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99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1
本申请涉及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包括抵接于地基上方的垫板、固定设置于垫板上方的建筑主体和设置于垫板下方的若干桩基,桩基插设于地基内部,桩基包括上桩和下桩,上桩的顶部通过横向减震机构与垫板相连接,横向减震机构用于平衡地震产生的横向冲击波,上桩的底部通过竖向减震机构与下桩相连接,竖向减震机构用于平衡地震产生的竖向冲击波,建筑主体通过加固组件与垫板加强固定。本申请利用横向减震机构平衡地震产生的横向冲击波,利用竖向减震机构平衡地震产生的竖向冲击波,可以降低建筑主体上下或左右晃动的频率和幅度,降低建筑主体崩塌的概率,提高抗震效果。提高抗震效果。提高抗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各种办公、注塑、娱乐用的楼房增多,为了加固大型建筑的稳定性,通常在地基处采用桩基加固,桩基如同钉子锤入地面内部,利用垂直方向的摩擦力承载建筑。
[0003]目前,建筑底部的桩基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平衡作用,地震时建筑同时受到水平冲击力和垂直冲击力,桩基的抗震性能较弱,使建筑自下而上变形严重,导致建筑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建筑桩基的抗震性能,防止建筑倒塌,本申请提供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包括抵接于地基上方的垫板、固定设置于垫板上方的建筑主体和设置于垫板下方的若干桩基,所述桩基插设于地基内部,所述桩基包括上桩和下桩,所述上桩的顶部通过横向减震机构与垫板相连接,所述横向减震机构用于平衡地震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抵接于地基上方的垫板(2)、固定设置于垫板(2)上方的建筑主体(1)和设置于垫板(2)下方的若干桩基(4),所述桩基(4)插设于地基内部,所述桩基(4)包括上桩(41)和下桩(42),所述上桩(41)的顶部通过横向减震机构与垫板(2)相连接,所述横向减震机构用于平衡地震产生的横向冲击波,所述上桩(41)的底部通过竖向减震机构与下桩(42)相连接,所述竖向减震机构用于平衡地震产生的竖向冲击波,所述建筑主体(1)通过加固组件与垫板(2)加强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于垫板(2)底面的套筒(3)、若干固定设置于套筒(3)内壁的环挡块(31)和若干固定设置于上桩(41)外壁的环抵块(411),所述上桩(41)的顶部穿设于套筒(3)且与垫板(2)相抵接,所述环抵块(411)插设于相邻两个环挡块(31)之间位置,相邻两个所述环挡块(31)相向一面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1),所述环抵块(411)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导向面(4111),所述第一导向面(311)与相对应的第二导向面(4111)相抵,所述环抵块(411)与套筒(3)的内壁留有间距,所述环挡块(31)与上桩(41)之间留有可位移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的侧壁环向固定有若干弧形钢板(5),所述弧形钢板(5)远离套筒(3)的两端均连接有减震板(51),两个所述减震板(51)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减震板(51)相靠近一侧设置有导向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于减震板(51)的连接片(511)、滑动穿设于两个减震板(51)连接片(511)的限位杆(52)和两个分别固定于限位杆(52)两端的限位片(521),所述限位片(521)连接有伸缩弹簧(522),所述伸缩弹簧(522)与相靠近的连接片(51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41)的侧壁径向延伸有承载板(412),所述套筒(3)远离垫板(2)一端与承载板(412)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型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欣林善科陈星建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