轴,安装轴的轴向平行于除渣外壳与送药外壳之间的距离方向,安装轴活动安装于送药外壳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安装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送药外壳的侧壁并位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一侧,安装轴的外圆面同轴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安装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容纳筒,容纳筒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安装轴轴向的圆筒壳结构,且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容纳筒开口的避让孔,容纳筒沿安装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储药筒安放在容纳筒内且储药筒一一对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最高点处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一号位,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一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二号位,若干个储药筒中位于二号位沿安装构件转向后方的储药筒所在位置为三号位;所述的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面开设有进药孔与第一推送孔,所述的进药孔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接通,所述的第一推送孔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接通;所述的第一推送机构安装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一推送机构与进药孔接通,第一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进药状态与复位状态;所述的漏斗位于第一推送机构的上方,漏斗的底端竖直向下延伸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底端与第一推送机构接通;漏斗内的中药材通过连接管道掉落至第一推送机构内,第一推送机构切换为进药状态并将中药材推送至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内后,第二推送机构切换为复位状态;S2:驱动构件驱使安装构件转动,使下一个空的储药筒转动至一号位;S3:重复步骤S1

S2;(二)循环煎药阶段;S4:所述的第二推送机构安装于送药外壳背离除渣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二推送机构与第一推送孔接通,第二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推送状态与回程状态;所述的煎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承托架,承托架与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之间呈同轴布置且承托架的一开口端与送药外壳的送药腔室接通、另一开口端与除渣外壳的除渣腔室接通;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向煎药腔室内灌水的进液管道且进液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的送药外壳朝向除渣外壳的腔壁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的孔口设置有出液管道,
出液管道的末端伸出至送药外壳的外部,出液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二;所述的煎药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煎药的加热器;所述的除药渣装置包括旋转机构、第三推送机构、第四推送机构、第五推送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构件与动力构件;所述的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框架,旋转轴与安装轴同轴布置,旋转轴活动安装于除渣外壳内并绕自身轴向转动,且旋转轴的动力输入端穿过除渣外壳的侧壁并位于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一侧,所述的安装框架由支撑板与支撑架组成,支撑板为圆板结构且支撑板同轴固定于旋转轴上,支撑板设置有两个,支撑架为两端开口且轴向平行于旋转轴轴向的圆筒形框架结构,支撑架固定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支撑架开口的通孔,支撑架沿支撑板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支撑架中与位于一号位的储药筒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六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与承托架同轴布置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四号位,若干个支撑架中位于四号位与六号位中间位置处的支撑架所在位置为五号位;所述的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二推送孔、除渣孔、返回孔,第二推送孔与承托架同轴布置,除渣孔与位于五号位的支撑架同轴布置,返回孔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同轴布置且返回孔与位于六号位的承托架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连通两者的承托管道,所述的除渣外壳朝向送药外壳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渣孔,排渣孔与除渣孔同轴布置;所述的第三推送机构、第四推送机构、第五推送机构均安装于除渣外壳背离送药外壳的侧壁上,且第三推送机构与第二推送孔接通,第四推送机构与除渣孔接通,第五推送机构与返回孔接通,第三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封堵状态与撤销状态,第四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清除状态与退回状态,第五推送机构的状态分为牵引状态与返程状态;当第一个装有中药材的储药筒转动至位于三号位时,第二推送机构切换为推送状态,通过第一推送孔将装有中药材且位于三号位的储药筒推送至承托架内,且第二推送机构对该储药筒的一开口端进行封堵,与此同时,第三推送机构切换为封堵状态,第三推送机构对该储药筒的另一开口端进行封堵;S5:电磁阀一打开且水通过进液管道流入煎药腔室内,当水没过位于承托架内的储药筒后,电磁阀一关闭,加热元件运行开始煎药;S6:当煎药完毕后,加热元件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阀二打开,煎药腔室内的药液通过出液管道向外流出,工作人员在出液管道的末端放置器皿收集药液;S7:当煎药腔室内的药液流尽后,煎药剩下的药渣留在位于承托架内的储药筒内,此时,第三推送机构切换为撤销状态,第二推送机构保持推送状态,在将位于承托架内的装有药渣的储药筒推送至位于四号位的支撑架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六一J三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方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