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888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组织架构变更发生前,将业务流程活动与组织架构的初始状态进行结构化关联;当组织架构变更发生时,对变更进行结构化定义,同时更新相应的业务流程定义,记录组织架构的变更情况;在组织架构变更完成后,将组织架构的最新版本号更新到业务流程定义中;根据组织架构变更前后的状态、变更情况以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定义的变更类型,确定业务流程中受到组织架构变更影响的活动,并相应地调整业务流程定义,使得业务流程模型能针对组织架构持续变更进行自动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业务流程在执行过程中能感知到组织架构变更这一动态行为,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并及时地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业务流程管理领域,涉及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常见的业务流程引擎中,在进行业务流程编排时,除了要对业务流程中的活动、逻辑结构和执行步骤进行定义之外,还需要为活动设置对应的执行者,执行者可以是组织架构中的任一元素(部门、角色、岗位、人员等)。目前这一过程通常基于BPMN2.0、BPEL等业务流程规范进行拓展来实现业务活动和组织架构之间的关联。
[0003]图1所示的方法通过对BPMN2.0进行拓展的方式实现了业务活动和组织架构间的关联,当业务流程运行时,引擎会在执行到某个业务活动时,将这个任务分配给对应的执行者,当执行者完成了这个任务后,业务流程才会按照后续步骤继续执行,简化了业务流程中活动执行者的定义方式,提升了开发效率。
[0004]如图2可知,业务流程活动和组织架构属于静态关联,且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建模相对独立,这导致当业务活动所关联的架构元素发生变更时,业务流程无法识别到这些变更,依然按照旧的业务流程定义执行,导致业务流程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跨界融合频发导致组织架构频繁变更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业务流程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参考对象过程方法论(OPM)对组织架构进行建模,将其应用到业务流程管理领域中,实现业务流程对组织架构持续变更的支持。
[0006]对象处理方法论(OPM)是一种用于构建各种系统的、领域无关的建模语言,可以描述整个系统的静态和动态行为。每个OPM模型由实体和连接两种元素构成。实体可以进一步地细分为对象、状态和过程,实体的特征如附图3所示。连接包含结构连接和过程连接。结构连接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包含整体

部分、实体

属性、一般

特殊、类型

实例共四种结构关系。过程连接主要用来描述组织架构中动态的部分,比如组织中的业务流程活动执行关系,OPM中共包含五种过程连接,连接的特征和说明如附图4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使得组织架构持续发生变更时,业务流程能识别和适应组织架构的变更。
[0008]本专利技术给出组织架构模型和组织架构变更这一动态行为的结构化定义,对现有业务流程中的组织架构定义方法进行改良。首先基于OPM并结合常见的组织架构模式对组织架构进行层次化建模,得到组织架构模型OAM(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 Model),自顶向下划分为如下层次:组织层(部门)、执行层(岗位、人员)、职能层(角色、职能)、任务层(业务),OAM的整体结构如图5所示。OAM的完整定义如下:
[0009]基于OPM的组织架构模型OAM定义为一个三元组,OAM=(E,L,A),其中:
[0010](1)E={e1,e2,...e
n
}为实体集,是组织架构模型中实体元素的集合,每一个实体是一个四元组(id,name,type,category),其中:id为实体唯一标识,name为实体名称,type为实体类型,category为实体类别。type是组织维度上的声明,如部门、角色等,category是对对象、状态、过程这三种实体的细分类型的表达。
[0011](2)L={l1,l2,...,l
n
}为是连接元素的集合,每一个连接元素是一个五元组(id,type,source,target,relation),其中:id为连接唯一标识,type为连接类型,source为源元素标识,target为目标元素标识,relation为关系类型。
[0012](3)A={a1,a2,...,a
n
}为组织架构发生演化时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活动a
i
是一个四元组(e1,e2,o,l
i
),代表由两个实体之间经某种变更操作o所形成的新连接关系,其中,操作o∈{C,D,U,S,M}。
[0013]对操作C,D,U,S,M的解释如下表所示。
[0014][0015]上述形式化定义是对组织架构模型的抽象描述,为了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业务流程中(通常基于XML定义),还需要给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的结构化定义。
[0016]通过对BPMN2.0进行拓展,定义特殊的XML Schema和业务流程模型更新机制实现业务流程对组织架构持续变更的支持。
[0017]实体和连接是OPM中的两类基本元素,确定两类基础的标签<entity>和<link>,多个实体采用<entities>进行封装,多个连接采用<links>标签进行封装。
[0018]在组织架构模型的结构化定义中,基于标签<entity>对实体的类型进行进一步定义,对象对应标签<ObjectEntity>,状态使用标签<StatusEntity>定义,一个或多个状态标签可以作为对象的属性被<ObjectEntity>所包含,过程采用标签<ProcessEntity>定义。在实体标签内部还定义了几种基本属性,如name,id等,用于定义实体的一些固有属性和特征。此外,由于实体支持自定义属性,提出标签<attributes>和<attribute>作为实体的子标签,前者是属性的集合,后者是对实体单一属性的表达,<attribute>标签设置name属性来表示实体属性的键名,并在</attribute>标签终止符之前写入相应的值,对OAM实体元素的结构化定义如下表所示。
[0019][0020]针对连接元素<StructuralLink>和<ProceduralLink>,本专利技术首先设置了source和target两个固有属性,指定连接元素所串联的源和目的元素的唯一标识。当出现多个连接元素时,采用<links>进行封装。考虑到连接关系可能具备双向关系,设置mutual属性,当mutual属性取值为真时,代表连接具备双向关系,反之则表示单向关系。此外,由于在结构连接和过程连接这两类连接元素中,分别含有三种和五种不同的连接类型,故对<StructuralLink>和<ProceduralLink>设置属性relation来对连接类型进行定义。同样的,连接元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在组织架构发生变更时,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调整,其特征在于:步骤1:采用对象过程方法论对组织架构中的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形式化定义和结构化定义,得到层次化的组织架构模型OAM;步骤2:当组织架构变更发生时,通过组织架构模型OAM对组织架构变更给出结构化定义并得到组织架构变更序列,同时更新业务流程模型中的组织架构最新版本号;步骤3:将组织架构变更序列以XML Schema的形式更新到业务流程模型定义中的组织架构变更区中;步骤4:根据组织架构最新版本号从业务流程库中获得所有需要处理的业务流程模型,对每一个业务流程模型,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调整:结合业务流程模型定义中的组织架构初始版本号、组织架构变更类型、组织架构变更区、组织架构关联区中以及最新版本的组织架构模型来调整业务流程模型定义;调整业务流程模型时,根据不同的变更类型产生的实质影响,替换并更新业务流程模型定义中的组织架构定义区和关联区中的XML Schema片段,构建业务流程活动与最新版本组织架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步骤5:若存在业务流程活动对应执行元素缺失的情况,则进行人为调整;步骤6:以上处理完成后,更新业务流程模型定义中的组织架构定义区和组织架构初始版本号,并清除组织架构变更区中的内容;步骤7:重复步骤4

6,直至所有待处理的业务流程模型都已得到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组织架构模型OAM是基于对象过程方法论对组织架构元素及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和形式化定义所得到的;组织架构模型OAM自顶向下被划分为组织层、执行层、职能层和任务层共四个层次;组织架构模型被形式化定义为一个三元组OAM=(E,L,A),分别对应组织架构模型中的实体元素集、连接元素集和组织架构变更活动集;组织架构变更活动集中的一次变更操作将导致实体元素集中实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跨界服务可持续变更的组织架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昱煜胡海杰梁婷婷李玉张纪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