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01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6
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包括:吸引头、负压吸收装置、冲洗管路、吸引手柄;其特征在于,吸引头为端面带有锯齿的拉钩吸引头或端面圆滑的分离吸引头,且在拉钩吸引头和分离吸引头的表面均设置通孔;在吸引头与吸引手柄之间设置阀筒;且阀筒与吸引头和吸引手柄可拆卸连接;在阀筒的外表面贯穿设置管口;在阀筒内对应管口处设置在阀筒内滑动且可开启冲洗管管口的同时关闭负压管管口或开启负压管管口的同时关闭冲洗管管口的二通阀体;上述设置拉钩吸引头牵拉肠道以及大网膜组织,设置分离吸引头钝性分离内脏组织粘连及间隙;医生通过二通阀体在阀筒内可直接控制冲洗管路和负压装置的开关,避免在手术中再单独去开关冲洗管路或负压装置。负压装置。负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吸引器在进行操作时容易被血块、肌瘤组织碎块等异物堵塞,而且在腹腔内吸引时也容易将大网膜、重要需要保留病理标本等腹腔内正常的组织误吸,影响手术的进行。另腹部操作部位一般位置较深,操作较复杂;所以一般的器官抓钳无法有效夹持以进行翻、拨、挡、压等操作,如果需要移动和分离腹腔内肠道等组织器官,通常采用专用的组织器官抓钳或拉钩,造成器械众多,手术应用麻烦,延长手术时间,不能满足理想的手术效果,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延长了手术的时间,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传统吸引器不符合现有医学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传统吸引器不符合现有医学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
[0005]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包括:接触患处深部生理盐水、血的吸引头、负压吸收装置、冲洗管路、连接负压装置和冲洗管路的吸引手柄;其特征在于,吸引头为端面带有锯齿的拉钩吸引头或端面圆滑的分离吸引头,且在拉钩吸引头和分离吸引头的表面均设置供手术干扰物通过的通孔;在吸引头与吸引手柄之间设置连接冲洗管路和负压装置且呈中空筒状的阀筒;且阀筒与吸引头和吸引手柄可拆卸连接;在阀筒的外表面贯穿设置连接冲洗管路中冲洗管和负压装置中负压管的管口;在阀筒内对应管口处设置在阀筒内滑动且可开启冲洗管管口的同时关闭负压管管口或开启负压管管口的同时关闭冲洗管管口的二通阀体;上述设置拉钩吸引头牵拉肠道以及大网膜组织,设置分离吸引头钝性分离内脏组织粘连及间隙;医生通过二通阀体在阀筒内可直接控制冲洗管路和负压装置的开关,避免在手术中再单独去开关冲洗管路或负压装置。
[0006]进一步,在吸引头与阀筒之间设置吸引管,吸引管的一端与吸引头螺纹连接,吸引管的另一端与阀筒固定连接;上述设置可以增加手术用吸引器深度。
[0007]进一步,阀筒外径大于吸引管外径,且阀筒内径与吸引管外径相同;二通阀体为中空桶状;二通阀体的内径与吸引管内径相同;在吸引管的另一端与二通阀体的第一端之间对应设置与吸引管壁厚度相同的中空伸缩筒;上述设置可以保证水流或吸收物平滑通过二通阀体和吸引管。
[0008]进一步,在阀筒外表面分别设置与冲洗管连接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与负压管连接的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以水平地面为基准面,设置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在同一纵向剖面,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在同一纵向剖面,进水管口与负压进入管口在同一横向剖面。
[0009]进一步,在二通阀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供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管路相通的第一环状通路和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管路相通的第二环状通路;在二通阀体的同一侧表面上分别设置供水流或吸收物通过二通阀体内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0010]进一步,在二通阀体同一侧表面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中心距小于进水管口与负压进入管口的中心距,且设置在二通阀体两端的第一环状通路与第二环状通路的中心距大于进水管口与负压进入管口的中心距。
[0011]进一步,二通阀体表面的第一通孔滑动至阀筒表面的进水管口为第一位置;二通阀体表面的第二通孔滑动至阀筒表面的负压进入管口为第二位置;使用时,二通阀体至第一位置时,第二环状通路与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管路相通;水流平缓流过二通阀体内和吸引管至吸引头,第二环状通路与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构成负压回收通路。
[0012]进一步,在二通阀体的桶状底部设置供二通阀体在阀筒内滑动的推拉机构;设置所述推拉机构包括:直杆、齿条、齿轮、圆杆;在二通阀体的桶状底部设置直杆,在直杆的端面设置齿条;在直杆的垂直位置设置贯穿通过阀筒壁的圆杆,且在圆杆的第一端设置与齿条啮合的齿轮;使用时转动阀筒外的圆杆,设置在圆杆第一端的齿轮啮合齿条进行直线往复远动,与齿条固定连接的圆杆推动二通阀体在阀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
[0013]进一步,在圆杆的第一端设置便于用户操作的可伸缩手柄,且在阀筒外壁上设置限位盘;在限位盘上设置表示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刻度条。
[0014]进一步,在阀筒与二通阀体的接触面设置保证阀筒与二通阀体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滑轨滑块。
[0015]进一步,为了不使圆杆发生上下滑动,在阀筒内壁上设置使圆杆始终保持与齿条垂直的限位块,在圆杆贯穿限位块处设置滚珠轴承。
[0016]进一步,在吸引管与阀筒之间设置控制水流或吸收物流速的调节球阀;上述设置也便于同时关闭或开启负压装置和冲洗管路。
[0017]进一步,在吸引手柄上设置便于防止手滑的凸起。
[0018]进一步,设置拉钩吸引头为钩状,上述设置便于医护人员牵拉组织。
[0019]与现有技术的腹腔镜吸引器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拉钩吸引头牵拉肠道以及大网膜组织,设置分离吸引头钝性分离内脏组织粘连及间隙;医生通过二通阀体在阀筒内可直接控制冲洗管路或负压装置的开关,避免在手术中再单独去开关冲洗管路或负压装置。设置调节球同时开启或关闭冲洗管路和负压装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分离吸引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拉钩吸引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阀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二通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阀筒的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吸引头;2、吸引管;3、调节球阀;4、阀筒;5、吸引手柄; 101、分离吸引头;102、拉钩吸引头;6、二通阀体;7、推拉机构;401、负压回收管口;402、负压进入管口;403、出水管口;404、进水管口;601、第一贯穿通路;602、第一通孔;603、第二通孔;604、第二贯穿通路;701、直杆;702、圆杆;703、齿条;704、齿轮;8、限位块;405、限位盘;406、刻度条;705、可伸缩手柄;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
[0030]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包括:接触患处深部生理盐水、血的吸引头 1、负压吸收装置、冲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包括:接触患处深部生理盐水、血的吸引头、负压吸收装置、冲洗管路、连接负压装置和冲洗管路的吸引手柄;其特征在于,吸引头为端面带有锯齿的拉钩吸引头或端面圆滑的分离吸引头,且在拉钩吸引头和分离吸引头的表面均设置供手术干扰物通过的通孔;在吸引头与吸引手柄之间设置连接冲洗管路和负压装置且呈中空筒状的阀筒;且阀筒与吸引头和吸引手柄可拆卸连接;在阀筒的外表面贯穿设置连接冲洗管路中冲洗管和负压装置中负压管的管口;在阀筒内对应管口处设置在阀筒内滑动且可开启冲洗管管口的同时关闭负压管管口或开启负压管管口的同时关闭冲洗管管口的二通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吸引头与阀筒之间设置吸引管,吸引管的一端与吸引头螺纹连接,吸引管的另一端与阀筒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特征在于,阀筒外径大于吸引管外径,且阀筒内径与吸引管外径相同;二通阀体为中空桶状;二通阀体的内径与吸引管内径相同;在吸引管的另一端与二通阀体的第一端之间对应设置与吸引管壁厚度相同的中空伸缩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阀筒外表面分别设置与冲洗管连接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与负压管连接的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以水平地面为基准面,设置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在同一纵向剖面,负压进入管口和负压回收管口在同一纵向剖面,进水管口与负压进入管口在同一横向剖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腹腔镜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刘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